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兄弟們!造反了!投靠光複軍去!
當然,最後的最後,這三人還是得出了一些共同的結論。
比如他們都不想死,比如他們都想活著享受榮華富貴,都不想在這裡被叛軍圍困到死。
所以他們做出的決斷就很有針對性。
第一,能守多久守多久。
第二,守不住了就立刻往關中方向撤退求援,爭取在關中立足。
第三,調集全部女真精銳和親兵保護他們自己,絕對不能給城中某些居心叵測之人可乘之機。
事情就這樣確定了,開封最高指揮部還是很快的向全軍宣布光複軍所說的一切都是謠言,皇帝還活著,大軍還在進攻,節節勝利。
光複軍是山東守不住了所以才試圖誆騙開封作為新的根據地,誰要是信了光複軍的鬼話,那就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
而光複軍的表態更加直接。
光複軍的傳單投射入城內之後,攻城行動就暫緩了,仿佛是為了留出時間給城內的漢人們仔細思考,而之前的攻城更像是一種威懾,是一種武力上的炫耀——
看到了沒?
我可是很強的。
你們要是跟我乾,那就跟我乾,不跟我乾,那我就乾你。
意思已經很明確很直白了,就看城內的漢人們怎麼選擇了。
他們的選擇還是十分艱難的。
一方麵是光複軍的宣傳,一方麵是城內高層抵死不承認。
所以當皇帝已死大金藥丸的消息在軍中廣泛流傳的時候,一切都是假象的消息也在流傳,漢人簽軍們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藥丸,是光複軍藥丸還是大金國藥丸。
這就讓他們不知道該站誰家的隊伍——這可是很重要的。
不確定誰贏,他們怎麼能確定該幫誰呢?
萬一運氣不好幫了輸家,那該如何是好?
城內的士兵們萬般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正巧這幾日光複軍也沒有攻城。
為了不給城內團結一心對抗光複軍的機會,張越景下令軍隊圍而不攻,轉而在開封周邊攻城略地,不斷拔除開封周邊的軍事據點亦或是縣城,以此達到孤立開封的效果。
順便,張越景還抽空去看了看開封一帶的地上河。
親眼見到地上河的危險之後,張越景也算是明白了為什麼蘇詠霖要用治理黃河做為複興會成立的幌子。
不,或許不是幌子,蘇詠霖是真的知道黃河下遊地上河的危險,也是真的想要解決掉這可怕的地上河對中原地區的威脅的。
並且他認為隻有複興會這樣非官僚的辦事組織才能真正完成治理黃河的重大使命,因為這實在是太難太艱險了。
據說複興會總理田珪子和副總理辛棄疾在大戰開始之前已經開始研究怎麼治理黃河了,似乎是提出想要把黃河恢複到東漢故道的狀態。
因為他們說黃河在東漢時期經曆過一次大修,被一位東漢名臣修繕的很不錯,往後千餘年黃河都是按照他所規劃的故道暢流的,讓河北地區農業繁茂,繁榮昌盛。
直到北宋建立以後,為了對付遼國的威脅,皇帝和臣子們不斷折騰河道,加上氣候改變等等因素,以至於情況惡化。
對於這些內容張越景不了解,興趣也不是很大,他隻知道如果有命令下達,他肯定會帶著部下士兵不惜一切代價將黃河治理成功。
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的糧食怎麼能因為發一次大水就全部毀滅了呢?
那未免太殘酷了。
視察地上河回來以後,因為聽說南邊有金軍援軍正在向開封靠攏,於是張越景就集中精力準備應付這些援兵。
毫無疑問,這些援兵都是來自南方宋金邊境的邊防軍,都是正規軍,戰備也基本充足,擁有最起碼的戰鬥力和組織度。
這些人倒也是膽大,麵對宋軍戰備的情況,居然還能調兵北上支援開封,看起來是真的把開封看得很重。
張越景本來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當他知道具體情報的時候,就有點意外了。
來援金軍隻有一千多人。
為了防範金軍邊防軍的北上支援,張越景在進攻開封的途中就不斷往南邊派遣哨探秘密潛入。
宿州、亳州、陳州和許州一帶都有張越景安排的哨探,專門監視南邊邊防州的軍隊動向。
但是至今為止,隻有許州出現了北上的金軍,人數也就一千,其餘各地均無金軍動向。
周至對此也表示費解。
“若是南邊金賊已經和宋軍開戰了,這倒也不奇怪,但是他們並沒有開戰,隻是互相對峙,隻派一千人北上,著實有點奇怪。”
張越景思考了一陣子,對這件事情感覺難以理解。
這倒是他想當然了。
張越景成長在蘇詠霖麾下,蘇詠霖統領的部隊向來講究團結友愛合作共贏,彼此之間的競爭都屬於良性競爭,並非意氣之爭與門戶之見。
但是金軍可不是這樣。
簡而言之,就是南邊的金軍邊防軍不願意為了孔彥舟冒險。
這乍一聽上去有點奇怪,同屬大金國,你怎麼就對你的頂頭上司見死不救呢?
但實際上還就是這樣。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孔彥舟自己作死。
去年趙開山統軍攻打開封的第一次開封之役中,光複軍進逼到了開封城郊,孔彥舟作戰不利,開封危急。
當時宿州防禦使徒單克寧主動領兵北上為開封解圍,帶著數千騎兵大膽殺入光複軍的大後方,把光複軍的後勤毀掉了,逼得光複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不得不撤軍。
戰後,按照功績來判斷,徒單克寧不管怎麼說也應該是立下大功了,應該計入功勞簿,受賞。
結果孔彥舟不冷不淡地把徒單克寧的功勞收到了自己腦袋上,自己去請功了,然後又說他沒有下令所以各軍不得出擊,徒單克寧貿然出擊,幾乎釀成大錯,看在立功的份上功過相抵不予追究,下次不準再犯。
好家夥,感情徒單克寧拋頭顱灑熱血給你解圍,到頭來卻是錯的,你才是對的?
徒單克寧嚴格來說還是皇帝完顏亮的親戚,因為他娶了完顏亮老爹完顏宗乾的某個庶女,但是不知怎的完顏亮很不喜歡他,所以就想方設法把他外調,不讓他掌握權力。
孔彥舟知道完顏亮的心意,所以就把徒單克寧的功勞給搶奪了,自己去享受,賺的盆滿缽滿,得到了完顏亮的嘉獎。
徒單克寧什麼都沒有。
這一做法很傷人品,很寒人心。
徒單克寧立下大功卻沒有受賞,反而被指責,差點還要被問罪,這種搞法搞來搞去還有什麼意義?還有誰會願意在你孔彥舟的統領下繼續作戰?
鬼知道哪一天立下了功勞反而被你奪走了,還要被你各種指責,弄不好連小命都保不住!
雖然之後徒單克寧很快被調往遼東出任胡裡改路節度使,但是南京路各路金軍統領從此對孔彥舟離心離德,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各種搪塞推脫,再也不願意全心全意為他辦事。
這一次光複軍出征出人意料,以至於開封被圍,各路邊軍指揮官震驚之餘,卻沒有誰想要救援孔彥舟。
得到消息之後,各路邊軍指揮官最先考慮的不是怎麼派人支援開封,而是前線戰況究竟如何,完顏亮南征情況究竟如何。
緊隨其後,很多流言傳到宋金邊境的幾個州,說皇帝死了,大軍戰敗了,光複軍開始反攻了,金國藥丸了。
好家夥,這可給這些人嚇得不輕。
一邊是光複軍出征包圍開封,一邊是皇帝戰死大軍全軍覆沒的流言,怎麼看都有種詭異的契合感。
大金國真的藥丸了?
種種憂慮之下,最後隻有蔡州防禦使派了一千兵馬裝模作樣的北上支援,但是進入許州之後就不動彈了,因為領兵的軍官自己也怕成為棄子,乾脆就徘徊不前,儘力拖延。
其餘的刺史、防禦使們都在思考眼下的局麵到底該怎麼辦。
一邊是厲兵秣馬眼看著就要北伐的宋軍,身後則是虎視眈眈戰鬥力強悍的光複軍,他們就像是被兩麵夾擊了一樣,感覺繼續下去隨時都有可能被一勺燴。
而且光複軍既然侵入了南京路,那麼邊境各州的軍備物資運輸路線都會遭到巨大的威脅,很有可能軍用不濟,到時候就完了。
於是比起支援那個刻薄寡恩的老混蛋孔彥舟,邊境各州的軍事統領們更加在意他們自己的安全。
一邊嚴防宋軍北伐,一邊大量派人到北邊打探消息,就是不去支援開封。
他們出奇一致的認為如果皇帝真的完蛋了,那還守什麼開封?趕快跑路不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等著被兩麵夾擊?
於是就有了很尷尬的一幕——張越景以為會有很多金軍援兵來支援開封,結果卻隻有一千多人出發了,並且距離抵達還是“遙遙無期”。
援兵不來,開封城內的局勢也沒有變的更好,流言蜚語越傳越多,孔彥舟接連逮捕了十幾個傳流言傳的匪夷所思的士兵,又下令斬首,但是也攔不住眾人悠悠之口。
城內的氛圍變得日趨緊張,且因為城內太多的人口,以至於糧食漸漸緊張起來,孔彥舟不得不下令削減每人每日糧食配比,以此延長可以堅守的時日。
但是落在士兵們身上,那就是城內糧食告急、行將崩潰的狀況。
漢人士兵們麵對這個局麵越來越動搖,越來越傾向於城外隻是包圍卻不發起進攻的光複軍,接連幾天都有一些漢人軍官私下裡聚在一起商議要不要做掉孔彥舟,打開城門迎接光複軍入內。
奈何守城門的軍隊都是女真兵,很多軍隊也配備了女真軍官進行監視,孔彥舟等人每日出現和離開都被裝備精良的親兵嚴格保護,絕無任何空子可鑽。
然而最大的空子就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因為糧食數量越來越少,且主要用於提供給女真權貴、正兵、將領親兵等等,普通漢人士兵得到的就比較少,不夠吃,於是漢人士兵們就要餓肚子,心中怨氣越來越大。
最後實在忍不住,他們在一些基層軍官的帶領下向上級討要說法,詢問為什麼每日戰備任務那麼多,糧食卻那麼少。
上官當然給不了讓他們滿意的答複,隻是一味地搪塞,搪塞並不能解決問題,問急了,那些上官直接就讓手下親兵逮捕領頭的人一頓痛揍,彰顯自己的武力。
但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過去百試百靈震懾底層士兵的手段現在行不通了。
“都給你們賣命了,卻連飯都吃不上,就這還賣什麼命!賣命之前都要被餓死!不管了!兄弟們!造反了!投靠光複軍去!!!”
第一支造反的漢人簽軍隊伍把他們所能找到的最高級的女真軍官殺死之後,就迅速席卷了一座城門樓。
越來越多的人響應,越來越多的人跟隨他們衝擊城門樓,給把守城門大權的女真正兵帶去了巨大的衝擊。
當時是白天,正午時分前後,光複軍的士兵們吃過午飯之後正準備午休,結果驟然聽聞開封城樓上的喧嘩之聲,接著驟然發現開封城的一座甕城城門居然打開了。
這……
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