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鑄炮
參謀院的參謀團對蘇詠霖提出的關鍵點表示認同。
並且他們進一步認為應當立刻給水師準備更加充足的物資,把水師拉出來做戰前緊急調整,以備戰時所需。
蘇詠霖全部采納,然後下令蛟龍軍全軍集合進行戰爭演練,同時下令樞密院為蛟龍軍準備充足的後勤支持。
尤其是主戰火器,用床子弩發射的火箭,這種超出宋軍預期的強大火器應該是明軍水師占據大戰上風的重要依仗之一。
水師的問題安排妥當之後,蘇詠霖又開始安排陸軍的行動。
就地理上來看,最適合執行這個任務的當然是張越景所部河南兵團。
他們在關中之戰勝利之後就回到了河南地繼續駐防,關中則交給了蘇海生與齊魯兵團駐防。
眼下他們直接與南宋的京湖戰區、淮南戰區接壤,出動一支部隊參與到這場戰爭當中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也算是就近調動,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
一個軍三萬人執行這個任務或許還有所不足,所以還需要增兵。
蘇詠霖決定從中都方麵調派兩萬人的精銳鐵騎南下,配合河南兵團的一個軍進行作戰。
奪取中原、燕雲和草原馬場之後,明軍就在騎兵方麵徹底甩開了南宋,一掃兩宋在騎兵方麵的巨大劣勢,建立起了極為強大的騎兵部隊。
通過戰爭的催化,當前明軍可堪一用的騎兵數量已經超過五萬,且基本上都是一人雙馬,動力十足,擁有相當的戰術水平。
燕山馬場和正在建設之中的遼東馬場擁有馬匹數量已經超過了八十萬,蘇詠霖打算用五年時間將其數量擴充到百萬以上,並且建立一支十萬人的常備精銳鐵騎,縱橫馳騁於帝國北疆。
除了十萬人的精銳鐵騎之外,蘇詠霖還打算大力拓寬明軍士兵的專業技能。
他打算爭取讓明軍達到人人可以騎馬的地步,到最後直接把優秀的戰馬當做戰爭武器,一般普通的駑馬、騾子、驢子之類的則當做代步工具,建立軍隊的全騾馬化,提高軍隊的機動性。
專業騎兵自然需要專業的訓練,但是一般士兵僅僅隻是騎馬趕路,倒也不算太難。
他計劃中的明軍將會成為一支高度專業化、機動化的強大軍隊,擁有這個時代任何一支軍隊都遠不能及的戰術水平。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可就是眼下來說,明軍依然擁有宋軍遠不能及的騎兵力量。
如果說水師方麵南宋還能和明軍一較長短,騎兵方麵,蘇詠霖就有底氣直接把南宋打穿。
這五萬人加上水師一萬三千人的兵力,以六萬三千人的精銳兵力執行這個任務,對於明軍的戰略目的來說,大體上是足夠了。
隨後,蘇詠霖和參謀院商討應該征調哪支部隊進行作戰。
一番討論之後,明軍高層一致決定征調河南兵團裡戰鬥經驗最豐富的周至所部遊奕軍,此戰當以周至為總指揮,令他指揮五萬軍隊向南宋江淮戰區發起進攻。
命令很快確定完畢,並且用最快的速度發往相關各司進行準備。
中都禁軍當中的騎兵,河南兵團下轄的遊奕軍,還有水師蛟龍軍,三支部隊需要同心協力,共同完成這次軍事任務。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蘇詠霖又抽空去了一趟工部軍械局火器司,去視察目前大明朝的火藥武器研發工作。
早些時候,他就把管型火器的圖樣交給了火器工匠們,希望他們照葫蘆畫瓢能儘快打造成功火炮,哪怕是隻能打實心彈的火炮,對於目前的戰爭模式來說也是極為重大的革命性改變。
不說陸軍,讓水師裝備可以轟擊的火炮,就基本上就能讓水戰告彆跳幫戰時代了。
蘇詠霖之前忙於戰爭和生存,對火器研發不甚上心,除了提供錢財和物資之外,就沒有過問火器研發的情況。
等占據中都基本穩定局勢之後,他才稍稍分出一些精力在火器研發上,而那個時候他就得知工匠們已經經曆了四次失敗了。
不是說工匠們手藝不行,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技術力,很快就用鐵把管型火器打造出來了,長達三米左右的巨大炮身看上去的確威武不凡。
然後工匠們開始進行鐵彈的發射試驗。
也幸虧他們記住了蘇詠霖讓他們在實驗的時候遠離試驗場地並且找好掩體的告誡,否則蘇詠霖都等不到今天,就能給這幫工匠收屍了。
簡單來說,就是不出意外的三次慘烈的失敗。
第一批五門鐵炮五連炸,炸的乾脆徹底,聲若驚雷,破碎的鐵塊甚至擊碎了一架木製瞭望台,給大家夥兒嚇得不輕。
一塊鐵片直接擦著火器部門負責人邱遠的頭皮飛了過去,給邱遠嚇得心臟都快跳出來了。
蘇詠霖改造之後的火藥爆炸力度大大提升,火藥工匠們不斷提升火藥的爆炸性能,而這鐵炮扛不住那麼強大的力量,直接裂開了。
第一次實驗宣告完全失敗。
工匠們吸取教訓,知道是他們冶煉的鐵的強度不夠,於是奮發圖強,將掌握的冶鐵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好幾個晝夜不眠不休輪班冶鐵,鑄造炮身,很快打造出了第二批五門炮,接著進行試驗。
毫無意外,又是五連炸,炸的乾脆徹底,把工匠們的心炸涼了大半。
他們開始反思是怎麼回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鑄造鐵炮的技術和鐵的強度該怎麼提升之類的,一群老資格鐵匠晝夜苦思冥想,甚至還把其他部門的鐵匠喊來一起研究。
經過充分的論證之後,他們開始了第三次行動,再次鑄造了五門鐵炮,繼續進行試驗。
還是五連炸,倒是比上次炸的沒那麼碎了就是。
工匠們看著殘破的試驗場欲哭無淚。
他們集體愁眉苦思,思來想去。
忽然間火器司主事邱遠想起蘇詠霖跟他們說過,如果鐵不行,就用銅試試看。
於是在他的建議下,火器司借調了一批銅和銅匠,讓他們協助火器司進行鑄造,因為銅比較貴,所以就鑄造了兩門試試效果。
還真彆說,用銅鑄造的銅炮成功發射了,球形鐵彈成功擊中了試驗場所在的山體,砸了一個坑出來,看上去效果不錯。
工匠們激動得不能自已,互相擁抱慶祝,覺得他們終於完成了對蘇詠霖的承諾。
但是這個時候,邱遠提出了一個問題。
“銅可貴著呢,這可是用來鑄錢的,真要全拿來鑄炮了,步軍要用,水師也要用,幾百幾千門不打底,那得用多少銅?咱們還有銅能拿來鑄錢嗎?”
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說話。
而且他們也的確不太清楚經濟方麵的問題,他們隻管技術,從技術層麵確定了新式火藥武器的可行性。
但是邱遠覺得這樣上報上去肯定不能得到通過,必然會引發一些經濟層麵的批判,財政部必然不會答應,所以他還是要求工匠們使用鐵進行嘗試。
工匠們苦勸邱遠,說鐵真的不行,試了三次,全給炸了,到時候鐵炮拿出來還沒炸死敵人,先把自己人弄死了,這算什麼?
邱遠也不是不知道這裡頭的關鍵,隻是覺得用銅鑄炮成本太高,以大明朝如今的財政狀況恐怕很難承受住。
“我知道光用鐵不行,可是用銅也受不住,朝廷肯定不會同意大規模用銅鑄炮,還是得用鐵。”
兩方麵爭執不下的時候,一個工匠突發奇想。
“光用銅不行,那不如試試用銅和鐵加在一起鑄造炮身?你們覺得呢?”
當場所有人就用奇怪的眼神看著這個工匠,把他看的渾身不自在。
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思路,邱遠順著這個提議想了下去,感覺在火器效用和朝廷財政中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
於是他允許工匠們進行試驗。
蘇詠霖前來的檔口,正是火器司決定用銅和鐵嘗試聯合鑄造炮身的時候,至於怎麼聯合,他們也找到了一個初步的方向——鐵芯銅體。
這一點關係到一個物理性質,即銅的熔點遠遠低於鐵的熔點。
工匠們不知道這是物理性質,但是他們有經驗,長期的工作讓他們掌握了這些經驗之談,有了這些經驗,他們就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儘管此時他們的努力還在進行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的完成這樣一門炮。
蘇詠霖來看的時候,鑄炮工作還在緊張的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