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長臂管轄聽沒聽過?
簡單來說,原先南宋商人們前往廣州和泉州做外貿生意,隻要向市舶司繳稅就可以了。
沒有關稅那麼一說。
背景硬的市舶司都不敢招惹,背景稍微弱一點的,最多給市舶司官員或者相關大佬塞點錢保一保平安,算是額外支出了。
但是現在泉州和廣州屬於明國國土,江南國商人想運輸貨物前來做外貿生意,就必須要向明國控製下的廣州和泉州海關繳納關稅。
不交關稅?
可以啊,那你們的商品就不準進入泉州和廣州,更彆談出口。
關稅收著,商人們正式貿易的時候還要收一筆原先南宋市舶司就有的貿易稅,貨物才能離港出發,兩筆稅,兩次收,明國血賺不虧。
然而這樣的情況會給江南國帶來一定的影響,會給他們的商品出口帶來影響,也會直接影響到江南國的財政收入和各種權貴高官的私下裡的收入。
那麼能不能不從廣州和泉州出貨呢?
從其他地方出貨是否可行呢?
答案是沒那麼容易。
一個得到世界範圍內廣泛承認的商業港口想要被替代是很難的,尤其泉州和廣州已經具備了數量極大的外商基礎,有很強的基礎建設。
而且很多外商都在泉州和廣州定居,也有大量生活配套設施,他們對這裡非常熟悉,且有一定的歸屬感。
想要換一個地方重新組織生活和商業活動,沒個三五年功夫絕對搞不起來。
三五年……
明國就能把江南國整個吞下肚子了。
更何況南宋水師已經基本覆滅,沒有保護海上貿易的能力,沿海地區全是明軍水師,就算他們想和外商在其他規模小一點的港口重搞一個市舶司進行貿易,但凡明國從中作梗,他們都沒有反抗的能力。
當初南宋市舶司對明國商人的一頓折騰,讓明國商人铩羽而歸,什麼都沒得到,而現在,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明國來報複他們了。
沈該對此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隻能接受。
對於明國提出的比較高的稅率,他倒是試圖勸說林景春削減一些。
“江南國剛剛經曆戰亂,國弱民疲,還望上國多多體恤,不要增加太高的關稅,不然的話,恐怕會讓很多人衣食艱難,商業也無法繼續下去,這對於國民而言,太過於殘忍了。”
但是林景春不客氣的給他懟回去了。
“關稅針對的是大商人,又不是普通老百姓,大商人會衣食艱難?沈相公你以為我傻嗎?我做這行十多年了,很懂,那些大商人一頓少吃一些山珍海味人間珍饈,這關稅錢就回來了!
而且大明因為戰爭的事情很缺錢,非常缺錢,而這場戰爭又是你們挑起來的,不直接問你們要錢已經是皇帝陛下法外開恩,你們還想什麼樣?你們最重要的鹽稅都沒動你們的,你們還不滿足?”
林景春對於任何讓自己額外花錢的人都沒有好感,所以對這沈該一頓嗬斥,讓沈該屁都不敢放一個。
軍事上仰仗著明國,政治上也依靠著明國,經濟上又哪得自主呢?
無奈之下,沈該老老實實簽訂了關稅條約,規定江南國商人從此進入港口貿易又要多交一筆關稅了。
窩囊是真的窩囊,但是無奈也是真的無奈,現在沈該是半點對抗明國的底氣也沒有,隻能眼睜睜看著明國用各種手段斂財了。
這樣做當然會引發一些商人的不滿,但是沒什麼卵用。
明國依舊是絕對強勢方,且擁有一切政策行動的最終解釋權。
明軍水師【將時刻承擔起打擊走私犯罪的任務】,任何在大明近海交不出市舶司頒發的交易許可證的,都是大明海軍的目標,都將被擊沉或者俘虜,船員全部問罪,貨物全部沒收。
秩序寫在白紙黑字上,但是若要真正實現,還是要看炮彈的射程和水師的凶悍程度。
正巧,這兩點,大明水師在這個時代都是無敵的。
所以儘管福州、溫州、台州、嘉興府等等沿海地區沒有割讓給大明,但是大明的規矩,就是這片沿海地區的規矩。
長臂管轄聽沒聽過?
什麼?沒聽過?
那你現在親眼見識到了。
蘇詠霖還為此打算新設一支水師編製,增加水師的數量,並且打算將水師番號進和主要駐地都進行變更。
在他的計劃中,新的水師將有陸軍兵團的規模,但是暫時沒有兵團編製,隻是軍級編製的水師增加一支,從兩支變成三支。
將平海軍水師變更番號為北海水師,駐地三分,分彆是遼陽行省的複州港、中直轄新設的天津港和山東的寧海州港。
將威海軍水師變更番號為東海水師,駐地三分,分彆設立在滅宋之後的臨安港、泉州港和流求大島上的新設港口。
新設立的水師就命名為南海水師,駐地一樣是三分,分彆設立在廣州港、欽州港和瓊州港,足以威懾整個南海地區。
這是未來的新建的水師編製之後的安頓,有利於捍衛整個明國的海疆,並且控製海上航路,維護明國的海上經濟利益。
就目前來說,明軍的水師港口數量不大,複州一個,寧海州一個,泉州一個,廣州一個,蘇詠霖覺得這樣規模的水師尚且不能很好地維護明國的海上經濟利益。
也不利於籌建一支強大的可以維護明國海上商業利益的海軍。
未來海上貿易真的做了起來,說不準也是需要將海上貿易航線的關鍵節點給拿在手裡建設成為軍港,用以維護明國的海上貿易利益的。
那就必然需要一支配備強悍火炮的強大水師在海麵上縱橫馳騁,劈波斬浪,陸權帝國的古老傳統必須要開始向大洋之上轉移了。
而現在,控製江南國對外貿易的港口、進而控製江南國的對外貿易命脈,再進一步掌控江南國經濟的命脈,這就是明國現在要做的事情。
林景春出發之前,將財政部的精英們聚在一起和蘇詠霖一起開了個會,商量如何全麵控製江南國的經濟。
蘇詠霖便提出了一些看法,然後由財政部的精英們進行補全,最後整理出了一套大家認為行之有效的策略。
逼迫沈該簽訂關稅條約當然不是僅僅為了那點關稅。
那點關稅算什麼?
還不到明國每年販賣私鹽給江南國賺取的利潤的零頭。
但是關稅的作用不止於此。
林景春是打算用各種限製打壓江南國本國商人的利潤空間,讓他們陷入資金周轉不開的困境,然後引入明國商業勢力,也就是財政部下轄的明國商業國家隊。
用明國國家隊購買或者強行購買江南商人所掌握的商業資源,大批量吃進江南國的優質商業資源,以此達到逐漸控製江南國經濟命脈的目的,從經濟上完成對江南國的把控。
收取關稅隻是第一步,後麵還有很多行動計劃絕不僅僅止步於收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