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北戰事將興,曹操等待劉岱的回複。
徐州郯縣,這日,有兩個遠行的人回來了。
正是荀諶和趙昱。
兩個月前,荀諶和趙昱奉荀貞令,赴長安,謁天子,進貢方物。
由徐州到長安道路既遠,途中盜賊又多,尤其是出了豫州,進入司隸之後,越往西,形勢越亂,不但盜賊蜂起,並且各在不同駐地的涼州諸將之部曲也橫行擄掠,簡直兵不如賊,是以,荀諶和趙昱這一路來回得很艱險,直到此時方歸,護從他們去長安的董植,出發時帶有部曲五百,一來一回,今回到徐州,部曲隻剩下了三百多,餘下的都戰死在了路上,或是因擊賊而亡,或是為抵涼州兵士的襲掠而死,由此也可略見他們這一番行程的不易了。
不過,在聽了荀諶和趙昱的當麵密稟後,荀貞才知道,他們之所以回來得晚,卻不僅僅隻是因為路上不好走的緣故,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董卓於上月底被呂布殺死了。
來回路程數千裡,數遇盜賊,吃不好、睡不好,荀諶、趙昱都消瘦了許多,也黑了許多,尤其趙昱,瘦得顴骨突出,臉色黑黃,但兩個人的精神都非常好,你一言、我一句,把近月發生在長安、也即董卓被刺前後的經過分彆給荀貞一一道出。
司徒、尚書令王允矯情屈意,表麵上順從董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而實則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與黃琬、鄭泰等密謀誅董,後來,他潛結董卓的部將呂布,說動了呂布,使之願為內應,遂於上月二十三日,趁天子病愈、百官上朝慶賀的機會,先由呂布的部曲李肅等動手,繼之呂布親自下手,在北掖門外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被夷三族。王允得總掌朝政。
荀諶、趙昱是在四月二十到的長安,也就是說,他們到長安三天後就發生了董卓被刺死之事。
董卓一死,朝局大變,王允等權貴重臣忙著對付董卓的部曲、任用自己的親信,以圖扭轉朝局,根本就沒空接見荀諶、趙昱兩人,直到五月初,在鐘繇等的幫助下,荀諶二人分彆拜謁了皇甫嵩、趙謙等等一些與荀貞有故交的諸大臣,然後才在皇甫嵩等的引薦下,見到了王允。
中平元年,黃巾起事,王允臨危受命,被朝廷拜為豫州刺史,與皇甫嵩、朱俊共擊豫州黃巾,荀貞時在潁川郡中領兵,因從為部曲,數戰皆有功,深得王允的欣賞,說起來他倆是有過較為密切的上下級關係的,荀貞離開豫州,跟著皇甫嵩征戰汝南、冀州,以軍功起家後,和王允仍然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書信通訊。王允與荀貞已故的族父荀爽更是相熟,他到職豫州刺史後不久便征辟荀爽為州從事,乃是荀爽的“故將”,又對荀貞的外親陳家也十分禮重。
因此數故,王允對待荀諶、趙昱很熱情。
隻是,雖然熱情,在與荀諶、趙昱的會麵過程中,他卻沒有怎麼說公事,多數時間都是在問徐州、兗州、豫州、青州這些山東地區的近況,包括揚州也問了一些。
荀諶、趙昱無所隱瞞地把所知儘數告與王允。
從王允家辭回住處,荀諶因為搞不清楚王允的態度,遂請來鐘繇,與他商議。
兩人細細議過,皆認為:出於兩個緣故,王允肯定是會以朝廷的名義封賞荀貞等人的。
董卓雖死,而其部曲尚存,涼州諸將俱勇,王允初掌朝權,目前十分需要強有力的外援,徐州雖處國家最東,離關中甚遠,然既然荀貞曾為王允的部將,亦是他的“故吏”了,荀貞又以善戰聞名,那麼,料王允就斷不會不對荀貞加以招攬的,此其一故也。
董卓已經被殺,王允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重整朝綱、收拾山東,如此,他就急需山東州郡對朝廷效忠輸誠,荀諶、趙昱恰好於此時在長安,對王允來說,他便完全可以借此機會,把徐州的忠誠立為一個典型,給天下人看,因而,也斷不會不給荀諶等有所表示,此其二故也。
至若王允為何在見荀諶、趙昱時沒有表態,不外乎也是兩個原因。
一則,身為朝廷大臣,總掌朝政,行事需得穩重,不能才見荀諶兩人就當場表態。
二來,王允與荀貞雖然有舊,可到底荀貞不是他的心腹班底,再者,國家事也不能與私人的交情混為一談,該怎麼給荀貞任命,又該怎麼給荀諶、趙昱任命,他需要仔細考慮。
兩人議罷,荀諶安下心來,一邊與鐘繇再次拜謁皇甫嵩等人,婉轉地請求皇甫嵩等為荀貞說些好話,一邊時刻關注朝廷局勢的變化,等待王允的決定。
果不出荀諶、鐘繇之所料,數日後,朝廷的詔書下來了。
詔拜荀貞為鎮東將軍,徐州牧,秩中二千石。
詔拜荀諶為九江太守,拜趙昱為陳國相。
有了頭道詔書,得為徐州牧,荀貞在徐州的法定地位便就此立下,從此有了朝命在手,荀貞此前的“行建威將軍”是討董時為袁紹所表的,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現在得到了“鎮東將軍”號,自此以後也是正經的將軍了,且是高於雜號將軍的“四鎮”之一,中二千石高於二千石,是朝中九卿的秩俸,將荀貞的秩俸進為中二千石,比於九卿,是一個榮譽性的獎勵。
這一道給荀貞的詔書,甚得荀貞滿意。
不止得拜徐州牧,還被拜為鎮東將軍,又加秩為中二千石,實是出乎他的所望。
但第二道給荀諶、趙昱的詔書卻使荀貞在看過後即感到為難。
九江太守本是劉邈,劉邈是琅琊孝王的五世孫,其兄於初平元年繼承王位,他受命赴長安奉章貢獻,天子嘉獎之,適逢邊讓棄九江太守之職,還家鄉,他遂被拜為九江太守,在九江任上沒乾多久,他見九江北邊的豫州孫堅、徐州荀貞都不像“良臣”,又見荊州的袁術、劉表摩擦不斷,大戰在即,深覺九江早晚必會陷入戰火,於是就學邊讓,也棄官歸家。
荀諶由此接替他,得為九江太守。
揚州諸郡裡邊,九江轄地雖然最小,但經濟、人口卻不弱,農業開發的程度高,境內的治安也行,比之經常發生山越叛亂的會稽、豫章等地算是很不錯的了,然而,經濟、人口、治安雖可,九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卻不佳,從邊讓、劉邈接連掛印還鄉就可看出這一點。
揚州諸郡裡邊,荀貞最想得到的是吳郡或會稽,今得九江,已非荀貞所樂,陳國更令他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