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6章一場戰爭之後,日本國就會成為曆史名詞
獲得他們的友誼,這是個很好的開端。
北美大陸也有數量不菲的貴重金屬,如果能夠與他們建立長期有效的貿易關係,大量獲得貴重金屬將不再是難題。
根據陳震先的看法,美洲原住民建立起了不錯的文明,他在美洲原住民的帶領下觀看了他們的城市和市集,甚至看到了他們的神明信仰圖騰等等。
也有當地很有權勢和威望的人接見了陳震先,和陳震先連叫喚帶比劃的互相了解了一下大家各自的需求,建立了初步的外交關係。
這些事情都讓蘇詠霖很高興。
北美洲可以作為一個突破點而存在,將來做生意往返都很有必要,而在北美洲建立足夠的補給基地之後,船隊還可以進一步向南進發,抵達拉丁美洲大陸。
拉丁美洲大陸的豐富物產堪稱人類文明之光,在這裡,船隊可以獲得他夢寐以求的土豆、番薯等高產作物,並且可以進一步獲得拉丁美洲的大量貴重金屬。
蘇詠霖希望和拉丁美洲的文明國度展開貿易,有了這條穩固的航線之後,十年之內,明國的貨幣改革就能真正的開始推行了。
而土豆、番薯之類高產作物的獲得,將為明國成功度過十三十四世紀的氣候嚴寒期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高產作物的普及,明國人口進一步的增長也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也不會引發糧食的匱乏,反而會進一步推動人口的增長。
明國人口的增長又會在數十年內推動明國走出去的大戰略,促使大量明國人向國外投去目光,走出一條全新的路線。
大家的是也不會隻放在國內的一畝三分地上,炎黃子孫們將開始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視野,不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
蘇詠霖非常開心,覺得自己正在奠定明國的千年興盛的根基。
但是蘇詠霖的開心並不能給大多數人以信心,他們依然對陳震先的成果感到懷疑,即使陳震先送回來了一箱粗糙的金銀製品用以證明自己的成果,不過這點成果不足以是大多數人相信。
就連辛棄疾都對此表示懷疑。
在蘇詠霖準備出兵日本的此時此刻,陳震先的船隊尚未返回,所以辛棄疾會有如此態度倒也不是很奇怪。
蘇詠霖對此並不在意,事實勝於雄辯,等陳震先真的帶回了幾十船金銀製品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相信海對岸的新大陸充滿了機遇。
語言可以欺騙人,但是黃金和白銀不會。
對日本的作戰計劃儘管有人懷有疑惑的態度,但是執行委員會一致通過了蘇詠霖的動議,授權蘇詠霖主導的軍事部主導此次對日戰爭。
法律程序已經走完,蘇詠霖將以無比合法且合規的方式展開對日作戰。
而當蘇詠霖決定要討伐日本的時候,平清盛甚至完全不知道明國已經在高麗做好了討伐日本的物質準備。
他隻是懷著憂慮,一邊焦急地打探著明國方麵的情報,一邊卻也在享受著前所未有強勢的地位所帶給他的權力。
他很享受權力。
利用文化優勢和道義優勢帶來的權力,他成功在地方上展開了新一輪的對知行國實際管轄權的掠奪,僅僅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在三個原本不受他控製的知行國內部打開了缺口。
原本不受他控製的東部日本反對勢力陷入了急切的焦慮之中。
此時此刻沒人知道他們西邊的龐然大物已經悄然張開了嘴,準備把他們一口吞掉。
共和二零一七年三月初,蘇詠霖以軍事部主任的名義下令北海水師移駐高麗南部的釜山港,並且下令將國內可用來運兵的大海船向釜山港集中,做征討日本的準備。
按照蘇詠霖的計劃,第一步,大軍消滅對馬島的水師,繼而登陸對馬島,控製對馬島,消滅對馬島的抵抗勢力,建立前進基地。
與此同時,水師承載著水師陸戰隊火速進攻日本本土,兵分兩路,一路進攻九州島,一路登陸本州,打開缺口,建立前進基地。
運兵大船隊火速跟上,將大量軍隊成建製運送到九州島和本州島上,展開強大攻勢,席卷西日本。
最後兩支大軍需要在日本的平安京會師,接著向東北方向進軍,席卷本州島。
根據目前的情報顯示,日本國的軍事實力固然不弱小,但是麵對明軍,他們依然脆弱得像紙片。
不管是水師還是陸軍,有火力加成的明軍都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問題不在於戰爭本身,而在於戰後的治理,因為明國在日本沒有提前設立複興會組織,戰後對日本平民的治理會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保留一部分舊的日本統治階級的人協助治理。
不過倒也不是什麼真正的難題就是了。
蘇詠霖覺得日本列島生存艱難,治理困難,屆時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直接移民到遼東、嶺南、大西北就好了,反正這裡缺人口。
戰後,日本會被設定為一個功能性行省,其豐富的金銀礦藏資源以及優秀的區位優勢將使它的經濟價值、軍事價值得以確認。
但是生存方麵,這裡不太適合過多的人口。
頻繁的地震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會對建設起到很大的負麵影響。
說到底,日本國的統治者和軍隊不能成為阻擋大明前進的絆腳石,從國力對比的狀況來看,日本國還沒有那個資格。
內部整頓的差不多的大明是真正的天下無敵,除了大自然,誰也不能對大明造成什麼過大的傷害。
蘇詠霖不會犯蒙元統治者的錯誤,不會讓所謂“神風”成為自己前進的絆腳石,所以,一年之內,在這場戰爭必然結束。
高麗不僅不用超支,還有些盈餘可以用於改善民生,戰後的日子不會很難過。
一場戰爭之後,日本國就會成為曆史名詞。
具體的命令下達之後,蘇詠霖委任軍事部副主任辛棄疾為討伐戰役總指揮,主導此次戰役,全權負責指揮。
辛棄疾接過委任命令,開始排兵布陣、發號施令。
活躍在遼東行省的第五兵團接到調令,開始行動了起來。
被委任為討伐戰役副總指揮的蘇絕奉命調動駐地不同的三支軍隊和第五兵團直屬騎兵隊。
十三、十四、十五三個軍開始向高麗半島運動。
與此同時,北海水師正將孔振德也開始下令北海水師主力向高麗釜山港運動,進入釜山港口駐紮,大量海上運兵船隻也奉命聽從孔振德的命令,開始向高麗運動。
陸路、水路兩路進軍,規模龐大,秩序井然,有條不紊。
經過多次戰爭曆練的有著豐富動員經驗的基層官吏、複興會員和民眾都對此並不陌生。
高麗地區的民眾經過明國的解放之後,對明國保有極強的歸屬感,稍微一動員,就足以得到二十萬左右的民夫協助後勤運輸。
這個數字已經足夠支撐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