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始至終都沒人在說話了,大明不是大宋,即便到了明末,喊出慫話也不招待見,這一點朱厚照也認同。你慫了又怎麼樣?該滅你還是滅你,慈禧太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結果怎麼樣?還不如索性就有骨氣一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定要有“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骨氣和氣節。
當然了,有些人肯定是沒有的,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後世,對於這樣的人,朱厚照的做法很簡單,不搭理,如果非要蹦躂出來顯示存在感,那就直接消滅掉,肉體和精神雙重意義上的消滅掉。
下了早朝,朱佑樘再一次帶著兒子回到了自己的宮殿裡麵,朱厚照也跟了過去,顯然這是老爹有什麼話要對自己說。
回到了後麵,父子二人坐下,溫熱的茶水被端了上來,朱佑樘喝了一口之後,抬起頭看向了兒子,隨即開口說道:“此次你去西北,糧草輜重父皇會在後麵為你準備好,朝廷這幾年積存了一些錢糧,這一戰應該是夠用了。”
朱厚照有些詫異的看向自己了老爹,他沒想到老爹找自己來居然是說這個。
見到兒子用一副怪異的眼神,朱佑樘頓時就怒了,沒好氣的將茶杯放在了桌子上,然後對兒子說道:“看什麼看?三年前你練兵,朕就知道有這一天了。你以為朕不想打嗎?隻是怕那些人打不贏,自從土木堡之後,大明的軍隊都是什麼樣子?”
“你在西北一戰,雖然父皇很是擔心,知道這一次讓你去,父皇一樣會擔心,可是如今國有餘財,黑龍軍又兵強馬壯,這個時候不打,朕心中也有愧疚。”
“土木堡的仇,朕也很想報啊!”
雖然朱佑樘這句話說的很輕,但是朱厚照卻能聽得出老爹心中的複雜,沒有絲毫的遲疑,朱厚照直接開口說道:“父皇放心,兒臣此去西北,必然滌蕩草原,保證西北十年安穩,十年之內,西北絕對不會再有人敢進犯大明疆土。”
朱厚照這話說的擲地有聲,朱佑樘自然也聽出兒子話語裡麵的意思了,不過還是開口道:“彆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輕輕的點了點頭,朱厚照笑著說道:“父皇放心,兒臣這一次不戰場。”
太子殿下走了,得到這個消息的朝臣們都有些遲疑,這就走了?怎麼走的這麼快?我們這奏折剛寫好啊!再說了,這五萬大軍出行,加上輔兵輜重,這都八萬之數了,這糧草這麼快就準備好了嗎?如此草率的出兵可不好啊!
比起外麵不明所以的大臣們,朝中的重臣知道的更清楚,比如內閣的三位大學士。
無論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劉健,還是內閣次輔大學士謝遷,亦或者內閣大學士李東陽,三個人都知道,這一戰根本就不是毫無準備,而是踏踏實實的準備了三年。從三年前太子練兵開始,陛下就開始為太子殿下做準備了,雖然這些朝臣們都不太清楚。
甚至連太子殿下都不清楚,但是三位內閣大學士很清楚,比如沿途的糧倉。
從京城一直到西北,沿路的城池裡麵修建了不少的常平倉,常平倉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是朝廷為了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
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倉庫都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低價格進行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了“穀貴傷民”。
常平倉是曆朝曆代都在做的,朝廷自然也不例外,前些年朝廷沒錢,彆說新建常平倉了,連維持原有的常平倉都做不到。
可是三年前,朝廷開始有錢了,陛下就將注意力放到了常平倉上麵,新建了不少的常平倉,其中的七成都在京城到西北一線,這些糧倉現在可都是滿的。其中存放著大量的糧食和草料,外人不知道,但是他們三個人卻清楚地很。
這一看你就是軍糧,為什麼在京城到西北一線囤積軍糧,還不是為了在西北作戰,而且是大戰。
聯想到太子殿下在西北的大勝,以及聯想到太子殿下在不斷的練兵,答案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三個人知道怎麼回事,但是三個人也不可能反對,也不可能說出去,首先反對,陛下支持,太子殿下西北大勝,投入了那麼多錢的,那麼多的精力,陛下甚至讓太子殿下統禦京營,你反對能反對了?除了讓陛下厭惡,毫無用處。
不止陛下,還有太子,除非你不想做這個官了,在說皇帝勤儉節約,太子恭敬守禮。
西北以五千對一萬都打贏了,這次也很難不打贏,如果真的能重現太宗舊觀,那自己就是中興名臣。這種自信也很多也是來自太子殿下。首先是太子殿下的為人,謙遜恭謹,對武事造詣頗深,自己的弓馬騎射就不說了,練兵也是常人所不及的。
另外自然就是西北一戰了,太子殿下五千對一萬,幾乎儘殲火篩,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太子殿下自然就更有信心。
朝中的事情朱厚照並不擔心,首先是老爹也不是什麼無能的皇帝,其次是老爹提拔的三個內閣大學士,能力那都沒的說,加上最老爹忠心耿耿,有他們三個坐鎮,自然是無憂的。朱厚照這一次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西北一戰之上,不但要打,而且還要勝的漂亮。
從離開京城,朱厚照才感覺到老爹為自己準備了多少東西,各地填滿的糧倉,準備好的糧草,隨時都可以被調用。
大軍一路吃過去,打完仗一路吃回來,剩下的還能夠在運到前線去,這些糧草足夠朱厚照在西北打到入冬,也就是可以整整打上一年。看著搬運糧草的士兵,朱厚照心裡頗為感慨,父子同心,必然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