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與公孫瓚的攻戰暫告一段落。
曹操移交了貝丘的守禦,連著參加了三天袁紹組織的慶功宴席後,對袁紹說道:“劉幽州廣募步騎,伯珪敗軍之餘,後顧有憂,難以久留渤海,旬日內肯定就會返回薊縣。冀州連年受兵,百姓疲弊,士吏浮動,西有黑山之擾,操之陋見,以為將軍不妨偃旗息鼓,稍作休整,既養百姓,又充軍實,補充兵員,整頓郡縣,然後待來年開春,觀幽州之變,再做計議不遲。”
公孫瓚兵敗後,一路撤到了勃海郡。
早前,袁紹畏公孫瓚的兵威,將渤海太守的印綬交給了他的從弟公孫範,等於是親手把渤海郡送給了公孫瓚。
渤海郡臨海,民口多,有漁鹽之利,是一個較為富庶的大郡。
郭圖等謀士擔憂,公孫瓚肯定能在渤海得到充足的兵馬、糧械補給,加上收攏殘兵,這樣一來,他雖然敗了一場,卻很快就能恢複元氣,到的那時,肯定還會再來進攻紹軍,與其等他來攻,不如挾己軍大勝之勢,現在就遣兵進攻勃海郡,爭取將之一舉打下,從而不但可以把公孫瓚的勢力徹底從冀州清除出去,將接下來的戰火燒到他的地盤上,並且能夠從此斬斷幽州與平原郡的聯係,使田楷部孤立出來,方便紹軍包圍擊破。
麹義等不少急於再立戰功的武將同意這種觀點,持讚成的態度。
但曹操不讚同,所以有了他對袁紹說的這番話。
袁紹是有一定的政治目光、戰略眼界的,他認同曹操的觀點。
正如曹操所說,紹軍雖勝,然冀州的局麵卻仍不容樂觀,連年兵爭之下,不僅百姓疲弊,西有黑山之擾,更重要的是:“士吏浮動”。
當公孫瓚兵盛之時,冀州的郡縣有多半都投降或者想要投降於他,由此可見,冀州的士心、民心已經“浮動”到了何等的地步!攘外必先安內,眼前的當務之急,不是追擊公孫瓚,而是應該借助此大勝的威勢,馬上著手整頓內部,把那些騎牆的、首尾兩端的郡縣長吏,統統處置掉,曾和公孫瓚眉來眼去的那些地方豪強,也要拿出手段來整治他們。
儘管認同曹操的意見,然而使袁紹難做決斷的是:渤海離魏郡太近了,從渤海的最西南到魏郡的最東北地,隻有二百來裡地,如果不趁勝追擊,等到公孫瓚恢複了些元氣後,他反而再來進犯,豈不是錯失了良機麼?
袁紹沉吟良久,說道:“孟德,聽你話中意思,你是認為劉幽州和公孫伯珪將有一戰麼?”
劉虞名德高邁,可惜不知兵,前時趙岐去信與他,說以與袁紹共擊公孫瓚,他雖與公孫瓚不和,卻也知其善戰,猶豫不決,直到日前方始募召步騎,隻是已經晚了,沒能趕上這場戰鬥。
不過雖然沒能參與進來這場戰鬥,他招募的兵馬還在,而且他還在招募中,這對公孫瓚必然是個危險。曹操說道:“正如冀州士心浮動,將軍宜先整理之,操料公孫伯珪亦定有此意,兼之伯珪新敗,急需振奮士氣,劉幽州,正可為其磨刀石也。”
袁紹慮之再三,說道:“孟德言之甚是。”
於是,袁紹決定采納曹操的建議,休兵養民,先觀幽州動靜,然後再議進戰之事。
曹操見袁紹同意了自己的意見,放下心來。
他之所以建議袁紹不要急著打渤海,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他的確判斷公孫瓚與劉虞必有一戰,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兗州的局勢,泰山被荀貞攻取,徐州的刀已經架在兗州的脖子上了,而劉岱卻仍未能擊破黃巾,兗北糜亂,兗州的形勢是越來越不利於他與鮑信的謀劃。
想到兗州,曹操就憂心忡忡,如有一塊重石壓在胸口。
他對袁紹說道:“既然將軍有意暫作休整,整頓州內,那麼我明日就回東郡罷。”
聽曹操提及東郡,袁紹由之想到了兗州,想到兗州,又也想到了荀貞,袁紹城府頗深,心中銜恨,麵上不動聲色,從容說道:“也好。劉公山無軍事長才,坐視黃巾侵略於北,徐州攻犯泰山,無能為力,孟德知兵能戰,是該早點回東郡,幫幫公山。”
頓了下,袁紹又道:“應仲遠從泰山狼狽投我,對我說,荀貞之對兗州甚懷覬覦,說他是虎狼之雄,孟德,你與貞之昔年交好,或知其人,你覺得仲遠說得對麼?”
曹操歎了口氣,說道:“昔我與貞之相識的時候,唯覺他仁義,現在,我就不知道了。”
袁紹心道:“荀貞之若果有儘取兗州意,劉公山勢難阻擋,我現下無暇東顧,孟德善戰,倒是可用他來抵禦徐州。”說道,“今次與公孫伯珪戰,卿拔貝丘,為我護右翼,功高,我借給卿兵五千,且先歸東郡,如能助公山擊破黃巾,安守州內,來日我必上表朝中,為卿請封拜。”
曹操心中一動,想道:“為我請封拜?”
他現在已經是行奮武將軍,東郡太守,再有封拜的話,前後左右等重號將軍顯然是不可能,便隻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封侯,要麼是從東郡太守的職位上再升一級,或許即是兗州牧了。
有些話不用明說,而且即是沒有這個“封拜”的誘惑,隻袁紹借的那五千兵就足使曹操大喜了,他行禮感謝,說道:“操回到郡中後,必全力助劉兗州北擊黃巾,安守州疆。”
次日,曹操領本部,及袁紹借給他的五千兵啟程回東郡。
袁紹借給他的兵馬分為兩營,營將分彆是蔣奇和朱靈。曹操與他兩人也算都熟悉,相處得挺是和睦。這日回到東郡,接到密信一封和軍報一道。
密信是鮑信寫來的。
軍報是有關徐州的一項人事安排。
荀貞表荀成以偏將軍兼領泰山太守,表陳矯為泰山丞,表淩操為泰山都尉,表毛玠、羊秘為參軍司馬,參泰山軍政事,表高堂隆為護軍司馬,又以孫觀、吳敦屯駐泰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