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飲鴆止渴(1 / 1)

大明春色 西風緊 1567 字 25天前

朱高煦仿佛回到了剛分封到雲南府的日子:天氣好便出門活動一圈,然後回到王府,生活規律大多如此。但又似乎很不相同,大概是心境不同了。

當年他對於很多事都無法自主,要看父皇和朝中的態度,不過煩惱也沒如許多。而今正好相反。

朱高煦離開校場回到前殿書房,他習慣在這裡做事,許多東西放置的地方也順手。

從雕木門走進去,正中間放著一張紅木長方形書案,後麵放著一把鋪著蒲團的椅子。書案前麵還有一些高低不同的腰圓凳和一張圓桌。

東麵有一排掛著淺灰色紗絲帷幔的木窗,正對著那邊的廊房天井裡,能看到小院子裡種的花草樹木。西麵還有道門,裡麵是無窗的儲物室。

除此之外,靠著牆壁放著幾副大書架,上麵放著各種各樣的書籍、卷宗、古玩瓷器。不過上麵擺放的書籍,大多朱高煦是不看的,隻有無事可做的時候才會拿上麵的書來看。幾乎屬於擺設。

及至下午,李先生拿著一疊公文奏報進來了,他把東西堆在了書案上。朱高煦用頭做了個示意的姿勢,李先生抱拳一拜,便在書案前的凳子上坐下。

戴著鐵麵具的李先生,看上去有點詭異。

朱高煦瞧了他一眼,便開口說道:“上午我去看了南司呈報的火銃‘開山銃’。開山銃的殺傷力與軍中銅火銃沒有甚麼不同,不過得益於雙手持銃可以瞄準,精準應有提高。假以時日,讓各局院製造出更多開山銃,再等火器兵熟悉使用之後,對下次大戰的勝算必定大有裨益。”

李先生戴著麵具,除了他的眼神、彆的表情無法被人看見,他沉吟道:“下官估算,漢王軍人數,已超過三十萬。依照王爺起兵之初頒布的法令,所有隸屬漢王府的軍隊,在行軍、作戰時,軍士每月有額定軍餉價值一貫財物。而今的形勢緊張,不能讓將士屯田;我們發軍餉,每月最多得需三十萬貫之巨!

以西南三省各地府庫的收入,收支差額極大,恐不能久持。原先預計能維持一兩年,現在肯定是不行了。”

朱高煦問道:“還能維持多久?”

李先生道:“待四川布政使司、貴州都司的奏報彙聚之後,長史府才能算出結果。但隻消估計,我覺著最多還能維持數月,不到半年,我們必定連一文錢軍餉也發不出來了!”

朱高煦沉默下來。他不能怪李先生,剛開始的時候李先生就提醒過他的。當時李先生提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維持不下去的時候,隻有翻臉不認帳。

但現在戰爭還遠未結束,朱高煦也沒掌握戰場優勢,他不敢那麼乾,怕會動搖軍心。

軍餉法令在剛起兵之時,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令非常簡單有效,漢王軍戰鬥力和忠誠度大增,整編降兵也相當容易;軍漢們多不識字,有沒有好處他們心裡卻有數。那時漢王軍勢單力薄勝算很小,朱高煦是顧不上長遠的,隻有如此想方設法地避免馬上覆亡。

這種辦法無疑是飲鴆止渴。正應了一句老話: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一年軍餉就需要三百六十萬貫,再算上軍需糧草,朱高煦靠西南三省不可能弄得到那麼多錢財物資。而且朱高煦也不敢搶地主大戶,因為他不是李自成那種身份。他是大明親王,各地臣民對他很有認同感;除了因為虛無縹緲的名分,還因為士紳、武將、地主都相信他……朱家作為大明朝最大的地主,朱家人應該保障大夥兒的利益。

“有沒有辦法解決?”朱高煦問道。

李先生口氣遲疑,“想想法子。不過,下官以前沒在戶部掌過事,西南又隻有那麼多人口,軍費開銷實在太大了,下官難以從根子上找到辦法。”

朱高煦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道:大家都不是神仙,有些事確實難有妙計。

他苦思良久,忍不住誘|惑,又想到了一個法子:隻有賭一把了?

但朱高煦終於沒有說出口來,他還沒考慮清楚。

李先生又從一堆案牘裡,拿出一份來:“交趾布政使司叛賊陳季擴的信,使者過幾天才到昆明城。”

“哦?”朱高煦立刻拿起來看。

李先生的聲音道:“這個陳季擴,可能沒有真正掌權,實際是交趾一幫地方叛軍首領擁立的人;他也不一定姓陳,隻是為了借陳家宗室的名分。

陳季擴已建國號‘大越’,自稱皇帝,改元重光。他之前派人希望京師朝廷封他為‘越國國王’,但朝廷拒絕了,並調貴州軍殘部數萬人增援升龍地區。

京師現在正全力對付王爺,無暇調兵平定交趾叛亂。下官從最近的消息猜測,京師君臣是想保住升龍近左膏腴之地,固守一段時間,以後再出動大軍平叛。

陳季擴等人應該也猜到了京師朝廷的意圖,便派人到昆明,希望得到漢王的承認。以便抓住一些機會,寄希望於王爺將來戰勝。”

“這麼說我明白了。”朱高煦點頭道。

李先生道:“交趾省乃先帝在位之時開疆辟土之地,若王爺送給了交趾叛軍,等同敗祖產,傳出去對漢王府極為不利。不過此事還得看陳季擴能給多少好處。好處不大,下官建議王爺斷然拒絕;好處大,便先答應下來,等王爺以後掌管大明之後,再反悔不認。”

朱高煦明白李先生的意思,李先生隻是說得很直接簡單,不過一般實際操作反悔不認的勾當,要找借口把過錯推給彆人,比如說對方“大不敬”“無臣禮”等說不清的理由。

“見了使者再說。”朱高煦道。

李先生又拿出一份貼了紙的公文,“這是‘大明城’官員的奏報,孟養土司思氏聞大明內亂,起兵攻占兼並了多個村莊,實力日漸坐大。平緬宣慰使刁氏不能製之,明軍人數太少,無法控製局麵。”

朱高煦道:“叫長史府、雲南都司派人去和思氏談談。實在談不了,就提前撤走‘大明城’的漢人軍戶商賈,避免被土人迫|害。待伐罪戰爭結束,本王再調兵去找思氏‘談談’。”

李先生拜道:“如此甚好,下官告退。”

朱高煦坐在書房裡,一邊看奏報,一邊琢磨諸事。酉時過後,他便離開了前殿這邊,往後宮去了。

朱高煦離開雲南已經幾個月,現在回來之後,便輪流讓郭薇和兩位封夫人的女子侍寢,每晚都陪她們。他陪得最多的還是郭薇,郭薇全家剛下獄,心境很差。

不過今晚朱高煦沒回寢宮,徑直去了杜千蕊住的地方。

杜千蕊也很意外,她聽聞之後走到房門口,朱高煦便已經走到院子裡了。她的白淨的手扶著門框,欣喜地望著朱高煦,片刻後才回過神來,款款作了個萬福。

朱高煦握住她的柔荑,將她扶住,馬上發現她的手腕上有油。杜千蕊便道:“王爺送我的翡翠鐲子,妾身怕晚上碰壞了,便取了下來,可不太好取。”

“以後送你一隻稍微大點的。”朱高煦道。

他走進屋子,果然見梳妝台上有一隻玉鐲,下麵還墊著一塊軟毛巾,旁邊擱著擦拭玉鐲的絲綢手絹。朱高煦看見那副景象,立刻感覺到那玉鐲十分寶貝。不管它價值幾何,但被如此對待便顯得彌足珍貴了。

杜千蕊在房裡忙裡忙外,給朱高煦沏茶後,還不忘細心提醒很燙。朱高煦看著她那嬌小凹凸有致的身子,聽著溫言細語,感覺十分好受。白天的煩惱,一時間便得到了些許治愈。

朱高煦回憶著杜千蕊的嬌小柔軟,倆人的反襯叫他感覺自己額外強壯,耳邊婉轉如鶯的聲音亦是幽美好聽。

他一個親王,本可以無須考慮彆人感受。但不知何故,每當他看見彆人對自己滿意時,反過來也會有一種滿足感。大概是因為小時候他被管束得嚴,若讓家長不滿意、就會被嚴厲懲罰的緣故,久而久之就習慣了;不過長大後乾的事很出格,似乎也是一種反彈。

朱高煦叫住杜千蕊,說道:“我有一件事,想請千蕊幫我做。”

杜千蕊轉過身,抿嘴笑了一下,“王爺吩咐吧。”

朱高煦道:“寧王不是為千蕊編了一出戲?你找時間親筆謄錄一份戲本,寫幾句感謝寧王的話。我找人當禮物送去江西。”

杜千蕊想了一下,似乎在尋思那戲本有多少字,她說道:“後天早上,妾身叫奴婢送去前殿書房。”

朱高煦點了點頭,又用隨意的口氣問道:“姚姬好像與王妃修好關係了?”

“可不是。”杜千蕊輕快地說道,“說來也奇怪,姚夫人性子剛烈不服輸,在京師的時候,她與王妃不太對付。可不知怎地,我們去大理那陣子,姚夫人與王妃好得像親姐妹似的。”

朱高煦應了一聲,不再多問。不過他至少確定了,自己觀察到兩個女子很親近、並不是錯覺,而是確實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