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合一豈不勝(1 / 1)

軒郎此次攻擊,飛虎軍三十六支艦隊一千多艘戰船排除出了一個在江麵上連綿數十裡的弧形陣勢,蔣欽和丁奉都清楚的知道這是對方要將己方水軍一網打儘的表示,一般精通水戰的都清楚弧形陣法定是要在實力超過對手很多的時候才可以施展的,否則長長的陣型一旦有幾處被對手突破便是首尾不能相顧而處處傷心。

論起水戰經驗無論是蔣欽還是丁奉都不會比軒郎少,尤其是前者,想當年軒郎還是甘寧身邊的孩童之時蔣欽已然是與甘寧齊名的三大水賊之一了,對付飛虎軍的弧形陣他們自然立刻集中快船進行突擊,他們要用一把把尖刀將飛虎軍的蛇身切開幾段,然後趁著對方混亂之時來尋覓戰機,這時就能發揮船身靈活的最大作用。

經驗對於戰將而言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但未必就是決定勝敗的因素,軒郎的實戰經驗比起蔣欽是要差了一些,可有一點他卻是遠在對方之上,那就是水軍的軍事理論,恐怕你就是告訴蔣公奕他也不一定能深知其中含義。

幽州武院並非是一個單純培養戰將的機構,更是軍事理論的研究所,這幾年漢軍戰力的提高也伴隨著理論的不斷進步。孫子兵法是軍事理論的一種,他更傾向於謀略的一塊,而幽州武院的研究則更加偏向於實務。比如說攻城戰之中的梯次配置,騎兵奔襲馬力的分配等等,前人的經驗在這裡會得到最為精煉的歸納總結,隨後加以完善再用之於實戰檢驗,找出其中的不足予以改進。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戰亂不斷,不過相對於陸軍此時水軍的理論還是相對薄弱的,也正因如此它也成了更好突破的部分,為此武院的一幫教員包括飛虎軍的很多戰將都在其中有著很大的貢獻,並因此又引發了軍中一陣學習的潮流,甘寧就在將領例會上無數次說過,我飛虎軍的領軍之人不但要能打,更要能想,怎麼才能想的更多?學唄,武院下發的水軍教材像現在每個艦隊的軍侯那都是張口就來。

就水軍而言,先進的軍事理論也需要先進的裝備來進行配合,而有著器具所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保障,敢於用弧形陣擺出全殲敵軍的架勢對軒郎而言絕不是狂妄自大,而是深思熟慮加上詳細研究雙方實力的結果,在地圖上天狼參謀們也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的推演,此亦是軒郎的根據之一。

荊南軍想要借戰船靈活的特點來截斷飛虎軍的陣型,可他們隨即發現對方長陣的設計卻是極有層次靈動異常,就連巨大的傲龍艦此時都是進退自如,且在和對方迎擊快船的交手之中他們更加覺得今天的對手似乎換了一個人,就算是小船的對戰飛虎軍不但不占劣勢相反還隱隱有了優勢。而克製了對方最強的一點再加上整體陣勢的輔助,從雙方交手的第一刻起戰情就在向著有利飛虎軍的方向發展。

荊南水軍在十幾處發動突擊,卻都像是撞在了鐵板之上,不但沒有鑿穿對方的陣型反倒是撞的頭破血流,樓船之上蔣欽的麵色已然陰沉的快要滴出水來。裝備不如對方,戰力不如對方,如今所有的特點還被敵軍克製,這一仗他已經失去了勝利的希望,沒想到飛虎軍拿出真正實力的時候就是他注定失敗之時。

江麵上浪花飛濺之中,僅僅一個時辰的時間這場可以稱得上漢末水軍規模最大的決戰已經近乎分出了勝負,飛虎軍對京荊南水軍形成了一麵倒的壓製。雖然荊南水軍還保有數百艘戰船在負隅頑抗,可此時你讓任何一個懂行的水軍將領來觀戰的話,答案也隻會有一個,飛虎軍的大獲全勝僅僅是時間問題。

“陛下,臣領飛虎軍已將敵水軍壓製,三個時辰之內有望解決戰鬥,後日陛下渡江不會再見荊南水軍!”將軒郎送來的及時軍情交給郭嘉,劉毅心中是頗為感慨的,此次的赤壁之戰對他而言應該是今生最為重要的一戰,打過長江大漢的萬裡江山就將在他手中完成一統,在謹慎布局麵麵俱到的同時劉毅心中也在期待這會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大決戰,可是眼前的戰局荊南軍根本未給漢軍造成太大的威脅!其實這原本是最為理想的情況,但劉毅總是覺得缺少了一些什麼。

戲誌才、郭圖、審配三人看過之後麵上皆有興奮之色,戰局如此一旦飛虎軍催垮了荊南水軍中路便能首先突破,此時周瑜的主力還在西線與趙雲對戰,漢軍當可一舉襲取荊南四郡,到時向西向東皆可自如,便是大局已定!可在劉毅的臉上他們卻看不出任何的喜悅之意,似乎頗為蹊蹺,於是三人的目光就看向了郭嘉。所有的謀臣之中奉孝和陛下相處的時間最長且性情相投,他當可知陛下的心思。

“荊南四郡彈丸之地,交州所在地廣人稀,任孫策周瑜何能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此二地想要對抗陛下數十萬雄獅本就是螳臂當車。兵法雲天時地利人和,赤壁之處一無風雨二無洪流,我軍亦是眾誌成城,天時不在其處,陛下當年設置飛虎雄獅高瞻遠矚,如今就是荊南江東兩處聯手水軍戰力亦要遜於我軍,長江天塹與之而言形同虛設,地利一處亦不在其,再曰人和,陛下身登九五萬民敬仰,近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業興盛,便是江南百姓也多心向陛下,如此天地人合一再加上陛下用兵如神百戰不殆……”郭嘉見狀微微一笑侃侃言道。

“打住打住,奉孝,這樣有意思嗎?朕都被你誇的如在雲端了。”劉毅聽到最後是連連擺手阻止,郭嘉這等大才那馬屁拍起來也是山響。見劉毅如此一眾謀臣都是莞爾不已,可奉孝之言雖是有些奉承之嫌但也無半點偏差,句句落在實處,天時地利人和具在,漢軍又如何不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