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聯盟成立會議開了二十多天才結束,當與會的每個人,代表自己國家在聯盟協約簽上自己的名字之後,好像精氣神都不太一樣了。
麥大海和麥大河急急忙忙就跟著溫小七回了太陽城,他們倆正在上學,還在海船上實習,以前最煩上學,現在不煩了,自己喊著要上,生怕那樣兒沒學到,以後當國王的時候吃了虧。
羅有德拿著自己的國家地圖拽著約瑟夫跑到一邊去嘀嘀咕咕,他也是太陽神教的神使,也想和洪濤一樣搞個********的製度。找約瑟夫是打算請教一下該如何把神教在他自己的國家裡普及開,有什麼需要重視的步驟。
溫小七和齊祖的任務最重,海軍是第一個要建立起來的兵種。現在聯盟沒有陸軍無所謂,但是沒有海軍,一旦來了敵人就是大麻煩了,因為現在各國都還停留在紙上,連個村子都沒有,拿什麼抵抗?
新式戰艦之所新,除了船型與以前的蛟鯊級、海狼級完全不同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區彆就是上麵裝備的艦炮與以前的戰艦差彆很大,這種新式艦炮就是齊祖一直要搞的後裝線膛炮。
前一段時間他們倆一個忙於製造獵槍、建設新工廠,一個在給洪濤建造新的淺水炮船,沒什麼時間去研究新船和新炮。現在新工廠、淺水炮船都弄完了,又有了自己的王國,乾勁兒不是一般大。以前他們研發任何新技術、新設備都是興趣使然,現在這些東西和他們自己的王國命運息息相關,在興趣之外還得加上個必須。
說是新式戰艦,其實也不那麼新了,它的原型就是溫小七給羅美洲和洪鯢造的那種鐵脅木殼船,現在稍微放大了一點,為了船體更加牢固,又多加了幾道鋼肋,但形狀還是差不多。一層通長甲板、沒有艏艉樓、向前傾斜的尖船頭、瘦長的船體和低乾舷都是新式戰艦的外形特點。和美洲號相比,新式戰艦稍稍提高了乾舷高度,以便適應高海況。三根由鋼筒固定的等長桅杆分彆立於船頭、船身中部和船尾,巴肯廷帆型,采用三段上斜衍帆具。
它的全鋼龍骨長二十四米,船體長二十八米,寬四米五,吃水深度最大三米,滿載排水三百噸。最高側風航速十六節,巡航航速十節左右。配裝六門七十五毫米線膛加農炮,左右舷各兩門,船頭和船尾各一門。一頭一尾的艦炮可以二百七十度旋轉,單側最多能有四門艦炮同時射擊。
這種被洪濤命名為弗吉尼亞級的新式帆船在數據上並不怎麼突出,甚至還很挫。在船體厚度、排水量、火炮數量上連金河帝國的海狼級都比不過,而且相差很遠。兩種船如果發生海戰的話,弗吉尼亞級在海狼級的一輪炮擊下就得散架,和鮭魚級武裝貨船打打倒是旗鼓相當。
從表麵上看,弗吉尼亞級最大的優點就是省人、造價低、建造速度快、操作簡單、航速略高、轉向靈活、船體低矮目標小。這種戰艦隻需要十五名熟練水手就可以完成全部艦船操作,作戰的時候連軍官帶木匠、鐵匠都算上,也用不了三十個人。建造起來這種船也比全木質的戰艦相對容易很多,因為它的船體骨架全是用各種型號的工字鋼鉚接起來的,所有部件都有統一尺寸,大部分可以替換使用。
用手工流水線生產,從鋪設龍骨到安裝完桅杆索具,一共隻需要不到二個月時間,再加上後期的防鏽、塗裝,三個月就能下水。而且建一艘和同時建三艘、五艘幾乎沒什麼時間差彆,也就是說建一艘需要三個月,同時開工建五艘,也是三個月。它的建造工藝對工匠們的技術要求相對也比較底,畢竟最要命的拚接龍骨、上肋條工序,都被輪著大錘子的鐵匠給代替了。鋼鐵的可塑性也比木材強很多,省去了大量給木材定型的時間
不過戰艦的優劣並不隻體現在紙麵數據上,采用何種戰鬥方式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艦的能力高低。洪濤和溫小七之所以要把新戰艦設計得很單薄、火炮數量如此少,主要是和一種新式武器帶來的新式海戰模式有關。這種武器就是後裝線膛加農炮。
有了這種可以比較準確直射一千多米、炮彈重量更大、初速更高、穿透力更強的新式艦炮,弗吉尼亞級戰艦就沒必要去和敵人湊到二三百米的距離上依靠射速和射擊密度互噴了,完全可以利用射程和精準度彌補火炮數量的不足。這時候身材纖細、轉向靈活、排水量小的缺點就成了優點,依靠這些優勢,再加上頭腦清醒的指揮官,海戰就會變成另一種模式。隻有自己能打敵人,敵人打不到自己。
當然了,要想把這種新式戰艦和新式艦炮造出來,也沒有說的這麼容易,其中還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解決。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讓這種新戰艦、新艦炮的設想化為泡影,或者說勉強造出來了,但實際使用的時候根本達不到設計需求,成了名符其實的雞肋。
比如說鋼鐵結構和木質船體的防鏽問題,再比如說橫楔式炮閂的點火機構問題,還有這種新式艦炮的固定旋轉問題。
海水裡有多成分會對鋼鐵造成腐蝕,然後被腐蝕的鋼鐵就會讓和它連接的木頭也腐爛掉。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這些新式戰艦可能造出來沒兩年就得回港大修,甚至直接報廢。雖然這種新船成本低、工期短,但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隔兩年就造一批,成本也就不低了,工期說不定比老式戰艦還長。
在美洲號上,溫小七隻采用了隔絕的方式來防腐,簡單點說就是用瀝青和麻堵塞、覆蓋住所有金屬和海水接觸的部位。但這種方式有個問題,就是瀝青這種東西會隨著溫度而變化它的形態。到了熱帶它會變軟,到了高緯度地區它又會被凍裂。來回幾次之後,瀝青上麵就會出現裂縫,也就隔絕不了海水了。
像美洲號那種探險船,本身就是個大玩具,使用頻率也不會太高,能撐上兩年不壞,回港之後還有機會修補,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但要是用這種方法來建造戰艦就有點麻煩了,戰艦需要常年在海上漂泊,不能沒事兒就回來修修。而且戰艦一造就是幾十艘甚至上百艘,要是維修周期太短,那造船廠就彆乾其它活兒了,天天修船玩吧。所以還要想出其它方式來解決海水的腐蝕問題,儘可能的把維修周期延長。
用什麼方式呢?後世有專供船舶使用的防鏽漆,還有抗腐蝕能力更強的合金鋼,這些東西洪濤肯定搞不出來,連想想都是罪過。
齊祖說可以采用銅鉚釘、銅板來隔絕鋼鐵與木頭的接觸,銅的抗腐蝕能力要比鋼鐵強很多。可是齊祖不知道他這個主意非但起不到防腐效果,還會加快鋼鐵的腐蝕速度。因為不同金屬在海水中會產生原電池反應,銅和鐵如果放到一起碰到了海水,比光鋼鐵繡得還快,海水成了電解液。
但是洪濤沒有否定齊祖的提議,他有辦法避免這種原電池反應,找點鋅塊扔在鋼鐵部件旁邊,就能抵消掉海水的作用,這種犯法叫做陰極防腐。由於鋅這種金屬的元素活性比鋼鐵高,它會把海水裡的電子全消耗光,原理類似熱水器中的鎂棒,消耗自己,保護附近的其它金屬,真偉大!
金河國的冶煉技術很早就能在鉛鋅礦裡提煉鋅了,問題是隻有粗鋅,無法提純。而且鋅這種金屬目前還沒什麼用,隻是在冶煉金屬鉛時捎帶手加高溫弄出來的。至於如何把鋅礦提純,洪濤還真不知道,齊祖試驗了很多年,頂多也就是把熔煉溫度再提高,但得到的還不是相對純粹的鋅,裡麵雜質很多。
現在這些灰白色的金屬塊終於有用了,不管純不純吧,畢竟它是鋅,元素活性肯定比鐵、銅要高,弄一堆鋅錠放在底艙龍骨、肋骨這些鋼鐵製品旁邊,多少也應該管點用。而且這樣做也不算浪費,海船出行為了保持重心穩定,都得帶上壓倉物,這些鋅錠還可以部分取代壓倉物用。
光有鋅錠的陰極防腐和瀝青隔絕海水的辦法,洪濤覺得還不能體現出來自己比較專業的一麵。自己是學熱處理專業的,這個學科裡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防鏽處理,在這方麵洪濤終於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專家了。
他的最後一招就是化學防腐。眾所周知,硫酸是強氧化劑,很多金屬遇到硫酸,表層瞬間就會被氧化,通俗的說就是被咬出一層鏽來。這層鏽學名叫氧化膜,結構致密的氧化膜會阻止鋼鐵的內部繼續接觸水、酸等物質,等於是在鋼鐵表麵形成了一層抗氧化保護膜。用硫酸酸洗某些金屬生成氧化膜增加抗氧化能力的方法,叫做金屬鈍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