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的判斷很正確,運氣也不錯。
進攻雲從島的大軍轉移目標後,接連取得大勝,八旗子弟因此大發其財,雲從島進攻失利而低落的情緒也因而變的高漲起來。
對於建虜來說,能帶領他們發財的主帥才值得尊敬,雲從島的作戰失利就讓軍中很多人起了怨言,不過定州等城的巨大利好,一下子又挽回了阿敏主帥的威權。
看著手下兒郎們興高采烈的身影,阿敏也是高興萬分的想到,既然攻朝鮮如此容易,為什麼不一路打下去?帶著這個想法,阿敏大軍已經一路撲向了朝鮮下一個城市安州。
正月二十,阿敏大軍渡過清川江,正式準備進攻安州城。
安州為朝鮮平安道重鎮,號稱“積年專力之地”,也就是朝鮮為了防備大明朝而專門修建的一座重城。隻不過,隨著大明朝對於朝鮮的特殊照顧、朝鮮王朝的腐化墮落。安州城也和大明內地的許多大城差不多,雖然紙上號稱有兵三萬六,不過具體有多少,戰鬥力如何,恐怕隻有天知道。反正麵對建虜的攻城,也是一鼓而下,城中官吏百姓也在城破後變得人人平等,都是一刀了賬。
在建虜渡過清川江的時候,之前一直默認地方官吏們當帶路黨的朝鮮君臣終於反應過來,看來還是大明爸爸好。這大清爸爸動不動就在自己家裡殺人屠城,實在是要不得。於是,派出各路援軍北上增員抵擋建虜。
以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去的越多,反而關於朝鮮國內虛實的消息泄露的越快。隨著朝鮮接連派出迎戰大軍、招募勤王義兵。建虜進攻也是越打越順手。麵對建虜來襲,朝鮮連戰連敗,沿路各大城池毫無招架之力。
消息傳來,先是平壤民眾聽說安州被屠後,紛紛逃跑,一路上是死亡載途,哭聲震野,民怨而軍益不振。等到建虜大軍到達平山後,漢城民眾也是不落人後,爭先恐後地開始逃難之旅,兩天之內,漢城也為之一空。
在漢城逃跑的官民之中,尤以朝鮮國王就準備的比較充分,早在建虜大軍還在平壤的時候,朝鮮國王就讓王太妃金氏、王妃韓氏帶著隨從以及一些重要文件和宗社神主等先一步去了江華島,然後讓朝鮮王世子南下去了全州,等到漢城開始全城逃跑的時候,朝鮮國王也是輕車上陣,嘩啦一下就跑江華島上去了。當然朝鮮百官與國王一體,所以百官的逃跑方式其實與國王也是一樣的。
逃到江華島隻是權宜之計,等國王與百官都安頓下來之後,朝鮮君臣當然不願把江山拱手讓人,經過一番緊急磋商,朝鮮君臣一直認為,還是轉過頭來請大明爸爸來幫忙比較好。
三月初,在北京的朝鮮使臣金尚憲接到朝鮮君臣的命令後,立刻呈文明朝兵部,請求明朝進攻遼東以解朝鮮之圍。同時上疏請罪,辯稱引建虜穿“麗服”進攻鐵山的都是下麵的人乾的,與朝鮮君臣無關。
麵對屬國朝鮮的請罪求援,大明朝能怎麼辦,當然是原諒他啦!
再說,咱大明不救他,誰來救他?天啟皇帝並未猶豫,朝廷之上當場給出了旨意—救援朝鮮。
大明朝兵部尚書馮嘉會提議派覺華島水兵三千人去配合毛文龍,當然主要是提供運輸工具,然後從登萊、天津等處再抽調一些兵去充實毛文龍的隊伍,最後讓身在錦州的遼東巡撫袁崇煥出兵批亢搗虛,進攻兵力空虛的遼東。
麵對朝廷給出的救援旨意,各方都沒有意見。但是朝廷的救援方案,首先毛文龍就有了意見,毛文龍所部並不缺人,他們缺的是糧食軍餉。朝廷派兵去是什麼意思,是來搶飯吃的?還是來分功勞的?
然後是遼東巡撫袁崇煥更是極力反對,為什麼反對呢?因為袁巡撫現在還在和建虜議和呢!人家東江都開打一個月了,也不知道他一個地方巡撫議哪門子的和,也不想想自己有沒有議和的權力,總之袁巡撫極力反對出兵,被逼急了,也就派出了九千兵馬到三岔河去遊行了一番了一下算是給了交代。
當然,毛文龍隻是反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請求朝廷給發更多的糧餉與武器裝備。最主要還是朝廷給發東江鎮的糧餉和武器裝備一直不夠,兵部清查核實東江鎮的兵馬應該是五萬,但是給到毛文龍手上的一直是按兩萬人的標準發的。現在毛文龍剛剛在雲從島打了一番惡戰,兵員死傷不小,糧餉和武器裝備也未得到補充,可以說是非常短缺,他總不能讓一幫人赤手空拳的去和建虜裝備精良的大軍硬碰吧。
毛文龍接到救援朝鮮的詔書後,還是率部進入了朝鮮。不過毛文龍也不傻,東江鎮士兵在朝鮮麵臨的最大敵人並不是建虜,而是呼嘯的北風,刺骨的寒冷。麵對嚴峻天氣的考驗,毛文龍率部並不與建虜麵對麵接戰,而是找機會偷襲,東江軍身負對建虜的血海深仇,戰鬥意誌比起屯田發財的關寧軍來,那是頑強多了。
將所有占領區的朝鮮百姓一律剃發,又到處屠城,激起了朝鮮人民的仇恨,他們開始自發的進行各種反抗,他們在義兵、鐵山、龍川、宣川、定州等各處山林中募軍,號稱“複仇軍”。
由於阿敏帶著大軍一路去了漢城,留著義州等處的守軍就少了。朝鮮人組織的各種反抗雖然沒有威脅,但是各種斷糧道、搶劫戰利品的做法還是搞的後方的建虜守軍疲於奔命。這樣一來,就給了毛文龍機會,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先後被毛文龍部下偷襲得手,雖然不能守住,但是可以反複偷襲啊!
殺死建虜有生力量,同時還搶到了一些武器裝備物資等,這讓東江鎮將士士氣一下子變得更加的高昂。
特彆是進入四月以後,氣溫逐漸轉暖,冰雪消融,鴨綠江等處河水、海水開始解凍,建虜以騎兵為主的大軍再也不能做到通行無阻,而東江軍占有地利優勢,反而變得神出鬼沒起來,戰事也因此逐漸偏向於東江軍方麵。
東江軍取得優勢後,開始在遼東廣大地區隨時設伏,隨時作戰,抓到機會就敲建虜一頓。很快東江軍就打出了五戰五捷的戰績。
毛文龍一連番的軍事行動,終於讓建虜憋不住了。阿敏發現,彆說在朝鮮稱王了,搞不好可能連老家都回不去了,趕緊下令全軍班師回朝。這事居然又被毛文龍給知道了,於是傳集諸將,麵授方略,在建虜大軍回巢的一路上不斷的設伏偷襲,等到阿敏被偷襲的疲敝不堪的大軍來到鴨綠江邊時,等待他的是毛文龍親自率領的大軍。最後,阿敏總算是殺出一條血路,回到了沈陽老巢。但是,一場決戰打下來東江軍斬首兩千級,並殺固山三、牛錄八人,並繳獲建虜馬騾千有餘匹。
隨著毛文龍的報捷,京師內外都已經知道東江鎮大勝的消息,這可比去年的寧遠大捷實在多了,而且朝廷發給東江鎮的糧餉還沒有去年寧遠丟給建虜的一半。整個大明朝隻有東江鎮不是由文官統兵,然後整個大明朝也隻有東江鎮打出了殺敵過千的戰績。這一對比通過京師日報連篇累牘的報道,那真是叫我輩士大夫臉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