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帝鄉塵雲迷(三)(1 / 1)

宰執天下 cuslaa 1623 字 24天前

進門,行禮,落座。

呂府門外,等候召見的官員數不勝數。但韓岡一至,便立刻被請了進去。與呂惠卿在呂家並不寬廣的內廳中,分了賓主坐下來說話。

呂惠卿和韓岡不是第一次見麵,不過基本上都是在王安石的府上,單獨會麵的情況幾乎沒有過。

望著坐鎮下首處年輕得幾乎要讓人嫉妒的韓岡,呂惠卿半開玩笑的責怪著:“玉昆可是讓我久候了。這些天來,我一直都讓人灑掃庭院,等著玉昆上京來。沒想到一等就是半個月!”

韓岡在座位上坐得四平八穩,絲毫沒有普通小官見到上官,隻敢斜著身子,在座位上沾半個屁股的情況。

不過他的態度還是很有分寸,呂惠卿在言辭中刻意表現著親近,他還是拱手告罪:“韓岡也欲早日拜見大參,隻是身負王命未了,恐大參見責,才一直拖到現在。”

“玉昆欺我,你哪有這般膽小?!”呂惠卿搖頭失笑:“想及當年初見,玉昆你便在介甫相公麵前侃侃而談,當時說的話,我現在還記著呢。”

回想舊時,兩人心中的確也免不了要心生感慨。

五年前,兩人在王安石府上第一次見麵,王安石、曾布、章惇也都在場。

當時的呂惠卿雖然已經是新黨的核心之一,卻還沒有多高的地位,且由於舊黨重臣群起而攻,新法隻在風雨飄搖之間,雖是都有鼎覆之災。而韓岡那時更是不過一個剛剛做了官的小選人,在大宋官場上,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時間易轉,呂惠卿已經側身政事堂,與當年的王安石平齊。韓岡也是靠著曆曆功績不斷攀升,在年輕一輩中,獨占鼇頭,將一乾狀元、榜眼遠遠的拋在身後。

現在的兩人,一個是舉足輕重的執政,另一個在朝堂中也算是有著不小的分量,對天子的影響力更是不能小覷。即便僅僅坐在一起說話,隻要消息一傳出去,也能引動朝中眾臣的議論。

“當年年輕氣盛,妄言朝政,沒被亂棒打出去,那是韓岡的運氣。”

“哪有嶽父打女婿的?玉昆你數條對策一出口,就已經被介甫相公放在心上了。”呂惠卿笑道:“就連曾子宣,當時也是說玉昆你是賈詡。”

韓岡哈哈一笑,這個評價,章惇向他提過。但章惇當時說是呂惠卿,現在呂惠卿則說是曾布。真搞不清究竟是誰說的。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值得深究的大事,搖搖頭:“賈詡一句話,就讓漢室再無挽回的餘地。想不到曾子宣那麼看得起韓岡。但一言喪邦的本事,韓岡哪裡能有?!”

呂惠卿笑容微斂,感慨道:“不過若是儘數聽了玉昆你當初的意見,新法的施行也不會有那麼多反複。”

韓岡搖搖頭,“事實難料,若是真的按照韓岡所言施行,更有可能會因諸法過於峻急,反而壞了大事。”

呂惠卿深深的看了韓岡一眼,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什麼異樣,一時判斷不清這兩句話是否有深意,道:“天子為韓富文之輩所蠱惑,畏虜如虎,使得相公不得不辭官。如今朝堂之上,群小猖狂。馮京今日又上本,說修葺黃河內外雙堤,耗費錢糧無法計數,國計實在難以支撐。且束水攻沙的方略未有實證,貿然取用,未免太過冒險。乞天子隻修外堤,內堤延至日後,待驗證之後,再行處置。”

呂惠卿毫不客氣的將馮京歸為群小的範圍,言辭中一點也不客氣。

韓岡本是在等著呂惠卿的開價,卻沒想到呂大參當先做的卻是討價還價。但呂惠卿拿起這個話題,卻是看錯了人,也用錯了地方。

韓岡先是搖搖頭,繼而輕笑道:“當朝之人所謀不及長遠,乃是國之不幸。幸而政事堂中有大參在,韓岡也不用擔心。即便大堤一時修不好,有大參坐鎮京中,黃河當不至於為患。”

束水攻沙的治河方略的確是自己的提議,但天子就算不采用,韓岡也不會太過放在心上。開封一段的黃河堤壩已經修過了,但洛陽、大名的還沒有完工,而黃河北岸的大堤甚至沒有動工。外堤還沒有修好,內堤就更是沒影的事。

韓岡本來就做過預計,整修黃河中段,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韓岡不信黃河日後會不泛濫、不破堤,等到出了事,他的方略還是要提上台麵來,根本不必急於一事。想拿這個當做交換條件,未免太過欺人了。

呂惠卿心中一歎,果然韓岡不是這麼簡單就能收服的。“玉昆任府界提點,所行諸事,安民無數,後人當效之。如今河北流民皆安然北返,在京者已寥寥無幾。讓天子、兩宮安居無憂,此是玉昆之力。”

韓岡謙虛著:“大參之讚,韓岡愧不敢當。上有天子朝廷還有開封府指揮,韓岡也隻是跑跑腿而已。”

“玉昆卻是太自謙了。”呂惠卿笑道:“玉昆之材,世所罕有,非是一州一縣所能容。”

韓岡身處新黨之中,與呂惠卿和章惇是沒有競爭關係的。年齡相隔太遠,呂惠卿能因為升任參知政事,從右正言一躍成為右諫議大夫,韓岡就不可能。他隻能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走,三十多歲成為執政有先例,可未到而立就入政事堂,未免太駭人聽聞了。

既然沒有競爭,呂惠卿當然樂於拉攏扶持韓岡,來穩定自己的根基。

隻是韓岡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地位不是因為希合上意、附和新法,靠著天子、王安石賞賜而來,而是自己一拳一腳拚殺出來的。舊黨重臣能說當著趙頊的麵說呂惠卿等人是新進小臣,但他們的彈章中有幾個敢說韓岡是幸進之輩?不怕天子直接批回去?!

韓岡的一樁樁功業,許多身居高位的大臣都沒能做到,他晉升之速,立國以來難有匹敵,是仗著功勞成就,而不是哪人的看顧。韓岡這段時間來,已經受過不少彈劾,但其中的最為激烈的言辭,也隻是集中在行事的手段和他的人品道德,而不是能力和功績上。

這就是韓岡的底氣,讓他可以抬眼直麵呂惠卿投來的鋒銳視線:“韓岡淺薄之材,為一府界提點尚且不足,惹來眾多議論。到了天子麵前,還得先行請罪,哪敢有非分之想。”

他在京府立此大功,擢升入朝本是應有之理,哪有什麼必要承呂惠卿的人情?要想來拉攏人,得先拿出點實在的東西來。他也不是隻有投靠呂惠卿一條路可走,畢竟他呂吉甫還不是宰相。

韓岡說得足夠坦白,話中之意,呂惠卿不可能聽不明白。

將猛然騰起的不快之意壓在心底,呂惠卿微笑起來,端起茶盅:“玉昆還是這般謙虛。”

一番長談之後,韓岡告辭離開。呂惠卿降階相送,給足了韓岡臉麵。

等他送了韓岡回來,一人從屏風後轉出,是呂惠卿的二弟呂和卿,“大哥,韓岡此子似有異心啊……”

呂惠卿沉著臉坐了下來。

雖然經過時間不短的談話,但這番談話中,韓岡的態度依然不明確。

唯一能肯定的,是韓岡支持新法——這個時候,他不可能在背離新黨。但韓岡會不會以自己馬首是瞻,呂惠卿卻沒有把握,甚至已經不抱希望。

呂升卿在後麵聽到了全部對話,對韓岡的態度很不快,“韓岡桀驁不馴,寧可與其反目,也不能把腹心之患留在朝堂中。”

呂惠卿搖了搖頭,“此事不妥。”

不能容人者無親,呂惠卿雖然權欲旺盛,可還不至於無法容忍韓岡今天表現出來的獨立性。

在王安石的麵前,韓岡就一直是這個態度,始終都沒有變過。要是今天突然變成了滿口諛詞,呂惠卿反而要警惕起來。

而且即便呂惠卿覺得韓岡在朝中是個禍害,要將他趕出朝堂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要讓韓岡出外,談何容易!”呂惠卿長歎道,“不光天子那一關不好過,也要考慮王介甫那邊的想法。他一去位,我就將韓岡逐出京城,王介甫會怎麼想?天子又會怎麼想?還有朝中,也免不了議論。為一個韓岡,卻壞了自己的名聲,未免不值。”

呂升卿恍然:“……難怪韓岡有恃無恐。”

呂惠卿搖搖頭:“還是先想想自己吧。我已經準備薦二哥你擔任崇政殿說書,若能才學,我是不擔心二哥你。就是你素乏捷才,侍從天子時,恐難以應付。”

王安石主持編訂三經新義,新黨之中才學上佳的成員都參與了其間。呂升卿雖然不及其兄,但在福建鄉裡也頗有些文名,負責了《詩序》一篇的注解。他將詩經三百篇的總綱一句句的注釋出來後,連王安石都沒有怎麼改動,而在書中全盤加以收錄。

隻是呂升卿反應慢,許多事要反複考慮過才能想明白。呂惠卿知道這一點,“我會安排沈季長跟你一起做。”

“沈道元【季長字】?他也做崇政殿說書?!”呂升卿聞言立刻問道。

呂惠卿點了點頭:“既然我安排了王介甫的妹夫做了天子近臣,那即便對付起他的女婿,王介甫當也無法說什麼了。韓岡的脾氣,他應該明白。”

“大哥已經決定要對付韓岡了?”

呂惠卿麵色陰沉:“那還要看他本人會怎麼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