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同袍(1 / 1)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602 字 27天前

楊二下意識的道:“你不要落葉歸根啦,遼人到蒙古地界安身了?”

“咱家祖上還是江南的呢。”成方道:“太祖洪武年間跟著大軍到的遼東,什麼落葉,咱到草原安了家,以後的後人不也是就把草原當家了。祖宗的墳地,我隻要能走的動就會過來拜祭打掃,我家也有人留在沈陽,不怕沒有人照顧。草原上會有越來越多的漢人象我一樣安下家來,咱們這些人在,草原就不會有反複,這樣的地方,不能再出個強悍的蒙古,什麼契丹,女真,都叫他們完蛋。”

這樣的場合,成方這麼長篇大論的談將來,用心良苦,在場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楊二怕部下們沒下場,和記畢竟還隻是商人組建的公司,成方則是提醒他,每個有戰功的和記軍官都會有股份分紅,成方不少,楊二也很多。還有那些中層軍官,每個人在草原上都分了土地,不需要自己耕種,扣除一些費用後,軍司會把每年的收益拿出來一部份分紅這些軍官,公司占的地盤越大,獲得的利潤越高,這些有股息分紅的軍官拿到的好處就越多。

這算是張瀚對軍官階層的一種贖買,大明是給勳貴和將門特權,淩駕於普通百姓之上,在中國有真正的分封製時,最高階層是拿分封贖買有本事的人效忠,比如周的分封製,那些能打仗的貴族分得了土地,不管什麼爵位都有自己的國土,在國內還有自己的小朝廷和軍隊。每個貴族都力圖把自己的國土經營好,因為國土的收入是自己的,後來強者越強,最終天下成為大一統的狀態,集權製取代了封建製,朝廷用來贖買有本事的人不再用分封了,兩漢時用爵位和實際的好處,比如整個郡縣成為貴族的家產,朝廷擁有治理權和所有權,但收入歸受封的貴族,用這種方式完成與貴族們的合作,從兩漢到唐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模式。到了宋時有了一些變化,科舉製正式加入進來,平民百姓也有了分一杯羹的權力,前後模式有劇烈的衝突,到了大明就演化成文官和勳貴集團的爭鬥,勳貴們的權力空間被進一步打壓,而朝廷給予的明麵上的財富也大幅度的縮水,如果一個勳貴家族老老實實的按明太祖給的俸祿生活,也就隻能混個溫飽,連稍微成功的商人家族也是比不上的。

軍功帶給和記軍官們勳章,地位,還有權力和榮譽,當然也有很多更實際的好處。

每個軍官都有股息分紅和大片的土地,現在最高層的梁興和李從業等人都有過萬畝的授田了,隨著授田越來越多,很多軍官的授田還是沒有開墾的草原,不過並不要緊,軍令司會按照和記開墾成熟土地的平均收益來計算,然後扣除耕作成本和運營成本,最後把純利潤分發給這些有了軍功授田的軍官。

也可以把分得的田畝折成相應的股息,算是投股在公司,公司的總收益越高,這些有股息分紅的軍官收入也就越高,公司的仗打的越多,獲得的利益就越多,軍官們為了自己的收益也得賣力打仗。

股份分紅,賜給莊田,和記已經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利益共同體。

可能將來張瀚會化公司為國,贖買權力又限製權力的體係一定會建立起來,也可能到時候會成立一個新的小型的公司,就象英國人和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把國家不方便乾的事給做下去,掠奪式貿易,殖民地的建立,用一個上下都有好處,進取心十足的公司去做,可能會比國家做的更好。

華夏自秦一統之後,大一統集權式的方式已經深入人心,但張瀚覺得,適當的分權並沒有什麼不好,甚至分封可能更好一些。

楊二不會理解張瀚的用心和其中蘊含的大文章,不過自己實打實的好處還是相當明顯的。

隻要楊二不走,現在也是一年過千兩的收入,相當可觀,一個守備肯定賺不到那麼多銀子,至於將來可期的一年過萬兩乃至更多的收入,以和記和張瀚信守承諾的風格,隻要承諾了,公司也發展到了那樣的地步,也是一定可以拿的到手。

除了楊二之外,還有相當多的跟著楊二走的軍官,他們一走,原本的分紅待遇肯定也就都取消了。

“這也沒有辦法。”楊二歎息道:“眾位兄弟決定跟我走時,就已經下定決心了。”

“你真是為他們著想?”成方冷笑道:“你知道將來和記會到什麼地步?”

“我知道。”楊二很誠懇的道:“大明是實實在在的在走下坡,和記則是蒸蒸日上。不說將來和記可能取代大明,成為中國之主,就算保持現在的格局,和記也是北有整個草原,疆域不在大明之下,丁口可能達數百上千萬,南方還有東番全島,我聽人說那是個大島,足可容納百萬千萬上,張大人不僅為北疆之主,也可為南方小琉球國主,以在下看,留在和記,功名富貴易得,甚至可能有更大的格局,可越是這樣,我就越不想留下了。”

“為什麼呢?”

“將來和記與大明開打的時候,我幫和記,還是幫大明?幫和記,是忠,幫大明,也是忠。幫和記是私恩,我領張大人的薪餉,幫張大人打仗也是應該的。但我不能拿著刀劍去打大明啊,那是我的父母之邦,這個坎我邁不過去。不瞞成兄弟和徐兄弟,在下離開,還有很多兄弟選擇離開,關鍵就在這裡了。”

成方道:“誰告訴你和記會打大明?”

楊二一笑,說道:“這不是擺明的事?以前在十三山,和記幫我們守住這大山,保住了十來萬人的性命,我們效忠和記還有張大人,因為抗擊東虜是正經題目,我楊二在廣寧一帶十來年,目無法度的事也做了不少,但事關忠義大節的事不能叫人挑出不是來。不管是幫和記還是乾掉畢麻子,都是大節不虧。現在和記放著東虜不打,東虜進遼西,我們這邊縮住手腳不敢大打,毛帥的東江鎮三路大軍出擊,受阻於牛毛寨,這時候寬甸的十二團在做什麼?他們可是有火炮的。”

徐名這時冷笑道:“火炮在寬甸山裡拖著去打仗?你楊二不知道寬甸那裡能有輕騎過去的小道就算是通衢大道了。”

“糊弄彆人行,糊弄我就算了。”楊二也冷笑道:“軍司的三磅小炮就是為了山地戰設計的,重不到四百斤,一匹馬就能拖帶火炮和大軍一起在山地行軍了。馬匹不能過也能搬抬炮架跟隨行軍,這些在咱們山上演練過。”

“還有,”楊二又道:“隔絕建虜和科爾沁的聯絡,這個咱也知道是防著建虜出來爭奪蒙古各部,可是朝廷去宣撫犯了什麼忌?你們這裡百般阻攔,不願相助,第三團的李指揮直接派人封住通道,任何人不能通行。這還要多說,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的事了。”

這一下徐名和成方都被楊二說的啞口無語。

楊二的性格他們是明白和了解的,和畢麻子那樣有野心的打行頭領不同,楊二經營起打行初衷也不是為了自己發達,而是將一群沒有出路的窮苦人聚集在一起,好歹憑著抱團之後的能量混一口飯吃。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楊二在平時也有濟貧的好名聲,大俠的名頭不是憑白來的,經過歲月的洗練,什麼是大俠,什麼就是喇虎頭子,民間的百姓還是分得清楚。

國有大變,畢麻子這樣的人果然想撈好處,楊二倒確實隻是想幫著更多的人保命,時勢把他和他的老部下們推到如今的地步,先是和記,又是大明,兩難之間為難,隻能舍小忠而全大忠。

成方和徐名對視一眼,心中的疑惑儘去。

原本就是考慮是這樣,現在隻是坐實了。

成方冷然道:“若真是如你所說,將來和記和大明打起來了,你就是說要幫著大明來打我們了?”

“那也不會。”楊二滿臉痛苦的道:“我這個守備也當不了太久,底下會設法把老兄弟們分彆安插走,有了功名之後大家會慢慢選擇退職歸隱。我想和記和大明最少還有幾年時間,到時候我們也都是在家閒居的百姓了,不管是和記贏還是大明贏,總歸也和我們不相關了。”

“你倒是打的好主意。”

成方譏刺了一句,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既然兩不相幫,又把話說開了,雖然還是很傷感情,舊交情還勉強算有一些。若是楊二坦承將來會向商團軍的兄弟們揮動刀槍,那麼就不必再談什麼舊日兄弟袍澤的情誼了。

這時要走的人差不多都把軍袍脫下來了,絕大部份人的臉色比死了爹娘還難看,很多人麵色慘白,渾身哆嗦著,解開軍袍的手都如風中之燭一般顫抖著。

這身軍袍對他們的意義也相當重要,脫下軍袍的人好象死過一遍似的,那種難受的感覺,看的一邊的商團軍人們也都傷感起來。

“兄弟們,到了大明那邊也好好乾。”

“莫叫人欺負了,丟了我商團軍人的臉麵。”

“真有人欺上頭也不要慫,不行知會一聲,咱們過去管把他們一掃而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