第174章,弘治皇帝的怒火
京城皇宮之中。
“什麼?”
“沒糧食?”
“這怎麼可能,”
老好人弘治皇帝正在發雷霆大火,這一次弘治皇帝是真的怒了,以至於跟隨弘治皇帝多年的蕭敬都變的無比小心,生怕在這個時候不小心惹怒了弘治皇帝。
老好人一般是不會發火的,但是發起火來就不一般了,特彆是皇帝一怒,流血漂櫓、伏屍百萬。
殿內,內閣三學士一個個也都臉色非常難看,特彆是謝遷都已經跪倒在地,事情似乎真的有點嚴重了。
去年劉健預言這年開春之後必有災荒,事情果然如同劉健所預言的一般,因為冬季太過寒冷,北方三省冬小麥絕收、欠收,鬨了饑荒。
本來鬨饑荒是不至於讓老好人弘治皇帝發怒的,每年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災荒,不是水災就是旱災又或者蝗災之類的。
隻需要及時調度糧食進行賑災、救災,自然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華夏神州雖然富饒,但是自古以來都多災多難,曆朝曆代在這方麵也是都會有所準備,建立糧倉,囤積糧食,以備軍需、賑災等等所用。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在兩京十三省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糧倉,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像徐州的廣運倉、德州的德州倉、臨清的臨清倉再加上淮安的豐濟倉,這四大糧倉可是非常著名的漕運大糧倉,儲備了大量的糧食。
彆看大明的朝廷一年收上來的稅銀不到三百萬兩白銀,但這其實僅僅隻是征收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稅收所征收的都是實物,像糧食、布匹、絹、茶葉等等,其中糧食就是重頭。
這一次,北方三省發生饑荒,按照慣例,弘治皇帝這邊自然是向下麵頒發了旨意,要求各地官府開倉放糧、熬粥賑災,隻需要挺過這幾個月,等到春小麥豐收的時候,這場饑荒就算過去了,也就不會有什麼事情。
但是問題就出在了糧食上麵。
去年因為劉健的預言,所以弘治皇帝也是委派了謝遷去盤點北方各地糧倉的糧食儲備情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嘛。
謝遷辦事效率自然是極高的,經過了一番盤點之後也是向弘治皇帝這邊彙報,陛下勵精圖治,國富民強,北方各省各大糧倉糧食充足,很多陳年的糧食因為沒有吃完都已經開始發黴了。
得到謝遷的彙報,弘治心情自然是很不錯的,因為這些年來弘治皇帝確實是勵精圖治,從來不敢有些懈怠。
再加上前麵這些年一直以來都算得上是風調雨順,河清海晏,弘治皇帝也是攢下了不少家當,除了內帑百萬兩白銀之外,這大明全國各地的倉庫也是堆滿了糧食,朝廷征收上來的絹布、茶葉等等那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不僅僅是他,朝中上下都很放心,對於應付這場饑荒也是信心十足,因為有足夠的糧食,再加上還可以從南方各地調運糧食過來,輕輕鬆鬆的度過這個災荒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然而,最近這些天,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的糧食吃完,饑荒持續蔓延,北方三省各大城市都開始聚集大量的饑民。
賑災需要提取糧食的時候才發現,糧倉早就已經空空如也,連老鼠都要餓死。
消息傳到了弘治皇帝這裡,弘治皇帝震怒了。
前麵告訴我糧食堆積如山,陳年舊糧都已經開始發黴了,現在需要糧食的時候又告訴你糧倉都已經可以餓死老鼠了,真把他這個皇帝當猴耍了。
把弘治皇帝當猴耍還沒有什麼,弘治皇帝是個老好人,以前的仇人都可以原諒,這區區隱瞞更不算什麼了。
真正讓弘治皇帝震怒的是現在北方三省的災情越來越嚴重,朝廷急需糧食來賑災,這賑災一旦不及時,到時候必定會烽煙四起,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當中肯定會湧現出無數的陳勝吳廣、朱重八之流的。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事情就已經不僅僅是災荒的問題了,農民起義一旦蔓延開來,那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才是弘治皇帝震怒的原因,也是他現在最擔心的事情,而且他一向愛民如子,體恤民間疾苦,深知在饑荒之中如果沒有及時賑災的話,必然會餓殍滿地,還不知道會出現多少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謝遷,這各地的糧倉是你去清查的,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山東的德州倉和臨清倉是四大糧倉之一,是重點清查的糧倉,朕記得你當時說這兩大倉庫糧食堆積如山,現在卻是又跟朕說,兩大糧倉空空如也,剩下的糧食還不到你彙報時的五分之一。”
弘治皇帝看著跪倒在地的謝遷,整個人猶如憤怒無比的獅子,本來他一向對內閣三個閣老都是敬重有加的,但是現在直呼謝遷其名,顯然是怒到了極點。
“臣…..臣也不知道。”
“當初臣奉旨清查糧倉,德州倉和臨清倉我是親自去盤查的,確實是堆積如山,至於現在這些糧食為何不見,臣也不知道。”
謝遷也覺得自己很冤枉啊,因為他清查糧倉的時候確實是查的很清楚,兩大糧倉糧食充足,確實是足夠應對眼下的饑荒,其它各地的糧倉,他也是去清查過的,雖然有些糧倉有所不足,但大部分的糧倉都是裝滿了糧食。
現在出現了這樣的事情,這個鍋他是背定了。
“確實是堆積如山?”
“那這些糧食都飛了?還是被什麼給吃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謝遷,聲音很大,以至於整個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蟬。
“現在一句不知道就想要應付朕,你覺得可能嗎?”
弘治皇帝來回的走動,腦海中急速的思索起來,吸口氣平複下自己的心情說道:“朕給你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這事情還是由你去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是,罪臣遵旨。”
謝遷一聽,頓時就如釋重負,隻要還有將功贖罪的機會就好,不然這一次,這一關是真的很難過了,搞不好這頭頂的烏紗帽就保不住了。
古代征收稅很多時候都是以實物為主,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麵種地都要繳糧,一不小心就暴露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