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縱橫家與策士!
幕府之中,有一卷最新的關於西北的地圖。
嬴高早已經記得很熟悉了,甚至於在腦海之中都能夠複刻,而且這裡的局勢由他親自挑起,嬴高自然是清楚,麵對大秦的浩蕩之勢,頭曼單於十有八九會從心。
畢竟自秦孝公開始,大秦銳士創造了太多的戰爭奇跡,而大秦也創造了無數的傳奇,放眼八荒六合內外,對於大秦都很忌憚。
更何況自從秦王政登基以來,大秦氣勢如虹,可謂是天命在身,大勢所趨。
嬴高相信頭曼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大秦對決,在這個時候出手,除了引火燒身之外,什麼都得不到。
任何一個做王的人,都不簡單,更何況是一個從無到有,建立匈奴,號稱匈奴第一單於的梟雄。
這樣的人,對於時局的把控,基本上都是最精妙的。
若嬴高為匈奴單於,進攻大秦,馬踏中原的時間,他絕對不會選擇這個時候,而是遠在大秦東出之後。
所以,在嬴高看來,這一次嬴政的目的隻怕是要落空了。
事與願違!
隻不過,這樣一來,對於他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斷開匈奴的支援,他擊潰戎狄以及大月氏的把握,又大了幾分。
畢竟沒有了匈奴的援軍,他就可以少考慮太多,有更多的兵力去鋪排。
“換一個地方安置幕府,最近注意一下九原以及鹹陽方向的消息!”嬴高目光從地圖上離開,語氣莞爾:“這裡已經不安全了,隨時都有可能暴露。”
“諾。”
點頭答應一聲,鐵三轉身離開,他沒有在第一時間下達攻擊命令,嬴高心裡清楚,這是在大秦,消息的傳遞太慢了。
又不是無線電,可以即時傳送,正因為如此,嬴高打算讓消息再飛一會兒。
隻有消息傳出去,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對於這一點,嬴高心知肚明。
特彆是這是當世第一強國大秦的秦王軍令,自然會大風刮過,引起無數的浪潮的。
……
嬴高在西北蟄伏,藏身於深山之中,遙控局麵,而這個時候鹹陽的秦王政,提筆寫下了一紙戰書。
嬴政將銅管遞給頓弱,眼底深處掠過一抹精光,語氣之中帶著一絲玩味。
“頓弱派遣死士入匈奴龍城,將本王的這一紙帛書交給頭曼!”
“諾。”
點頭答應一聲,頓弱轉身離去,對於秦王政的命令,頓弱從來都不會打折扣。
望著頓弱離去,嬴政眼底的光芒逐漸收斂,他心裡清楚,這一次是頓弱執掌黑冰台的最後一次了。
等到這一戰結束,頓弱與姚賈也應該踏上征程了,大秦東出的計劃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正因為如此,嬴政,甚至於大秦朝野上下,方才對這一戰如此的在意。
畢竟這一戰的勝負,關係太大,而且他們也不希望嬴高的軍旅生涯之上有汙點。
大秦的象征!
也是大秦儲君的不二人選,這樣的人族,自然需要偉光正。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收斂人心,讓天下民心歸附。有時候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而嬴高在某一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大秦的榜樣。
策士,就應該發揮他們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不是在鹹陽執掌黑冰台,擔任大秦客卿。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
長歎一聲,嬴政眸子之中浮現一抹光彩,這一世的縱橫家傳人是誰,沒有人清楚。
有人懷疑是尉繚,也有人懷疑是其他人。
但是,嬴政心裡清楚,絕對不會是姚賈以及頓弱,在中原大地之上從事外交說客的人,分為兩種,而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名字。
其中一種,稱之為縱橫家,又稱之為鬼穀子。
雖一人之力,卻強於百萬之師。也是評論一人的作用可抵百家之說,可擋諸國。
在春秋戰國之世,張儀、蘇秦、龐涓、孫臏等突出的人物,攪動天下風雲,創造了輝煌。
傳聞之中,鬼穀子一生隻下過一次山,隻收過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
他們進山前都隻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四人運用鬼穀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
先是龐涓下山,大施拳腳,幫助魏國傲視群雄;不久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打得魏國灰頭土臉;接著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說服諸國合力,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
最後張儀兩為秦相,憑三寸不爛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讓蘇秦功虧一簣……
嬴政身為大秦君王,對於縱橫家的恐怖,自然是有所耳聞,也曾看過調集記載。
除此之外,另外一種便是一如姚賈,頓弱這一類,稱之為策士。
策士便是善於運用長策計謀以及獻策遊說術的人,其實就是縱橫家,隻不過縱橫家太過於厲害,世人為了區分,將其稱之為縱橫家,其他的稱之為策士。
嬴政心裡清楚,在春秋戰國這一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又稱之為士戰天下的時代。
士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為了所依附的階級與統治集團的利益,四處奔走爭鳴,以辨力為雄。
各諸侯國在爭霸過程中認識到:國力、軍隊固然重要,政治攻勢與外交鬥爭也是爭霸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正是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士階層中一批又一批的遊說策士應運而生了。
尤其在商君變法之後,西方的秦國崛起,日益成為山東六國的威脅。
六國企圖聯合抗秦,而秦國則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從而分化瓦解他們,這便形成了長達百年的合縱連橫鬥爭。
謀臣策士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大顯身手。
他們大多們有一定的政治主張,往往為個人的功名利祿,朝秦暮楚,見風使舵。
但他們熟諳縱橫之術,憑借機謀智慧、口才辭令,四處奔走遊說。
周旋於政治集團之間,為諸侯征城、掠地、殺人、滅國出奇謀劃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