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顧律依次分配給眾人分配完任務後,便來到那台SGC-II型自動橢偏儀麵前坐下。
SGC-II型自動橢偏儀,主要用於各種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實現自動、快速、精確測量。
而顧律麵前這種型號的橢偏儀可以將測量的精度達到納米數量級。
顧律將需要測試的石墨烯薄膜放在樣品台上,鬆開手扭夾緊樣品。
橢偏儀的工作原理是使一束自然光經起偏器變成線偏振光,再經1/4波長片,使它變成橢圓偏振光入射在待測的膜麵上。
反射時,光的偏振狀態將發生變化。通過檢測這種變化,便可以推算出待測膜麵的某些光學參數。
顧律按下按鈕,開始測試。
…………
下午四點。
完成全部測試工作的眾人再次回到實驗大樓的那間辦公室。
一份份測試數據的表格遞交到顧律和安瑜手中。
顧律認認真真的掃了一遍,“我這邊沒問題。”
安瑜雙手抱胸依靠在辦公桌上,“我這邊也沒問題。”
兩邊都沒問題。
那邊意味著今天的分析與檢測工作順利無誤的完成。
但顧律和安瑜臉上都沒有表現出太過於高興的情緒。
今天的測試工作,說實話,和後麵嚴峻的實驗操作比起來,連開胃菜都說不上。
這工作,隨便拉過一堆研究生過來都可以搞定,更不用說他們這群擁有副研究員和研究院職稱的科學家們。
這隻是個熱身。
後麵兩大難題的攻克,才是真正考驗他們的時候。
安瑜將厚厚一摞的測試數據放在辦公桌上,拍拍手,讓眾人的注意力轉移到她的身上,“現在檢驗和測試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攻克石墨烯材料存在的第一個的難題了!”
“怎麼消除淨核自旋現象對量子比特數目的影響,這是我們下階段的工作目標。”
“針對這個問題,你們有什麼想法,各自談一談吧?”
安瑜這是讓眾人集思廣益想對策。
課題組的眾人先後開口闡述自己的方案。
一圈敘述下來,一個方案高票獲得眾人的支持。
那就是顧律昨晚想到的那個。
在消除淨核自旋現象和保證材料本身導電性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通過多次的實驗獲取有效實驗數據,然後通過數據的支撐,計算出‘平衡點’的所在。
十個人中,共有七個人認可這個方案。
因為這個方案在目前看起來,的確是可行度最高的方案了。
安瑜輕輕頷首,開口說道,“這個方案雖然工作量要稍微大上一些,但應該是目前最具有可行性的方法了,我投這個方案一票。”
接著安瑜扭頭,望向一旁的顧律,“顧律,你的意見呢?”
顧律猶豫了一下,張開口想說什麼,但最後隻是輕輕點點頭,“我也投這個方案一票。”
這個效率極為低下的方案按理來說顧律是不願意點頭答應的。
但顧律這邊又沒有彆的更加高效的方案。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隻能是推測求其次的選擇這個方案實施。
“九比三。”安瑜輕聲開口,“既然大部分都同意這個方案,那我們接下來的研究工作就按照這個方案來進行,利用多次的實驗收集有效數據,尋找‘平衡點’。”
“一次實驗差不多需要五六個人來完成,所以後麵的工作和今天的安排一樣,我們十二個人分成兩組,由我和顧律各帶一組。”
“實驗室的器材足夠,完全可以支撐兩組實驗的同時進行,至於分組,還是按照今天的來,各位沒有什麼意見吧?”
眾人齊齊搖搖頭。
安瑜扭頭望向顧律,意思是顧律還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
顧律抬頭,一一掃過眾人的臉龐,“我之前估算了一下,利用這個方案,想要找到那個‘平衡點’,至少需要二百五十次實驗,一百二十五天的時間,這是在一天都不休息的情況下。”
“所以,各位,提前做好加班的準備吧!”
…………
5月1日,勞動節。
在廣大民眾還在過節放假的時候,顧律的課題組這邊已經投入到忙碌的工作當中去。
實驗室內,顧律等人趴在實驗台前,通過儀器檢測著石墨烯材料內部的各種數據。
“顧教授,這是我們第一次實驗的數據,你看一下。”課題組的一位研究員將一份文件遞到顧律手中。
顧律翻了一翻,接著眉頭皺起,“實驗失敗了?”
那位研究員苦笑一下,“失敗了,並且還失敗的很徹底,和郭院士團隊之前幾次的實驗結果一樣,不僅石墨烯本身導電性消失,可容納的量子比特數目還並沒有增加。”
嘶——!
顧律感覺到了一陣牙疼。
這個實驗結果,很糟糕啊!
實驗失敗的這麼徹底,那實驗數據肯定不能當做計算平衡點的有效數據來處理,隻能當做作廢數據來處理。
可以說。
他們六個人一整天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同樣浪費掉的,還有那些價值不菲的材料。
這相當難受啊!
顧律揉了揉眉心,開口問道,“安主任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安瑜那邊差不多是和顧律這邊同時開工的。
現在自己這邊實驗數據已經得出來了,那安瑜那邊的實驗結果應該同樣出爐了。
提及這個問題,那位研究員臉上的苦澀之意更甚,“和我們這邊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我們這邊的數據還要比他們那邊更好看一點。”
顧律:“……”
這可完全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
兩次實驗,兩次全部失敗的徹徹底底。
那就相當於這一整天時間啥都沒乾。
一直把時間視作生命的顧律心疼不已,但卻無可奈何。
選擇這個方案的結果就是這樣。
雖然說按照概率,大概五次實驗才可以得到一次有效數據。
但要是運氣太背的話,可能十次二十次實驗都得不到一次可用的實驗數據。
顧律不是蘇汐,不會把賭注壓在運氣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上。
所以,在聽到這個結果的顧律,在腦海裡已經思索起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