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廈位於香江港島金鐘地區,地處黃金位置,但因為是建築年代較早,樓層並不高,一共也隻有26層,相比於附近的一群年輕的老大哥,個子倒是矮了一點。
站在大廈的頂端,可以直接俯視大半個中環、維多利亞海港以及遠處的九龍半島。
鮑富達一行人陪同著徐誌等人,在這個大廈走了一圈之後,鮑富達說道:“徐生,怎麼樣?金門大廈雖然已有20年曆史,但我們置地的物業公司一直維護的很好,不管在裡麵還是外麵,看起來可都是像一棟新樓。”
“置地的物業的確不錯!”徐誌點頭讚道,置地公司雖然在投資進取方麵不如諸多華資地產公司,但物業服務方麵卻遠遠勝出,在後世21世紀一次全球租賃考察中,置地是全球租客更換最少的物業公司,甚至在內地的一些寫字樓,也一樣服務周到。
鮑富達笑道:“徐生旗下並沒有物業公司,如果我們交易完成,徐生也可以再使用這同一批人。”
“這些都是小事而已。”徐誌道:“不過9億港元的價格還是太貴了,而且你們要求的時間也太短了。”
自一個月前地鐵公司的拍賣會後,徐誌便安排姚明誠組建談判團隊,和置地就轉讓金門大廈進行了談判,雙方就價格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但始終沒有達成統一。
置地的底價是9億港元,而且要求恒大先支付一半,剩餘的須在45天之內完成交易,恒大這邊自然不會同意,要求成交價8.2億,半年支付完畢。
鮑富達說道:“徐生,這個價格並不高,這裡可是寸土寸金的港島,附近的空地基本上隻剩下一些政府機構,一般一年也未必會有一次拍賣會上會有這邊的地皮,這種入主香江港島黃金地段的機會可是難得一遇啊!”
徐誌道:“再難得也有一個價格,去年12月置地收購金門大廈才花了7.15億,到現在也才半年,能賺一個億已經不錯了。”
鮑富達笑道:“徐生既然查過資料,應該清楚是怡和集團將這棟大廈賣給了置地,我們集團和怡和的關係你還不清楚嗎,那場價格已經算便宜了!
更何況這半年來香江的房價可是漲了超過30%,我們的價位已經是很優惠了。”
徐誌道:“中環的房價和香江普通地方可完全不一樣,這個可不能混為一談。”
但凡一個大城市最核心的地段,房價基本上都是趨於穩定,即使周邊房價暴漲或者暴跌,這些黃金地區的價格波動也會小很多,比如82-84、98-2003年,房價即使暴跌一半以上,但中環寫字樓也隻是跌個20%罷了。
鮑富達笑了笑,又說道:“徐生,告訴你一個消息,我們置地準備出售金門大廈其實並不是機密,潛在的買家可不隻你一人,如果再猶豫下去,這個機會可就沒了噢!”
“另外的買家。”徐誌心中默算了下,在曆史上的1980年,佳寧的陳鬆青以9.98億港元接手金門大廈,而又過了半年後,以16.8億港元賣出。
從數據上來看,短短半年賺了7億港元,估計能在香江有此收益的也隻有彙豐銀行,不過幾年後的調查證明這隻是一場虛假交易罷了,金門大廈的第二次交易根本沒有完成,而交易的公司也是陳鬆青本人控股的皮包公司。
陳鬆青構造了這段虛假交易,就是為了炒高自己的股價,從而供股集資,坑了一堆股民,但卻也獲得了繼續發展騙局的資金。
徐誌淡淡的說道:“有競爭也是正常,畢竟有價值的東西,誰不喜歡!”
雖然很想要這棟大廈,但如果碰上了這個香江第一騙,硬拚資金也沒什麼意思,港島的大樓雖然交易量非常少,但還是有些機會的。
……
第二天,徐誌剛剛進入辦公室,王禮明便走了過來說道:“徐生,剛剛秘書處接到電話,佳寧置業的老板陳鬆青想約您!”
“陳鬆青?”徐誌不由得自言自語問道:“這家夥找我乾嘛?”
麵對這個香江商業史上“最傳奇”的人物,徐誌還是挺佩服他的,能在幾年之內,靠著各種手段將自己的資產擴充至“數十億”港元,即使手段卑鄙,但能力也是毋庸置疑,如果沒走這條彎道或者適可而止,將來香江富豪榜之中必有他一席之地。
不過想叫停一個在撿黃金的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徐誌本來也沒打算和這種人有什麼交集,但這次對方主動約他,倒是可以看看他有什麼把戲?
見麵的地點約在了半島酒店的總統套房,這裡是全香江最貴的總統套間,徐誌雖然也花費的起,不過卻也覺得沒必要,如此之壕,陳鬆青也算頗為重視這次會麵了。
陳鬆青出生於1933年,今年已經47歲他的絲毫沒有一絲歲月的痕跡,看起來如同30出頭,見到徐誌後,立刻握手笑道:“久聞徐生大名啊,今日一見,才覺得我這半輩子白活了啊!”
徐誌道:“陳生謙虛了,能在香江地產界這種激烈市場環境下脫穎而出,這種能力恐怕整個香江也沒幾個啊!”
陳鬆青此人於72年6月,在新加坡破產的他走投無路來到了香江,在一家小公司擔任土木工程經理,幾年後手中有些餘錢的他立刻自立門戶,在75年以250萬港元購入一塊醫院的地皮,第二年以620萬賣出。
這其實已經獲利不錯,如果按部就班的來未必不能慢慢崛起,但為了快速發家,在78年陳鬆青以1800萬港元買下一塊土地,獲得了6000萬港元貸款。隨後又以170萬港元的土地,獲得了2000萬貸款,於是這種滾雪球的方式套取了大量現金,在79年初,佳寧已經成為香江地產界的新貴!
而後續的各種地盤交易,豪宅套現,大樓轉讓皆是手段儘出瞞天過海,利用股市大量套現資金,如果不是碰到地產危機,極有可能真的瞞天過海,成功的洗白自己。
與其相比,十幾年後的“馬博士”估計就是過家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