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製改革(1 / 1)

伐清1719 晴空一度 2076 字 24天前

“盛兄,我這一路走過來,實在是歎為觀止啊,沒有想到如今的上海,竟然已經變得如此繁華!”

上海知府衙門中,吳敬梓正坐在上海知府盛奇的對麵,臉上帶著幾分感慨之意,很顯然如今上海的發展已經讓他多少有些刮目相看了。

車水馬龍的上海碼頭,加上連綿不絕的廠房,還有那座用水泥和鋼筋建造而成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幾乎讓人歎為觀止,而這一係列的變化幾乎都是在這三年時間內發生的,也都是在他盛奇辛辛苦苦的成果。

盛奇臉上微微帶著一份謹慎之色,輕聲道:“陛下恩重如山,盛某不得不謹慎以待,絕不敢辜負陛下厚恩。這一次吳兄前來上海辦差,盛某也將全力配合。”

吳敬梓連忙微笑著點了點頭,望了一眼盛奇額角上的白發,心中著實有些感歎,這位盛大人如今才不過四十來歲,卻已經顯得有些滄桑,看來這上海知府的日子似乎也不那麼好過。

實際上,這一次吳敬梓是以行政院辦公司副司長的身份,受到內閣的委派前來進行全方位的調研,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將上海的發展模式向全國進行推廣,加快各地的發展速度,並且能夠切實有效地實現經濟水平的增長。

如今人人都知道,全國統一基本上成為了定局,戰事也逐漸開始轉變為局部戰爭,因此經濟的發展成為了首要的考核目標,想要升官發財,那就必須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特彆是今年皇帝和內閣還有意推動分稅製度,將來地方稅收方麵將更加需要依賴地方造血。

吳敬梓一想到這裡,卻是有些感歎道:“其實不瞞盛大人,今年都察院對大人您進行彈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今年財政收入方麵雖然得到增長,可是財政支出卻更加超額倍增,就不說彆的,為了南北融合,朝廷光是在行政開支方麵就已經達到了兩千八百萬銀元,因此這種情況下,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關係,自然需要重新梳理。”

盛奇並沒有多少驚訝,實際上他更加了解這裡麵的關係,不由得輕聲歎道:“今年行政支出大增也不光是融合北方諸省,還有各地縣鄉都配備了大量的官員,並將過去的吏員納入到了財政計劃當中,從而嚴防基層出現大規模腐敗,這樣以來自然就會出現行政開支大大增多的想象了。”

華夏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自然是國力的彰顯,可是與此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國家越大,人口越多,對於治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而在人員素質普遍低下的時候,隻能通過大量的基層官員去實現,從而便會增加朝廷的負擔。

在明清之際,通常有句話叫做皇權不下鄉,反應的便是這個問題,因為國家沒有那麼多的錢去養那些基層官吏,便隻能選擇將基層政權讓渡給不入編製的吏民和其背後的鄉紳,這便是所謂的鄉紳共治。

當然,在將基層的包袱甩給鄉紳階層之後,朝廷看上去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可是本質上卻有很多弊端,比如無法真正調動民力,也無法真正建立高效的政治體係,一旦遇到事情之後,就會從鄉紳中孕育軍閥乃至於割據勢力,說來說去都是朝廷力量衰弱的體現。

特彆是在寧楚大規模實行新政,打擊士紳勢力的背景下,更加不可能將基層行政權力讓渡給鄉紳,那麼也就隻能選擇改革科舉製度,大肆擴張官僚群體,並進一步瓦解鄉紳階層,擴大朝廷的統治範圍和力度。

除此之外,寧楚為了保證官員不會輕易去進行貪腐,不可能將官員的薪俸定得過低,像朱明那種對官員太苛刻的手段,往往隻會適得其反,因此在將官員薪俸水平提高到正常額度之後,還加了一項養廉銀,導致整個官僚集團的開支就變得十分巨大。

到了這一步,最大的問題便出現了,那就是缺錢。

要知道,寧楚今年為了養這些官員花了兩千四百萬銀元,可是這個數字並不算多,因為還有很多偏遠地區還沒有被完全納入到寧楚的直接統治下,等到再過五年,完全將縣鄉以下地域消化之後,寧楚的行政費用完全有可能達到六千萬銀元到八千萬銀元的規模。

而今年寧楚在工商賦稅的大規模增長的前提下,年入也剛剛到六千三百萬銀元,而這個數字就已經比清廷要漲了近一倍,而先前預估再過五年,寧楚的財政收入也隻能增長到一億兩千萬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至少一半的錢要拿去養全國的官員,要是再把軍隊的費用扣除掉,那麼就啥都不剩了。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此無論是盛奇還是吳敬梓,都能夠感受到其中蘊藏的危險。

吳敬梓作為長年在中央任職的官員,其政治敏銳力是很強的,對於財政方麵的了解也很深,他低聲道:“不瞞盛兄,在出京之前的時候,小弟跟財政部的汪司長是同年好友,也一起簡單聊了聊,聽說分稅製度最遲就在明年進行了。”

“哦?這麼快的嗎?”盛奇臉上帶著些許憂慮,繼而輕聲道:“我大楚諸省各地方經濟發展不一,可是都需要配備一定的官員,像上海地方稅收比較高,自然能夠支撐得起,可是內陸特彆是像西南和西北地區,地方財政基礎薄弱,隻怕難以應付。”

盛奇這一番話自然是發自內心的,他並不擔心分稅製的實行會對上海造成影響,因為在分稅製度下,像上海這種地方理論上隻會更加有錢,特彆是他今年光是通過土地出讓拍賣製度,就獲取到了一大筆資金了,而這也是皇帝寧渝所讚賞的原因。

不要搞什麼清官貪官,他隻要能搞錢善於搞錢的官,如果搞錢的這個過程不會惹下什麼亂子,那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官。

吳敬梓隨後低聲道:“陛下以為處於國計民生所念,就必須要對稅製進一步細化,特彆是在全麵完成金融改革之後,分稅製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到時候會由內閣連同財政部組織一個專門分稅製度改革小組,在進行基礎調研後,將會在全國各省中挑選試點縣,然後根據試點結果進行調整。”

盛奇聽到這裡,才輕輕歎了一口氣,“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切勿求急求快,事情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你盛奇盛老兄不是被人譽為急性子嗎?聽說在上海經濟改製上麵,你老兄可是一馬當先,害得上海的其他同僚們都說,要你盛老兄切勿求急求快呢!”

吳敬梓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笑話,卻是一本正經地談笑了起來。

盛奇嗬嗬一笑,意味深長道:“有些事能急,有些事隻怕急不得!”說到這裡,正堂上麵擺著的西洋座鐘卻開始發出聲聲響動,原來二人不知不覺已經聊到了下午。

盛奇連忙一臉歉意地站起身來,拱手道:“若是繼續把客人留在這裡,可就是我的不是了,還請吳兄隨我一同回府,老妻善於做得一手杭菜,還請你這個老饕品嘗一二。”

在南京城裡,吳敬梓向來以愛吃會吃能吃聞名,對於各地的美食佳肴都頗有鑒賞,同僚之間常常打趣其為老饕,卻不想這個名頭都已經傳到了傷害。

吳敬梓當下啞然一笑,抱拳道:“既然如此,那就多謝盛兄厚意,今日小弟還有許多事情要詢問盛兄呢!”

.......

養心殿,數十名大臣正規規矩矩地站在大殿上,人人臉上帶著些許期待之色,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但好像跟過往等待皇帝有些不同,在期待中還透著些許緊張。

過了好一會,終於從殿外響起了一陣腳步聲,正是當今的大楚陛下寧渝,他麵帶微笑地牽著一個孩童慢慢走進了大殿,而在他的身後,則是跟著許多女官。

“見過陛下,見過大皇子殿下。”

大臣們見到皇帝到了,連忙拱手行禮,還不時地偷眼打量站在地上的孩子。

人人都知道,當今皇長子寧承澤應天命而生,特彆是剛剛一出生的時候,就以天家尊貴血脈來試用牛痘法,而後此法才遍及天下,可以說挽救了無數孩童,因此在如今的民間,許多人在感恩戴德之餘,大都認為皇長子寧承澤將來會承襲大楚宗嗣,成為天下君主。

而如今牛痘法已經實行四年有餘,而皇長子寧承澤也到了虛歲五歲的年齡,雖然很少出現在世人麵前,可是聽說十分聰慧過人,早早便在宮中接受過啟蒙教育,因此這一次他出現在朝臣們的麵前,很顯然是要準備給他找個真正的授業老師了。

要知道寧承澤將來很有可能成為太子,乃至於成為皇帝的人選,畢竟眼下寧渝麾下子嗣還不是很多,除了寧承澤之外,便是陳妃之子寧承義,以及剛剛生下的女兒寧璿,當然皇帝還年輕,未來再生十個八個都有可能,可是他們終究難以跟寧承澤相提並論,因此寧承澤在如今的儲君爭奪戰中已經遙遙領先了。

在這種情況下,先成為寧承澤的老師,將來就有可能變成太子的老師,以此進入太子潛邸,將來入閣可不就變成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雖然以寧渝眼下的年齡來算,寧承澤至少還需要四五十年才能繼位,他們根本享受不到當帝師的滋味,可是他們的門生年輕啊,如果能夠得到皇帝的看重,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

眼見著大臣們望向寧承澤的目光越發炙熱,寧渝卻是微微一笑,道:“今天召集你們過來,確實有部分原因是為了承澤——不過可不是給他找老師。”

什麼?不是找老師?

大臣們頓時有些奇怪,不過首輔崔萬采還是比較了解皇帝的,當即詢問道:“陛下,敢問大皇子可是要就學?”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道:“沒錯,大皇子是要準備就學,不過不是學習舊學,而是學習新學,朕決定開辦一所皇家公學,專門麵向功勳爵臣子女教育的學校。”

眾人麵麵相覷,自從寧楚教育改革之後,在關於教育方麵就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自然就是過去的那一套,被稱之為舊學,而教育改革後的這一套則被稱為新學,正處於茁壯成長的階段——雙方自然都是你死我活的關係,長期處於互相爭鬥的局麵。

很多人誤以為文人士子之間並沒有什麼鬥爭,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實際上自從教育改革和科舉改革之後,舊派學子們就借故發起了反抗行為,後來被寧渝給大刀闊斧的手段給解決了,而明麵上的糾紛雖然消失了,可是背地裡卻依然互相絞殺。

當然,新學雖然剛剛起步,可畢竟有皇帝的大力支持,因此現如今的局麵也算不錯,許多勳貴之家都會安排子弟學習新學,參加科舉考試,再加上各大學院的建立,使得新學處於一種遍地開花的狀態。

不過之前的新學發展,畢竟還是麵向大眾,而如今寧渝所說的皇城公學,則是真正盯上了帝國的繼承人乃至於帝國勳貴階層,這使得支持舊學的大臣們有些擔憂——長期以往下去,舊學豈不是要徹底被打壓下去?

教育部右侍郎林海言便站了出來,他臉上帶著些許焦慮之色,低聲道:“啟稟陛下,此舉似乎與舊例不符,聖人教化之道,當因材施教,大皇子天賦異稟,更應該選拔大賢進行教化之,若是付諸學校,隻怕會泯然眾人。”

大臣們聽了以後頓時紛紛點頭,這一番話倒說得有條有理,畢竟皇子的教育豈能隨便?更不用說大皇子搞不好就是將來的太子,就應該因材施教才對,跟彆的人混在一起,能教的出一個好皇帝嗎?

見眾人都表示讚同之意,寧渝卻是掃視了眾人一眼,不由得冷哼了一聲。

“迂腐,你們的這一套,早就已經過時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