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不一,秦家大管家。他在秦家中的地位,僅次於秦清,便是二老爺秦道遠和三老爺秦道方,也要待之以禮。
秦家並非傳統意義上以讀書出仕繼而再通過為官反哺家族的豪閥,也不是如金陵錢家這種以商貿著稱的豪閥,秦家是以武立家,算是江湖世家,不過與李家、沈家、張家這種與宗門徹底綁定的江湖世家又有不同,秦家一直頗為獨立,就算沒有補天宗,也有自身傳承,實力雄厚。在秦清之前,秦家的族長是秦家老太爺,也就是秦素的祖父,雖然不是補天宗的宗主,但當時在遼東已經是威名赫赫,德高望重,便是補天宗和忘情宗的宗主,也要讓其三分。
祖龍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是因為奮六世之餘烈。秦清之所以能雄踞遼東,也不僅是他一人之功,先有父祖輩的曆代積累,方才有他這一代的水到渠成。而秦不一可以算是秦家的三朝老臣,最早是被秦清的祖父收養,後來作為玩伴隨從與秦清的父親一道長大,秦家老太爺是獨子,便將這位幼時玩伴當作半個兄弟看待。在秦家老太爺做了家主之後,秦不一也做了秦家的大管家。大管家這個職位,可不僅僅是管家那麼簡單,還要待人接物,要做到滴水不漏,補天宗、忘情宗這些近鄰、遼東境內的各路豪強、帝京城中各路顯貴、曆任遼東總督、甚至是與秦家隔海相望的清微宗李家,都需要大管家出麵聯絡感情,所以秦不一的江湖閱曆很深,交遊廣闊,在許多老輩江湖人眼中,這位秦家大管家是個了不得的人物,當年司徒玄策、張海石甚至是李道虛、李如師,也是與此老打過交道的。
再後來,秦清接任家主之位,秦不一也是儘心輔佐,直到秦家二老爺秦道遠能獨當一麵之後,秦不一這才逐漸退居二線,在秦家名為管家實則頤養天年,極少離開。
這次圍攻北邙山乃是大事,秦清和李道虛是差不多的想法,身為一方之主,不願親自出麵,秦道遠和秦道方又是文人,秦素太過年輕,這才請動此老出山。
秦不一分彆與張海石、白繡裳打過招呼之後,終於將視線轉向李玄都,微微一笑:“想來這位便是如今在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李公子了。”
李玄都拱手道:“晚輩李玄都見過前輩。”
秦不一連連擺手道:“李公子乃是一宗之主,老朽如何當得起此禮?”
“當得起。”李玄都道:“畢竟前輩年長,晚輩年幼。”
這當然不是李玄都的真心話,在他看來,這江湖上年長的前輩可是多了,他總不能見到個前輩便要行禮,說到底還是因為秦素的緣故,隻是以秦素的臉皮,私底下玩笑幾句還好,在這麼多人麵前貿然牽扯上她,怕是立時就要惱羞成怒,所以李玄都隻能用年長年幼的說辭應付。
秦不一人老成精,哪裡看不明白這點淺顯道理,用眼角餘光瞥了眼裝作毫不關心的秦素,故意說道:“關於江湖上的傳聞,老朽也是多少知道一些的,若是、若是李公子做了我們秦家的女婿,那老朽還要反過頭來向李公子行禮,畢竟都是一家人了嘛。”
雖然秦素已經極力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但耳根上還是湧起一抹可疑的紅暈。
李玄都輕咳一聲,強行轉開話題:“方才大天師說要親自登門拜訪靜禪宗,我也要隨行其中,卻是不好久留。”
秦素與李玄都心有靈犀,知道他這是在幫自己解圍,立時順著說道:“這是你們正道十二宗的事情,我們便不去摻合了,在龍門府等你們就是。”
李玄都趁勢向幾人告辭道:“也好。那我先去安排一下宗內事宜。”
說是安排,其實簡單得很,隻是讓沈元重暫代宗主權能,然後他去見大天師。此時眾宗主長老已經陸續到齊,都是天人境界的大宗師,也省卻了車馬,大天師一聲令下,眾人悉數離地而起,禦風而行。
靜禪宗也在中州境內,江湖上有個說法,中州四座城,一座是龍門神都城,一座是北邙鬼城,一座是中嶽佛城,一座無日不夜城。
無日不夜城是指天樂宗的“天樂桃源”,鑿空山腹為城,日夜燈火不息,不見天日也不分晝夜。所謂神都城,便是指龍門府的府城,同時也是中州的州城,傳承數千年,九朝古都;北邙鬼城是指北邙山深處的皂閣宗山門,雄立於無數帝王墳塚陵墓之間,飼鬼養屍無數,幾如酆都陰曹一般;至於中嶽佛城,則是位於中嶽之上的佛門祖庭靜禪寺所在,靜禪寺之大,共一千間宮殿,其中有三座九層樓宇,紅山內外圍城三重,遠遠望去,無數廟宇層層相疊,如城池一般,故而又被稱作“佛城”。
從龍門府到中嶽,距離本也不算太遠,眾人又是禦風而行,不用半天的時間便可抵達。中州之所以是天下之中,使得古時王朝選擇在此定都,就是因為中州一馬平川,不說與多山的江南相比,便是比之江北,原本還算平坦的江北也顯得丘陵起伏過多,可想而知,中州境內是何等平坦,又是何等一望無際。
眾人行了兩個時辰,時值秋日,天高雲,隻覺天地空曠,難免有枯燥之感。驀然之間,在眾人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堵黑壓壓似比天高的高牆,又像是烏雲在似遠又近的地方下垂,極為震撼。
李玄都曾經去過很多山,雲錦山、太平山、北邙山、天柱山、天蒼山、北嶽、南嶽、西嶽、東嶽,但很少有這種震撼感覺。走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突然平地而起一座烏雲一般黑沉的大山,這與在群山連綿之地見到險峻高峰,是截然不同的感覺。江南多山,在群山之中,再險再奇的高山都不足為奇,江北多丘陵起伏,便如循序漸進,層層拔高,哪怕是東嶽,也難以顯現雄偉,唯有在此等平原之上,拔地而起一座高山,好似平地起高樓,沒有半點鋪墊起伏,極儘的落差,才能顯現出極致的震撼。
這便是中嶽了。
靜禪宗的“佛城”便坐落於此。
一行人皆是懸空而停,遠觀中嶽盛景。
便在此時,左雨寒說道:“不愧是五嶽之中,占據天下之中。中嶽如此,想來‘佛城’也是雄偉壯觀,若論山門之盛,諸宗怕是都有不如。”
悟真微笑道:“當初靜禪宗鼎盛時,時有人將其與正一宗並列為江湖上的泰山北鬥,聯手共抗無道宗。這‘佛城’修建曆時數百年,每年都有新建殿宇,層層疊加,方有今日規模。”
慧玄師太誦了一聲佛號:“佛家弟子卻如此豪富,哪還有出家人的樣子,也難怪惹來了三武滅佛之事。”
三位道家真人皆是默不作聲。
三武滅佛便是指三位廟號武帝的帝王滅佛之事,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太武滅佛。始光初年,當代大天師獻上道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天師道,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中嶽。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上道祖。後因佛家弟子牽扯入謀反之事,太武帝詔各州殺僧人,毀佛像,禁民信佛。大天師在此時順勢推出“道祖化胡”之說,提倡佛本是道,佛家弟子在此危難關頭隻得向道家低頭服軟,佛道兩家逐漸合流,正道十二宗初具雛形。大天師由此取得領袖地位。
李玄都沒有說話,隻是靜觀中嶽,心中暗忖:“不知靜禪宗要如何應對今日之事,若是閉門不見,下次可就不是我們這一十二人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