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第二波農民起義爆發了(加一更)
就算皇帝山窮水儘了,地主家也不會沒有餘糧。
這一點,所有複興會的會員都知道。
所以對於這種謊話,他們非常憤怒,也非常了解。
“主家最多幾十口人,算上仆役護院,百多號人算多的了,收了你們那麼多糧食,居然吃不飽?這話你們也信?”
徐通怒道:“地主士紳嘴裡有一句能信的話嗎?一句都沒有!他們所求的不過是更多的租子,想著往死裡麵壓榨咱們!讓咱們吃不飽也餓不死,這樣就會乖乖做他們的牛馬,一輩子累死累活供著他們花天酒地!”
徐通把南宋農民明麵上需要交的稅和實際上交的稅列舉了一下,告訴村民們他們交了多少稅,而這些稅又到了什麼地方,被誰侵吞了。
村民們麵麵相覷,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情,他們覺得很茫然,很不解,感覺過去的一切忽然間變得非常陌生。
農稅說完,徐通又說鹽稅。
“你們吃鹽難嗎?覺得鹽貴嗎?”
“當然了!”
一提到這個,村民們好像比糧食更加有怨言,紛紛說鹽太貴了,太苦澀了,質量太差了,又很難買。
還有些人則說自己買過比較便宜的私鹽,質量也更好,從此就不太想買官鹽。
但是有些時候官府查的嚴,甚至要入戶檢查用鹽,看到白淨的鹽就說這是私鹽,要懲罰,隻有那種苦澀泛黃還帶著點濕潤的鹽才是官鹽。
官鹽和私鹽居然意外的通過這種方式區分開了!
徐通聽了,就點了點頭,開口道:“那你們知不知道在明國,同樣的一斤鹽,鹽價最高的地方也就賣到十二文錢,靠近產鹽區的地方鹽價常常隻有五六文錢?”
“多少?”
村民們一聽,全都愣住了,一個兩個好像聽說了什麼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樣,滿臉的不可置信。
“不可置信是不是?但是這就是真的,明國的鹽價就是那麼便宜,你們知道你們買鹽為什麼那麼貴嗎?”
徐通笑著開口道:“一斤鹽的價格裡,九成都是稅,甚至不止九成,全都是稅,因為每個人都要吃鹽,靠著鹽稅,朝廷裡的上等人們獲得了極為豐厚的錢財,花天酒地,為所欲為!
而反觀明國,明國農民根本不會為了吃鹽而煩惱,買鹽那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不僅便宜,質量還好,我在宋國很多地方住店吃飯,都覺得口味太淡,嘗不到鹽味,而在明國,沒有這樣的情況,我甚至覺得明國人口味太重。”
村民們聽著這些超乎他們想象的事情,他們茫然,他們疑惑,他們還會忍不住的暢想。
徐通就會說明國皇帝陛下派遣他的部下們前往各地建立農會,不僅給農民分發土地,還會給農民配置房屋農具,生產用的牲畜也會儘量調配,讓農民們可以快速的恢複生產。
恢複生產還不算,明國皇帝還會讓農會的指導員免費教所有人認字,很多農民都是在生產的間隙跟著指導員學習認字,從文盲變成半文盲,再從半文盲脫盲。
明國的官員從來不敢打罵部下、百姓,因為這是被嚴格禁止的,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地方上的司法官員會教他做人,他會失去職位權力,甚至失去自由。
明國皇帝陛下還會派遣專門的收購人員去農村裡向農民收購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給的都是清清白白的銅錢,收購完畢之後,稅吏來了,農民就用銅錢交稅,不用交糧食,也不用交損耗費用。
明國現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一天都能吃上兩頓飯,還都是乾飯,能吃飽肚子,不會餓肚子,雖然說吃到好吃的配菜或者油水什麼的比較難,但是兩頓乾飯是絕對能吃上的。
明國皇帝陛下還派人在各地興修水利,很多水利工程被修繕一新,或者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來,老百姓灌溉土地變得容易了很多,不用走老遠,走五六裡地挑水去灌溉田地。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徐通挑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切切實實能享受到的朝廷政策改變之後的優惠,以及他們被解放之後較之原先輕鬆不知道多少倍的生活。
他們不再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腰,臉上能看到笑容,眼睛裡懷著對未來的渴望。
隨著徐通的講述,這些活在南宋朝廷編製的大網之中的村民們似乎也有些不一樣的想法了。
徐通把明國描述成為了一座閃亮的燈塔,讓所有人都知道明國就在那兒,該有的一切都在那兒,隔著一條長江,正有人過著遠比他們更加幸福快樂有盼頭的生活。
這必然會給這些農民們一潭死水般的境況帶來一些改變。
趙玉成和他的一百零八名同誌竭儘全力發展羅霄山區農民軍力量的時候,南宋方麵也並非毫無反應。
因為農民軍在吉州發起了起義,連續摧毀四個縣城的防禦,殺死官員上百名,連帶著吉州知軍都被乾掉了,吉州大亂,這一變動引起了大規模的連鎖反應。
趙玉成是果斷帶著農民軍南下西進,進入了羅霄山區經營根據地去了,但是被他們摧毀了統治秩序的吉州並沒有因此而平靜下來。
沒有趕上第一波造反浪潮的農民們可沒有就此罷休。
隆興府最開始知道有人造反的消息並不晚,四月底就知道了。
他們立刻派人去調查,得知江南西路出現了叛亂,席卷了四個縣,但是造反的農民軍很快就離開了造反地,據說一路向南,具體方向不知。
這還得了?
一支造反的亂軍,殺了那麼多官員,毀了四個縣,然後居然就不見了,這算什麼?
必須要查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隆興府官員繼續派人追蹤,然後又去視察受損的四個縣,發現了一地雞毛,非常惱火,進而他們得知那支叛軍好像是遁入深山不知蹤跡了。
羅霄大山地域廣大,地形十分複雜,支離破碎,想要搞清楚裡麵到底發生了什麼,那群叛軍到底在什麼地方,實在是難上加難。
既然他們沒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暫且就沒有必要召來大軍,擺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地雞毛,急切的需要人來處理,來擦屁股,所以隆興府方麵隻是派駐了一些小部隊和小官小吏負責擦屁股,駐紮在被農民軍席卷的四個縣。
接下來除了派人進入羅霄大山打聽消息之外,他們就沒有更進一步的舉動了。
有人詢問江南西路方麵的官員要不要把消息告訴臨安,這個建議也被否決了。
因為當時明軍一路南下威脅臨安的消息傳到了這些地方,明軍大獲全勝,宋軍兵敗如山倒,宋地方官府也對這場戰爭把非常悲觀,甚至有人做好了萬一臨安被攻破、皇帝死難的準備。
當時他們都覺得臨安自己都保不住,哪有功夫處理地方上的【小規模】造反叛亂呢?
他們自己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在明宋戰爭身上,所以就暫時不向臨安送消息,自己內部消化掉這場叛亂,維持地方穩定,不要繼續出亂子。
接下來該怎麼做,就要等明宋戰爭的局勢明朗了再說。
要是朝廷還在,再把消息傳遞到臨安,到時候是出兵剿匪還是安撫什麼的再說,反正朝廷肯定要再出一筆錢,大家還有的撈。
要是朝廷不在了,明軍做了當年金軍一樣的事情,那還管什麼地方叛亂啊?
這群官員就是這樣的想法,居然不曾對這場造反行動做出更大的反應,而是一直拖著,這一拖就拖到了五月中旬。
複興會起義之後的第二波農民起義爆發了。
這場農民起義就不是複興會領導的了,而是地方農民自主發起,起因是地方上的統治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