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賀能的喊聲朱厚照已經很熟悉了,不過朱厚照還是打了一個冷顫,不知道是不是天氣太冷的緣故。
隨著賀能的喊聲,下麵就有一個人站了出來,躬身道:“臣有本奏!“
朱厚照順著聲音看過去,發現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清瘦的身材,打理整齊的胡須,看起來頗有幾分英俊之感。不夠朱厚照關注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這個人的身份,都察院右僉都禦史馮戚,這就讓朱厚照不得不慎重了,顯然事情嚴重了。
另外就是朱厚照沒想到那些鹽商被刺激的這麼大,這麼快就能活動到都察院又僉都禦史的身上。
要知道都察院本身就是超品衙門,就是他們的權力和地位不能用他們的品級來衡量,要知道都察院本身的定位就是職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在都察院裡麵僉都禦史是第三等的官員,地位非常的高,彈劾什麼人,一個普通的七品禦使就可以了。
都察院主要負責官員為左右都禦史二人,左右副都禦史二人,左右僉都禦史四人。
其中左右都禦史都是正二品,與六部尚書相同,左右副都禦使正三品,而左右副都禦使為正四品,可以說位高權重。上來就出動右僉都禦史,顯然這一次要彈劾的人不簡單,不然不會搞的這麼興師動眾,另外就是沒上彈劾的奏折,而是選擇在早朝上開口,這是為了擴大輿論壓力,給皇帝壓力。
朱厚照轉頭看向了老爹,見到老爹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便轉回了身低下了頭。
“馮愛卿奏來!”朱佑樘語氣平和的說道。
“臣彈劾壽寧侯與東廠楊鵬相互勾結,勒索構陷鹽商!”馮戚躬身道:“東廠廠公楊鵬的義子南下揚州,同行的還有壽寧侯府的管事,兩個人在揚州栽害鹽商,勒索錢財,橫行霸道,致使揚州群情憤憤,鹽道乃朝廷之重,天下不可一日無鹽,朝廷賦稅依仗鹽課多以,自從葉尚書改納糧開中為納銀開中,朝廷鹽課多充國用,鹽道安穩,則國安穩,鹽道之事不可不查。請陛下嚴懲二人之罪,同時派大員安撫揚州。”
朱厚照看著馮戚,同時又轉頭看了一眼壽寧侯張鶴齡,朱厚照沒想到對方會把矛頭直指壽寧侯,看來對方也知道是誰在背後搞鬼啊!
馮戚的話音剛落,又有幾個人站了出來,基本上全都是彈劾壽寧侯的,罪名也都是大同小異,顯然朝中的這些大員去彈劾楊蓮,他們還是拉不下臉的。矛頭指向壽寧侯就不一樣了,朝堂上輿情紛紛,不過幾位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倒是沒有說話的意思。
不過朱厚照知道,這些人是躲不掉的,彈劾的風波肯定會擴大,而且就從這一次的早朝開始。
如果六部尚書或者內閣的三位大學士不表態,他們也會成了彈劾目標,到時候“泥塑六尚書”“紙糊三閣老”的名字也會給他們戴上。
朱厚照轉頭看向了自己的老爹,這個時候就看老爹怎麼做了,按照正常的流程,這個時候朝廷應該派出調查組,也就是欽差大臣赴揚州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在大明朝這個調查組通常包括都察院一個人,刑部一個人,錦衣衛或者東廠一個人,並且從各部抽調人手同行。
欽差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隻不過領頭的那個欽差大臣最耀眼罷了。
昨天晚上朱厚照就和老爹朱佑樘說過這些事情,父子二人實在是沒想好這件事情該派誰去,朱厚照想去,朱佑樘不想讓兒子去,昨天晚上父子二人沒談妥。現在事情自然是又走到了這一步,事情早就在預料之中,現在就是看老爹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了。
“太子,你覺得此事該當如何啊?”
正在朱厚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時候,坐在龍椅上的朱佑樘忽然開口了,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朱厚照一激靈。
我說?我,我怎麼說?
沒想到你是這麼小氣的父皇。
下麵的大臣也都沒想到朱佑樘會把事情推給朱厚照,雖然大家都知道陛下在培養太子,還帶著太子上早朝,帶著太子批改奏折,可是這一段時間以來,太子更多的是在學習,上早朝也都不說話,基本上就是聽政,現在這麼大的事情,怎麼會詢問太子了?
大臣們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朱厚照這個太子身上,說起來他們還是挺好奇朱厚照這個太子會怎麼說的。
同時大臣們也都明白,陛下此時問太子,代表著陛下真的要培養太子了,想要太子參與政事,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單純的聽政。這代表這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太子開始踏足權力中樞了。這就要臣子們開始把握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太近了不行,太遠了也不行。
太近了容易被陛下當成幸進之徒給厭棄,太遠了,那就得罪了太子,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太子登基,那就沒你的好果子吃。
朱厚照向前走了一步,對著朱佑樘躬身行禮,然後開口說道:“父皇,兒臣覺得可以讓壽寧侯和東廠楊公公自辯。”
在大明的行政流程裡麵,有人被彈劾了,要知道彈劾通常是風聞奏事,這個是不能定罪的,但是有人彈劾了,即便是風聞奏事,那也是要查一查的。通常情況下會有兩種情況嗎,一種是卻有其事,或者說有嫌疑,那麼被彈劾人要上請罪折子,表示自己的認罪態度,同時要在家閉門自省,等待皇上的裁決。
隻不過很多時候說是請罪折子,其實就是在自辯,折子遞上去,皇帝派人來查這個案子。
一種是沒這事,大臣上書自辯,就是說這是誣告,那麼皇帝也要給大臣自辯的機會。
不過無論是自辯還是上請罪折子,皇帝都是要派人查這個案子的,如果是真的,那麼該怎麼懲處就怎麼懲處,如果沒有這事,那就要皇帝下旨給大臣洗清罪名,昭告天下,為他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