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將手頭上的事情處置完畢之後,與秦素一道離開了終南山,準備前往遼東。
這次去往遼東,主要是為了公事,李玄都想要入京,少不得要與遼東方麵通氣,最好是雙方相互配合,避免形成單打獨鬥的局麵。畢竟李玄都此行不是為了逞強鬨意氣,而是要完成他心心念念之事。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
兩人下來終南山,一路向北,哪怕是禦風而行,也可見腳下是大片荒地,雜草叢生,不見麥苗,這是戰亂棄耕之故。李玄都不由得歎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與李玄都並肩飛行的秦素聽得明白,這是《詩經王風》中的句子,不曾言語,隻是任由秋風撲麵。
兩人很快便離開了終南山的範圍,經過幾個不大的村鎮,可都已經荒廢,竟是不見半個人影,但見沿途田地長滿雜草,一片荒涼。偶爾還能見到幾具屍體,身上並無明顯外傷,多半是餓死之人。
如此種種,最終也隻能化作一聲歎息。
李玄都和秦素離開秦州之後,進入中州,繼而再從中州去晉州,最終過渝關,抵達遼東的幽州。
在這一路上,秦州、中州、晉州一帶的旱情仍在繼續,饑民們四下起事,饑民流賊四處劫掠,攻城掠地,官兵則四處圍剿。
有句老話說得好: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意思是,匪過來掠奪,就像梳子一樣梳理了一遍把家裡財物都掠走,但是梳子齒與齒之間間隔大,仍有漏過的;篦子齒很細,形容兵丁過來掠奪,是明打明地,時間充裕,細細地搜刮,掠奪得比匪還要恨,不像匪至少還怕官府過來隻好匆忙地掠過就走。至於官過如剃,是說官員過來搜刮,像剃頭一樣寸草不生了,三句話都是以頭發借喻,十分形象。
官軍剿匪,遭殃的是普通百姓,先是流民亂匪劫掠一遍,接著就是剿匪的官軍再劫掠一遍,如此一來,本來還能勉強維持的百姓也沒了生計,不得不加入流民的隊伍,使得流民一再壯大,反而是越剿越多,剿不勝剿。
任誰也看得明白,關鍵不在於剿,而在於安撫,自古以來,平定叛亂都是要撫剿並用。關鍵是調撥糧食賑災,這才是治本之法,否則治標不治本,遍地流民就會春風吹又生。
當年張肅卿在世的時候,災荒亂民已經初見端倪:“不幸邊地亢旱四載,顆粒無收,京、民二運轉輸不繼,饑軍饑民強半從賊,遂難收拾。”
張肅卿向穆宗皇帝諫言:“蓋解而散,散而複聚,猶弗散也。必實實賑濟,使之糊口有資,而後謂之真解散。解散之後尚須安插,必實實給與牛種,使之歸農複業,而後謂之真安插。如是則賊有生之樂,無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撫。撫局既定,剿局亦終。”
穆宗皇帝也同意了張肅卿的諫言,在秦襄收複秦州之後,下旨:“秦州屢報饑荒,小民失業,甚至迫而從賊,自罹鋒刃。誰非赤子,顛連若斯,誼切痌瘝,可勝憫惻。仍曉諭愚民,即已被脅從,誤入賊黨,若肯歸正,即為良民,嘉與維新,一體收恤,施牛與種,恢複農桑。”
結果卻是穆宗皇帝突然暴斃,十歲的天寶帝登基,接著是帝京之變,張肅卿身死,秦襄下獄,宗室掌權。原本的撥款賑災被層層盤剝,無疾而終。
秦襄給朝廷的最後一次上書言道:“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
最終導致了西北五宗起事,秦州、涼州、蜀州三州陷落。繼而青陽教起事,各地流民四起,朝廷無錢無糧,隻能放權給各地總督,使其自行籌糧募兵,導致疆臣坐大,間接導致了遼東的崛起。
玄真大長公主離京之後,一路所見,終於是對朝廷徹底絕望,認為大魏氣數已儘。
至於朝廷為何無錢,與儒門脫不開關係。
曆代首輔皆是出自江南,在朝為官的儒門弟子也是如此,因為其根基在江南等州,故而給江南的魚米之鄉大減商稅,而給秦州、中州、晉州屢加田賦,又有遼餉、剿餉、練餉,比正賦高出一倍,一畝田的賦稅累加到了二兩,而連年大旱的情況下,一畝地收成的米麥卻賣不出半兩銀子,於是百姓棄耕逃亡者日眾。不計其數的田地因為人禍而荒廢,讓無道宗的大軍一再壯大,最終讓西北局勢一天天徹底糜爛下去。
澹台雲掌握三州之地後,雖然也有過一些舉措,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再加上澹台雲本不會治國之道,也沒什麼好的辦法。至於有辦法的地師徐無鬼,他並不想慢慢發展三州之地,而是打算一氣攻入帝京,多方謀劃,心思多數用在了昆侖、西域、帝京、正道各宗,唯獨沒有用在腳下的三州之地,這也是李玄都不能完全認可徐無鬼的原因所在。
當年李玄都去西北的時候,正是西北最為艱難淒慘的時候,直接讓李玄都見識了一番人間煉獄的景象。與李玄都所見相比,什麼江湖廝殺,都成了微不足道的小場麵,便是沙場廝殺也遠遠不如。那時候的李玄都還很年輕,沒有經曆過大風大浪,心裡難以承受,由此導致了李玄都想法上的根本轉變。他發誓要改變這個局麵,先是投奔張肅卿,以張肅卿為師,張肅卿死後,人亡政息,他乾脆直接親自上陣。
李玄都聽人說起過,天寶帝的禦書房中有一扇屏風,上麵寫了八字,分彆是:“天災”、“流民”、“西北”、“遼東”。這便是朝廷的四大心頭之患,與之相比,其他的都是疥蘚之患,隻能讓他焦頭爛額,而這四大心頭之患卻讓他寢食難安。
也許隨著李玄都整合道門,這扇屏風上還要多出“李玄都”三字。
朝廷中還是有高人的,看得明白。李玄都可不僅僅是一個客棧那麼簡單,掌握了慈航宗、正一宗,意味著從從嶺南到江南的海路已經全部落入了李玄都的手中,而且李玄都對於清微宗的影響也是極大,張海石、李非煙等清微宗元老都支持李玄都,再加上清微宗掌握的東海,李玄都便打通了從遼東北海到嶺南的全部海路,近可抵達鳳鱗州、婆娑州,遠可及安西大秦國。除此之外,太平宗多有能工巧匠,擅百工,所產無不精巧無比,尤擅火器,火炮尤勝神機營之大炮,一炮既出,聲震數百裡,糜爛五十裡。雖然此乃誇張之言,但也可以讓本就可以媲美金帳大軍的遼東鐵騎如虎添翼。
朝廷本希望儒門能夠解決李玄都的問題,結果一場玉虛鬥劍,儒門大敗,反倒是成就了李玄都。
到了如今,隨著宋政和張靜沉敗亡,李玄都已經勢大難製,轉守為攻,開始試探帝京的虛實,惹得太後謝雉不得不暗中遣人求和。李玄都假意答應下來,實為緩兵之計,為他的遼東之行留出足夠的時間。
李玄都給了秦素打了個比方,想要給人一拳之前,要先把拳頭收回來。
這次遼東之行,便是他收回拳頭的過程。
秦素對於這次“回娘家”,嘴上不說,心裡很是高興。屈指算來,她離家已經有小半年,雖然以前的她也經常會一年不回家,但定下婚約之後,反而越發想念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
不過秦素不知道的是,李玄都還有一個沒有對任何人說起的念頭,他想要好好看看趙政和秦清治下的遼東,他不希望推翻了大魏之後,又迎來了另外一個大魏,若是趙政果真如傳聞中那般執政有方,那他便可以放下最後的疑慮,全力支持遼東。若是趙政治下的遼東名不副實,他仍會進京,不過會有所保留,另謀他路。
李玄都之所以不對秦素說起,倒不是信不過秦素,而是不想讓秦素左右為難。說到底,趙政隻是“掌櫃”,秦清才是背後的“東家”。如果趙政能夠讓李玄都滿意,那麼李玄都就當沒有這麼一回事。如果趙政不能讓李玄都滿意,那麼再說也不遲。
再有就是,李玄都怕遼東方麵搞出一些糊弄人的官樣文章,乾脆沒有通知遼東,打算先在秦素的帶領下在遼東四處走走,然後再去見老丈人和趙政。
李玄都以長生境的修為帶著秦素禦風而行,很快便過了三州之地,過了武城,渝關便遙遙在望了。
渝關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此地緊扼要隘,成為河朔通往遼東要衝。古人稱為“鎖鑰無雙地,天下第一關”。大江分出了江南江北,渝關便分出了關內關外。
如今此關在遼東的掌握之中,使得攻守之勢互易,進可入關南下,退可割據一方,遼東鐵騎便是懸在帝京頭頂的一把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