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黃金空白期(1 / 1)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1063 字 1個月前

第1214章黃金空白期

一批又一批深圳電子集團的技術人員進入天音電子廠參觀學習的同時,八卦嶺那邊的錄像機廠已經開始了最後的調試階段。

這次段雲從日本三洋引進的錄像機生產線屬於日本的第3代生產線,是三洋公司80年代初期研發製作的,而到了1987年,日本錄像機廠普遍使用的是第5代生產線,段雲的生產線和他們整整落後了兩代。

不過從日本的第2代錄像機開始,就已經帶有了卡拉OK功能,主要是在錄像機中加入了模擬混響器電路,演唱聲音沉悶,層次感不強。

說白了,第二代錄像機上的卡拉OK功能隻是一個非常小的功能,包括當時的日本廠商都沒有想到,後來的卡拉OK在日本會如此的風靡,以至於成為了日本的“三大發明”之一,日本的各種卡拉OK歌廳也都非常火爆,所以到了第3代錄像機生產線的時候,對卡拉OK功能有所強化,混音部分可以進行調節,而且麥克風聲音進行了特彆的強化。

卡拉OK錄像機是在90年代以後才開始在全國風靡起來的。

在影碟機出現之前這東西是絕對的高端貨,大街上那時候有很多出租錄像帶的地方,也有很多錄像廳,錄像帶當時要交10塊錢押金,租金是2塊錢一本錄像帶,兩天之後送回來,錄像廳3塊錢看一場電影。

不過當時的國產錄像機的機芯和磁頭都是日本的,主要就是鬆下和東芝,線路板都是飛利浦的。

至於零部件的來源,是從日本到台省,再到東南沿海,然後改造組裝銷往內地。

這個套路後來的影碟機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很多影碟機都是這麼起家的,國產VCD的芯片其實都是索尼、飛利浦、鬆下的產品,至於線路板則是國人自己組裝的。

段雲雖然引進了全套的三洋錄像機生產線,但是其中有一些關鍵部件還需要自己研發。

原本這就是三洋公司給段雲挖的一個坑,他們低價將這套生產線賣給段雲,但是其中缺失最為關鍵的錄像機磁鼓部分的生產設備,原本就是想在段雲引進這條生產線之後,就必須從三洋公司那邊高價購買錄像機磁鼓。

事實上,一直到90年代中期的時候,錄像機磁鼓依然無法國產化,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錄像機磁鼓對加工的精度非常高,國內的廠家是沒法量產這種高精度磁鼓的。

但是日本三洋公司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段雲的天音電子廠已經具備了設計和生產錄像機磁鼓的能力。

從事電器生產這三年間,段雲一直都非常重視產品技術研發,而這幾年下來,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之前從日本引進的錄音機磁頭生產技術已經被完全消化,全部實現了國產化,而且還對磁頭進行了升級改進,可以說目前天音電子廠的磁頭技術已經逐步跟上了國際主流產品的水平,和最頂尖的磁頭生產技術隻有不到兩年的差距。

錄像機磁鼓完全可以看成是一個加強版的磁頭,磁鼓內置一個微型步進電機,下方嵌有3~5個磁頭,磁鼓的工作麵是保證磁帶平滑運行不變形的關鍵部分,所以這部分的精度要求非常高,間隙隻有一微米,表麵光潔度則必須達到0.5微米,這個加工精度國內絕大部分機械廠都達不到,更不要說大批量量產。

而段雲的機加工廠引進的是台灣的五軸數控機床,而且為了生產錄音機磁頭,段雲當時還專門為他設計了一套夾具,采用三次走刀,一次清根,精度已經基本接近了日本原裝磁頭的水平。

唯一的弊端就是段雲采用的這種磁頭加工方式效率稍微差一些,兩台數控機床每天隻能加工200多套錄像機磁鼓。

不過隨著研發團隊對錄像機磁頭生產工藝的改進,加工效率會越來越高,成本也會有所降低,況且在當前國內市場不明的情況下,每天200套錄像機的產量已經算是很高了。

然而對於國內錄像機市場,段雲卻有著很足的信心。

錄像機是80年代國家限製進口的24種商品之一,國外錄像機廠商在國內合法的銷售渠道是擁有免稅進口權的友誼,華僑商店係統,而普通消費者在各社會商業網點購買的進口錄像機,不是走私來的水貨,就是被海關查獲的私貨,經由商業部門收購並配發準運證號在內地各省,市銷售的。

其實早在1983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發展國內錄像機產業,然而經過長期的研討論證,到了今年年初的時候,電子工業部卻得出了“錄像機在國內屬於超前消費品,不宜過早發展”的結論,這樣帶來的後果是1989年後,日本錄像機卻在強大的廣告攻勢下,一舉打開中國的大門,刺激起了國人饑渴的欲望,儘管國內對引進錄像機有非常嚴格的限製,但在消費者購買錄像機欲望越來越高大的形勢下,機電部才先後確定了,11家錄像機定點生產廠,可那個時候發展國內錄像機產業的黃金時機已經過去了。

而在1992年的時候,全國電視機擁有量達到了三到四千萬台,而錄像機的擁有量則達到了七八百萬台,按國外一般規律推算,錄像機社會擁有量與彩電社會擁有量為1:5,國內的情況基本符合這一規律。

日本錄像機是在1989年年末的時候才正式進入中國的,到了1991年的時候,全國擁有錄像機七八百萬台,這絕對是個黃金般的市場空白階段,如果段雲的錄像機廠在88年年初正式投入生產的話,隻要質量可靠,價格低於走私過來的水貨,那麼就可以比日本廠商提前將近兩年時間搶占這段國內市場的黃金空白期。

時間一晃到了9月中旬,已經轉移走一條隨身聽生產線之後,段雲把騰出來的工人直接安排到錄像機廠那邊進行學習培訓,力爭在年底之前,將整條錄像機生產線投入運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