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章 斯貝發動機(1 / 1)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1108 字 1個月前

第1698章斯貝發動機

另外在這次引進了蘇聯材料專家中,有幾名還引起了保利集團的注意,因為這幾名專家之前曾經參加過蘇聯航空器材的研發,雖然並不是核心成員,但依然很有價值。

在後世的時候,無論是軍事雜誌發表的文章還是各種專家的分析,最終都做出了一個很典型的結論,那就是中國航空發動機不好是因為中國的材料不行,甚至還有知名專家曾經這樣說過“中國的發動機圖紙都畫了出來,但是因為材料的原因根本就造不出來”。

事實上,這種結論並不全麵客觀,然而卻也能夠說明在當前的中國材料技術問題一直都是一個軟肋,雖然不是製約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根本問題,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對航空發動機從零開始,經過奮鬥拚搏成功研製了當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渦噴5係列發動機,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渦噴發動機的曆史,並通過改進改型發展成係列發動機,生產的境外台發動機,裝備人民空軍。

60年代中期,中國又研製出了渦噴6型發動機,通過持續的改進,接近了二代機的水平,直到上世紀80年代,該係列發動機一直是我國空軍及海空航空兵的主要飛機,動力和主要裝備係統。

而渦噴7係列發動機是軸流式雙轉子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空軍主要服役飛機的動力裝置。

以渦噴7發動機為基礎,經過多年應用和發展形成了渦噴7係列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配裝殲7殲8係列飛機,渦噴7發動機是蘇製P11-300型發動機的仿製品,由410廠試製,410廠和460廠生產,1962年開始生產準備,1965年全麵展開實施,1967年6月8日生產定型。

不過到了70年代初,由於國家處於特殊時期,幾乎所有的軍事研發工作都處於一個停滯狀態,這也使得中國的發動機進入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斷檔期。

迫於無奈,70年代初,國內開始考慮引進斯貝發動機,計劃用作殲6後繼機型的發動機。

斯貝發動機是上世紀60年代,羅羅公司研製出的一款渦扇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推力大,油耗低,可維護性好,使用壽命長,明顯好於國內使用的渦噴發動機,在1970年中國空軍購買了一批三叉戟飛機,該機型使用的就是斯貝mk511-5發動機,後來4倍發展出軍用型的mk202渦扇發動機,用於F4鬼怪戰鬥機,美國也覺得思維不錯,就引進了該型發動機的製造權。

1973年7月,英國同意出售軍用版斯貝發動機,1975年12月,中英兩國簽訂引進斯貝軍用航空發動機的合同,合同包括購買整機和專利授權,金額約7,700萬英鎊,我國準備分兩步走,爭取用三年時間學會利用進口零部件組裝出合格的斯貝發動機,在用5年實現國產化。

但是70年代是個特殊的時代,時代的因素決定了斯貝的悲劇命運,高層對於斯貝發動機的態度,也是部分支持部分反對,另外國內也在研製渦扇6型發動機,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認為斯貝影響了渦扇6發動機。

一直到1979年,西安航空發動機艙分兩批裝出了4台設備發動機,同年11月完成了150小時的持久試車考核,1980年在英國完成了高空模擬車,零下44℃條件下啟動試車和5大部件的循環疲勞強度試驗,試驗結果符合技術要求。

雖然中國已經擁有了組裝斯貝發動機的能力,然而斯貝的國產化工作卻沒有邁向下一步。

80年代初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國民經濟調整,大批軍工科研項目項目,斯貝發動機項目也暫停了,奇怪的是,渦扇6發動機也下馬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產的渦扇6和引進的斯貝發動機搞得兩敗俱傷,一方麵是因為自主研發和引進仿製兩種觀念的爭執,同時也夾雜了主管部門之間的利益。

從70年代初一直到80年代末,中國的航發研製一直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一方麵是缺人,缺錢很難做下去,另一方麵是技術原因,中國的材料和零件生產加工能力實在跟不上。

當時生產斯貝發動機的羅羅公司擁有非常高的技術,他們生產的航空發動機工藝極其複雜先進,甚至與很長時間內,連美國與之相比都要稍具一籌。

羅羅公司生產的發動機葉片,薄薄的葉片可以在內部做到非常複雜的結構,這不是一般企業可以達到的,即便到後世,美國的GE,PW等公司在製作壓氣機葉片的時候,也無法做的如此複雜精密。

所以說中國想要實現斯貝發動機的完全國產化,可謂是困難重重,有很多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而相對於羅羅公司的發動機,前蘇聯的發動機就屬於大巧不公的,零部件加工工藝雖然也不低,但是比羅羅公司差遠了,所以反而跟中國比較契合。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蘇聯參與過研發航空器材的材料專家,就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並且通過保利集團,在段雲上次去BJ的時候,索要了相關蘇聯專家的資料。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國家會把這些蘇聯專家從天音集團“搶”走,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一方麵是體製內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不一定能夠滿足這些蘇聯專家的胃口,而且即便是像保利集團這樣的央企,他的薪資水平也沒法和天音集團相提並論,給這些蘇聯專家開出高於普通職工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薪資,是在體製內的企業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民營企業卻可以做到。

另外一點就是體製內的工作環境也很難調動這些國外專家的工作積極性,而天音集團可以用更高更合理的獎勵製度來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民營企業這方麵的優勢,已經成為了很多國人共識。

所以國家想要獲得這些技術和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和天音集團的合作,共同設立研發項目,這才是最好的辦法,而對於這一點,保利公司還是有很多頭腦清醒的當權者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