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皇帝咆哮如雷幾乎要把殿中的屋頂都要掀翻了,當然這所謂的殿隻是他在西安的行宮而已,所謂的上書房也隻不過一間大點的屋子,根本不能北京的紫禁宮相比。
四周的太監、宮女個個嚇得不輕,全部跪倒在地瑟瑟發抖,生怕暴怒中的建興皇帝把七撒在他們頭上,從而殃及池魚。
就在這時候,上書房大臣馬齊恰好來到,聽見了建興皇帝的陣陣咆哮,他站在門外遲疑了下,最終一咬牙走了進去。
“奴才馬齊叩見皇上,恭請皇上聖安。”馬齊一進門,揮著馬蹄袖就衝著建興皇帝行跪拜大禮。
建興皇帝這時候已處在半顛狂的狀態,發泄著自己內心中的怒火。馬齊的高喊,倒把他瞬間從這狀態拉回了現實,一時間建興皇帝咒罵的聲音停了下來,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目光無神望著馬齊的方向,卻一時間說不出半句話來。
“奴才馬齊叩見皇上,恭請皇上聖安……。”
伏在地上的馬齊並未抬頭,而是繼續喊了一聲。
建興皇帝的目光漸漸恢複了常態,瞳孔有了些光彩,過了會兒,他用著有些嘶啞的聲音道:“聖躬安,你起來吧。”
“奴才謝皇上……。”馬齊又磕了個頭,這才從地上緩緩爬起。
他起身後,用極小的動作和眼神示意了下四周的太監和宮女,這些太監和宮女頓時會意,連忙輕手輕腳地朝外退去,離開書房的之時人人都對馬齊投去感激的目光,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是馬齊來的巧,又用這種方式讓建興皇帝清醒過來,恐怕今天這地方要死幾個人了。
等太監和宮女退去,馬齊看了眼被建興皇帝丟在地上的那些奏折,同時又留意到建興皇帝帶著複雜神情的麵容。他心中暗歎了一聲,接著一句話都沒有說,隻是上前從地上把那些奏折一份份地撿了起來,隨後按照不同歸類,整整齊齊地擺好。
“皇上,如今國家多難,祖宗基業要靠皇上您來支撐,您可是奴才們的主心骨,此時可千萬千萬得注重身子才行。”馬齊輕聲說道。
這時候,建興皇帝心頭的怒火雖然還有,但至少理智已經回來了,他緩緩坐回了椅子,借著馬齊的安慰話恢複了常態。
端起一碗參湯,馬齊雙手捧給了建興皇帝,建興皇帝接過後呆呆看了看,這才端起喝了一口。可還沒等他放下來,目光中就依稀有了些晶瑩。
“馬齊!”
“奴才在!”馬齊微低著頭道。
“你是個好奴才……。”建興皇帝發自內心地說道。
“奴才隻是儘了奴才的本分。”馬齊輕聲回道。
微微點頭,建興皇帝痛苦地閉上了雙眼,過了會兒這才又睜開眼睛道:“當日之時,你勸過朕,可是朕沒聽你的勸,如今朝中上下已人心不穩,今日更有一十三人上書去職,朕見之實是觸目驚心,如此下去,這大清又將如何?朕這心中憂慮萬分啊!”
聽到此話,馬齊心裡也不由得深深感慨。有官員上書去職,這事他是知道的,今天他來找建興皇帝同樣也是為了這件事。其實不僅是建興皇帝說的這一十三人,打算去職的人實際上更多,甚至有些地方的低級官員直接掛冠而去,一夜間就自己跑了,這種情況在大清是從未有過,馬齊真擔心一旦說出來更讓建興皇帝憂慮。
說句實話,這件事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建興皇帝,這事引發的導火索是當初建興皇帝不聽勸止,一意要滅嶽鐘琪九族產生的。
嶽鐘琪之案,使得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清導致了嚴重後果,尤其是沒其九族,牽連了許多人,這更使得大清上下人人自危。
不對,應該說漢臣人人自危才是。嶽鐘琪這案子不僅使得嶽家在大清的所有親族被全部誅殺,更因為被牽連進去後被殺了不少人,這些人中同樣有大清的臣子,雖然這些人身份和地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是漢人。
刀光之下,人頭滾滾,一夜間砍了那麼多的腦袋,甚至其中還有不少人是一直忠於大清,有著勞苦功高的臣子。其他的不說,僅僅是嶽超龍父子,這對父子雖說是嶽鐘琪的親族,可他們早年已更姓出了嶽家,其實從這點來講已經不算是嶽家人了。
其中嶽超龍身為山西副將,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甚高,更對大清忠心耿耿。至於其子嶽鐘璜更是藍翎侍衛,是負責保護建興皇帝的人,其忠心更是可見一斑。
就算如此,他們卻也未能逃過一難,最終被抓起來被砍了腦袋。至於其他類似的官員還有不少,這些人的死引發了一係列的嚴重後果,更導致滿清之前一直鼓吹的滿漢一家徹底破產。
嶽超龍父子死後,滿清的漢臣徹底失去了對大清的忠誠,就算張廷玉這樣的人也未免有戚戚之情,更不用說其他官員了。
隨著大明的如日中天,大清的日漸西下,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大清要想打敗大明已是不可能了,唯一可能的就是大清退守,或在西北支持,或想辦法回遼東,徹底讓出中原,從而由中央政權轉為地方勢力。
假如滿清依舊重用這些漢臣,那麼對於這些漢臣來講繼續為大清效力並沒什麼,畢竟要做忠臣的人還是不少,滿清近百年來努力收攏漢人之心也不是沒有絲毫效果,許多人還是願意為滿清效命的。
可惜的是,這最後一層遮羞布卻被建興皇帝親自撕掉了,從而導致了如此嚴重後果。此案之後,漢臣逐漸離心,尤其是地方的漢官更是人心惶惶,因為誰都無法保證說不定那一天突然間有類似嶽鐘琪之案的事又一次發生。
當你在前線為滿清賣命,殊死戰鬥的同時,自己為之效忠的朝廷卻突然間把你和你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然後把你一家老小全部送上了黃泉之路,這種結果誰又能承受得了?
也正是如此,這才是建興皇帝會看見如此多的上書去職的奏折,因為所有漢臣都已經怕了,他們害怕死得不值,甚至死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