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式加特林一旦能夠研製出來,雖然是手搖式的,但是每分鐘的射速也能達到兩百發,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手搖式加特林最大的弱點是射手在戰場上由於敵軍衝鋒過程中與其距離不斷拉近導致情緒激動,會殺紅了眼不能控製自己,會發瘋似得把手柄轉動得越來越快,造成機槍過熱卡殼或炸膛。
而且黑火藥殘留比較嚴重,雖然可以在戰後清理槍彈和槍管,但總體使用壽命不是很長,隻有金屬槍彈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隻不過現在金屬槍彈還沒辦法提上日程,能在紙殼槍彈的情況下使用轉輪式機槍,已經讓朱由校很滿意了。
雖然手搖式加特林射速每分鐘隻有兩百發,但可以在戰場上布置更多,以量碾壓。
有一件事情終究需要知道,那就是這種轉輪式槍械在英法軍隊當中,一個連隊會布置五十挺,也就是說一個連有五十挺手搖式加特林機槍。
而朱由校準備每個百戶裝配十挺。
其實在新軍當中,加強的概念已經出現了。
比如加強百戶、加強千戶。每一個加強百戶當中,實際有大概兩百名人員左右,其中包括三十名機槍手、五十名步槍手,配備十挺手搖式加特林、五十把燧發槍。
除此之外,還有五十名刀盾兵、五十名長槍兵,十名騎兵,以及二十名弓箭手。
而每一個加強千戶額外配有一個炮兵百戶、一個火箭炮百戶。這兩個百戶,每一個百戶分彆配火炮一百門、火箭炮一百車。這就使得每一個加強千戶的兵力達到了將近四千人。
按照明軍的編製,這算得上是一個加強衛,也可以叫做親軍衛,因為隻有新的皇帝親軍才會有這樣的配置。
左右親軍統領衙門,每一個衙門統領十二個親軍衛。其中除了十個親軍衛之外,還有兩個加強騎兵衛。
這才是朱由校設想之中的戰鬥單位,而現在的親軍衛連半成品都算不上。很多人覺得可以打遼東了,朱由校覺得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火力不夠。
朱由校至少需要建立四個親軍統領衙門,甚至是五個,像五軍都督府一樣,然後才能夠四處開戰。
這也是朱由校為什麼這麼迫切需要錢的原因。他現在的錢,估計也就夠武裝一個親軍衛,再搞一個就沒有錢了。何況他現在已經建立了兩個親軍衛,這兩個都需要這些裝備。
不過這些事情,朱由校不會和彆人說,自己一個人慢慢體會吧。
接下來的參觀就沒有什麼太多的驚喜了,畢竟好東西已經看完了。更多的是朱由校安撫人員、發放獎勵、鼓舞士氣,這些都是常規化的套路操作。
朱由校留在百工院,與那些有功的臣子一起吃了晚飯,充分表現了朱由校的愛民和親民。
這對百工院的官員來說也是一種榮耀,能夠和陛下一起吃飯,也算得上是非常非常榮幸的事情了。
吃過飯之後,朱由校這才辭彆了百工院的人員,回到了皇宮大內。
一天下來雖然很勞累,但朱由校還是覺得很高興。
新的研究方向已經確定了,取得的新成就也讓朱由校很滿意。
在朱由校參觀百工院的時候,整個京城安穩得很,畢竟眼前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了。
朝中百官比較關心的就是皇家書院改革,不過這麼長時間也習慣了,雖然會時不時鬨出一點動靜來,但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
秋收已經完成,糧食已經入庫,接下來就等著過冬天了。
關於給官員蓋房子的事情,雖然一直有消息,卻一直不明確。期盼的人很多,但是能拿到具體消息的人不多。
很快,時間就到了年底,天氣逐漸轉冷了起來。
在第一場雪降臨的時候,朱由校終於等來了工部給出來的方案。
這是關於新城的建設方案,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把圖紙畫好了。
現在的工部尚書是姚思仁,年紀不小,快九十歲了。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是精神已經不濟了,這個人很快就該退休了。
之所以還用姚思仁,是因為接班的人還沒有準備好。等到接班的人準備好了,姚思仁就可以退下去了。
這次新城的事情,應該是姚思仁最後一次參與朝廷工程。
朱由校這一次乾脆沒找姚思仁,畢竟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讓他來搞這些實在是搞不動,精力也已經跟不上。
主要做新城建設的是畢懋康。當然了,接替工部尚書的肯定不是畢懋康。
畢懋康肯定是要升官的,這是朱由校給他的獎賞,但是絕對不可能升到工部尚書的職位上去。
畢懋康要掌控百工院,以後百工院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事情會越來越多,不能讓畢懋康分身乏術。
朱由校想往工部尚書之位安排的人,其實是李之藻。隻不過李之藻現在在參謀處,過一段時間就會把他升到工部去做尚書。
朱由校要通過這個行為來表現一個意義,就是參謀處的官員和文官是可以相互調換的,用來模糊文武,這一點很重要。
在沒有專業的軍事人才培訓出來之前,文武不可能劃分的那麼開。想要劃分的那麼開,那也要等到以後,同時也是為了模糊文武的觀念。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蓋房子弄錢。
工部這一次派來的,是工部侍郎趙文吉。
趙文吉四十多歲的年紀,能坐到這個位置上,也算得上用心用力了。
隻不過他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升到工部尚書的位置上,接下來應該是謀求外放。如果不能做巡撫的話,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在外麵鍛練幾年之後,如果立下了功勞才會調回來。
“臣趙文吉,參見陛下。”見到朱由校之後,趙文吉連忙說道。
作為一個離天子並不是很近的臣子,趙文吉其實心裡麵很期望通過這一次的事情,能夠讓天子對自己刮目相看。
不說接替工部尚書的位置,至少能夠把他放出去,放到一個巡撫的位置上,他就知足了。
趙文吉這一次很珍惜這次的機會,自認為把事情做得很圓滿,也很努力。
“免禮吧。”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
“事情辦得怎麼樣了?”朱由校看著趙文吉直接問道:“你們工部說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那就說給朕聽聽吧。”
“是,陛下。”趙文傑連忙答應道,同時將手中的長條盒子放下。
隨後將盒子打開,趙文吉從裡麵拿出了一幅巨型的地圖。
在陳洪等人的幫助下,他將地圖掛了起來。
這是一副新城的地圖,從地圖上看,這將是一座很大的城市。
位於城市中心的是一座孔廟,旁邊是衍聖公府。除此之外就是學堂,在大學堂中央的是商業街。
在外麵一圈,就是居住區域。這裡可以賣給學生,也可以賣給做生意的人。
除了地麵上的建築外,畫得更多的是排水係統、城市布局等等。
對於大明朝的工部來說,這些東西早就已經是駕輕就熟。大明朝的排水係統可是很先進的,一座兩百多萬人口的城市,排水依舊是井井有條。
後世就有人曾經統計過,華夏的大型城市很少爆發像歐洲那樣的大型瘟疫,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城市排水係統先進。
除此之外,還有糞便通過馬車運出城外的措施,如此減少了蚊蟲滋生,加上對防疫抗疫的重視,所以沒有像歐洲規模的瘟疫發生。
在這個新城之上,因為有了水泥,工部甚至搞出了水泥下水道。對於這一點,朱由校是很滿意的。
城市的布局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顯然工部已經領悟了朱由校的精神。
看看夾在學堂之間的商業街,想想就知道,那裡的地價將會有多麼的貴。想想後世學校旁邊的商鋪,沒有一個是便宜的。
朱由校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你們工部沒有核算成本?”
“回陛下,已經核算過了,這是大概的成本支出。”一邊說著,趙文吉一邊拿出一份題本,恭敬的用雙手舉了起來。
陳洪連忙走過去,伸手將題本拿了過來,然後恭敬地呈給朱由校。
這份預算很詳細,不是現在就能看得過來的。這個也不就是現在看的,是在工程開建之後對賬用的。哪裡超支了,哪裡節省,這些比較重要。
“關於書院拆遷的地方,你們應該也已經做了規劃吧?”朱由校看著趙文吉,再一次問道。
那幾塊地空出來之後,是要用來給官員做住宅區的。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是要做商業街和富戶地產。
這樣的地方,朱由校自然很關注,因為這裡將會為朱由校啟動新城提供大量的資金。
反正這整個大計劃,朱由校沒準備掏一分錢。所有的錢都通過這兩塊地來回倒騰。
最開始先從城裡麵的地開始認籌,朱由校相信這個地方肯定能夠認籌出不少錢來。
到了那個時候,新城的啟動資金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