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四章 你三千來我一萬(1 / 1)

國色生梟 沙漠 1706 字 27天前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北山和朔泉兩邊的使者絡繹往來,極其頻繁,若不是剛剛發生過一場戰事,會讓人錯以為兩道親善和睦如兄弟。

陽春三月,西北的冬季已經過去,但是天氣還兀自有些寒冷。

入春之後,雙方終於就和議達成了最後的共識,北山割讓了丹陽、高陵、雁塔三縣交由西關控製,此外再賠付六萬石糧食。

雖然楚歡也想多從北山撈取一些糧食,羅定西也確實想以這次機會,名為賠償實為讚助給予楚歡一些支持,好讓他抖開手腳去與朱淩嶽拚殺一場,但羅定西畢竟不是冤大頭,打著肖煥章的名義,能夠提供五萬石糧食已經是相當不錯,糾結了許久,最終添加了一萬石,便再也不增加一顆糧食。

楚歡的心思,羅定西雖然不能完全摸透,但是他也很清楚,北山做出如此大的犧牲,除非楚歡真是鐵了心要打下去,否則絕不可能在這樣優惠的條件下,還要兵戎相見,而且北山雖然囤積了不少的糧食,但終究不是大水打來的,羅定西也不可能將北山的資源敞開了向楚歡送過去,他的目的本就是為了給予楚歡一定的支持,讓西關和天山拚個兩敗俱傷,並非真的想要讓楚歡強大起來,而且還要以掏空北山作為代價。

西關方麵提出至少要賠償八萬石糧食,被羅定西拒絕,雙方使者往來磋商,最終以六萬石的糧食達成了最終的協議。

按照雙方的協議,北山先行送出三萬石糧食,這批糧食直接送到青唐城,糧食抵達之後,青唐城將會隻留下少量駐軍,西關軍南線主力將撤往後方的甲州城,與此同時,北山軍也將在西關軍撤退之時,也隻留下在丹陽留下少量駐軍,主力後撤。

等到雙方按照約定撤軍之後,剩餘的三萬石糧食,再行交付西關。

至若青州割讓的三縣駐軍,羅定西本來提出在兩個月之內撤軍,交由西關軍控製,但是楚歡對於這條入關走廊的需求實在是太迫切,堅決要求北山三縣駐軍務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撤離,西關將會排出少量的駐軍前往接受,同時向三縣派遣官員。

由於楚歡態度堅決,羅定西最終同意,但是他當然不會在割讓之地給楚歡留下什麼物資,吩咐三縣兵馬撤走之時,能帶走的財物務須帶走,至若三縣的大戶富戶,也必須遷徙到後方。

雙方雖然達成了協議,但是這些協議,自然不能以書麵公布於眾,道理很簡單,無論是楚歡還是羅定西,在名義上也都還是大秦的臣子,並沒有舉旗自立,而西關道和北山道,在名義上也都還是大秦帝國的領地,羅定西割讓土地,楚歡接受土地,從律法上來說,已經等同於擁兵自立,割據謀反。

有些事情可以做的,但是卻說不得。

楚歡和羅定西自然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名義之上,雙方達成和議的那一天,兩道使者同時對外宣稱,之前雙方因為一場誤會,兵戎相見,經過查明,殺害北山村民的凶手並非西關兵士,而是土匪喬裝打扮,雙方經過友好協商,化乾戈為玉帛。

同時因為北山盜賊橫行,北山總督懇請西關道出兵協助平亂,將三縣之地的平亂之事,交由西關道協助處理。

為了表達對西關道的友好,同時感謝西關將士出兵剿匪,地主之誼自然是要儘到的,提供一些軍糧馬料,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西關道得了實惠,而且對百姓們沒有絲毫損傷,自然是拿來戲談,但是北山百姓卻多少有些怨聲載道,特彆是三縣的富賈,本來在當地作威作福,可是一紙書文下來,卻要強迫遷徙本土,這對他們的損失著實不小。

官員富賈大批遷走,留下了破落壇子丟給西關人善後,楚歡少不得要與公孫楚緊急商量,選派官員即刻去三縣赴任,臨行之前,楚歡再三對派赴的官員強調,到了當地,第一要務是要安定民心,要讓老百姓不會因為官員的人事變動生出反感之心。

為此,楚歡特地定下了十三條律令,嚴格規範西關將士和官員在北山三縣的行為,楚歡也知道想要消化這三縣,絕不是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情,除了選派一批能員乾吏,也一再提起,西北民風剽悍,西關官員赴任北山,勢必會引起百姓的抗拒,想要消化三縣,最緊要的,便是讓三縣的百姓形成一種歸屬感。

楚歡深知,對老百姓來說,要讓他們產生歸屬感,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但是卻要對症下藥,黎民百姓,圖的就是風調雨順,太平無事,能吃飽吹暖,楚歡不是神仙,自然保證不了風調雨順,但是卻希望通過吃飽穿暖來讓三縣百姓產生歸屬感。

楚歡和公孫楚選定的這些官員,其中有一部分都是隨著公孫楚一起在西關施行過均田令,楚歡知道北山那邊為了不至於讓西關的到得太多的便宜,竟是讓三縣的豪門大戶大肆遷徙,卻不知楚歡對此正中下懷,他心知一旦在三縣施行均田令,貧苦百姓必然會歡喜鼓舞,消化三縣歸根結底就是讓三縣百姓能夠融入到西關的政令之中來,均田令能夠取得百姓的好感,一旦實施開去,讓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他們必然會迅速對西關的政令產生歸屬感。

本來楚歡還擔心在三縣施行均田令,當地的豪門世族必然會起逆反心理,甚至因此而大動乾戈,但是羅定西打著自己的算盤,卻是弄巧成拙,倒是幫著楚歡先行清理了三縣的諸多大戶,讓楚歡的均田令在三縣施行起來更為容易。

三縣有影響力的豪門大戶遷走,雖然還有一小部分士紳留了下來,但是勢力微弱,已經難成氣候。

雙方一切都按照協議施行,羅定西固然不希望多生事端,楚歡這頭也希望事情能夠順利進行,不久之前還在沙場上拚得你死我活的雙方,在協議具體落實的問題上,倒配合的十分默契。

西關的駐軍和官員進入之後,楚歡也沒有放鬆南線的警戒,肖煥章的死訊沒有公之於眾,楚歡自然不清楚羅定西已經將精力放在控製北山的事物之中,心中提防著肖煥章這條老狐狸玩花樣,所以軒轅勝才依然留守在甲州,但是卻率先從甲州先抽調了三千兵馬趕赴西線賀州增援。

當初南線戰事隨時爆發,而朱淩嶽按兵未動,楚歡隻能先以南線為主,製定了西阻南戰的戰略,甲州這邊,集結了將近兩萬兵馬,實際人數也達到了一萬七千兵馬,如今南線戰事既定,達成了速戰速決的戰略目的,而且雙方達成了協議,自然不必繼續在甲州駐守太多的兵力。

反倒是西線的氣氛日益緊張,楚歡隻能從西線調兵增援賀州,賀州裴績手下,加起來不過八千人馬,其中一千五百人還在狼娃子的帶領下,進駐了葫蘆山,賀州的實際戰力,隻有六千多人,實在是太過薄弱,楚歡隻能先做試探性地從甲州調出三千兵馬。

北山軍雖然從丹陽撤軍,但是顯然也對西關心存顧忌,近三萬人馬大半還駐留在青州,當知道甲州調兵往越州,北山這邊也立刻做出反應,手筆比楚歡更大,從近三萬人馬之中,直接抽調出一萬人馬,緊急調往北山信州玉田防線。

楚歡擔心朱淩嶽的西線攻勢,羅定西雖然相信朱淩嶽必然會拿楚歡先開刀,但是戰爭之事,風雲變化,他不是朱淩嶽肚中的蛔蟲,朱淩嶽最後到底會采取何樣的軍事策略,他也不能打包票,說不定朱淩嶽就有可能從西線先殺到北山來,而北山在玉田縣一帶布置防線,北山主力調到青州之後,玉田防線不到萬人,而且這萬人的戰鬥力,與西關駐守在賀州的六千人相比,無論戰鬥經驗還是素質都是遠遠不如,所以對北山來說,西線的壓力同樣很嚴重。

如今和西關息兵,楚歡率先調軍而去,羅定西自然是鬆了口氣,也立刻往玉田增兵,加強西線的防線,他想著讓楚歡和朱淩嶽拚個你死我活,在此之前,自然是要先保住北山為要,楚歡調兵離去,顯然是已經將矛頭指向朱淩嶽,那麼北山眼下的策略,自然是竭儘所能,守住西邊的防線即可。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雙方就開始進行了這種宛若遊戲般的調兵行動,這邊調走三千人,那邊調走一萬人,這邊調走兩千人,那邊再調走五千人,等到南線這邊最後隻剩下六千兵馬之時,北山軍在青州也隻留下了一萬兵馬,楚歡調走一萬人馬增援賀州,羅定西這邊調走近兩萬人進入信州。

軒轅勝才最終隻帶領著三千兵馬鎮守甲州,其中五百人駐守青唐縣城,而另外三千人,則是駐守在青州三縣。

楚歡一麵關注與北山的協議落實情況,一麵卻是嚴密主意西線朱淩嶽的動靜,而西線的情況,情勢也確實不容樂觀。

雖然卻是達成了速戰速決解決南線困境的問題,避免西關陷入兩麵作戰,但是西北形勢變幻,穩住了北山這頭狼,朱淩嶽卻又多出了如同虎一樣的西北軍作為盟友,實際上這樣的形勢,比之當初麵臨的天山和北山兩線進攻,還要嚴峻得多。

相比起北山軍,甘侯麾下近四萬西北軍,當然更為凶悍,也更為讓人恐懼。

裴績先後派人連續來報,朱淩嶽的兵馬雖然沒有兵卒過境,但是已經向兩道交界之地集結了兵馬物資,誰都知道天山軍和西北軍聯手之後,必定會有所行動,而朱淩嶽如今倒似乎是財大氣粗,他無論是在兵馬數量還是在錢糧裝備上都占據著絕對的優勢,所以向邊境調兵,並沒有遮遮掩掩,倒似乎是以這種方式給予西關施加壓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