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臣此來乾陽宮非為彆事,乃昨夜夢見父親托孤,說要落葉歸根,叮囑微臣把他送回故鄉吳縣安葬。”陸儁長揖到地,把麵聖的目的托出。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陸家的人雖然缺少謀略超群之人,但至少都在官場上浸淫了多年,更何況還有一代女皇掌舵。生怕貿然提出改葬會引起天子及百官的疑心,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找了這麼一個托詞。
葉落歸根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實在不願意回鄉或者故鄉被敵對勢力占領才葬在鐘山,把陸康葬在哪裡是陸氏族人的權力,即便劉辯貴為天子也是無權乾涉。古往今來,還沒有那個皇帝強迫大臣葬在某個地方的先例,所以劉辯也就不假思索的應允了下來。
“把陸司徒葬在何處是你們陸家的權力,既然司徒托夢,想要落葉歸根,你們便照做就是,也好讓司徒在九泉之下心安。”
“多謝陛下成全!”陸儁大喜過望,跪地叩首。
想起劉辯把廣陵公的爵位從陸績的頭上奪了過來賞賜給自己,陸儁心中感激不已,跪在地上表忠心:“多謝陛下提攜微臣,讓我繼承父親的爵位。微臣在此對天立誓,隻要我陸儁有生之日,絕對不允許陸家做出損害朝廷之事,我們陸氏闔族定然世世代代效忠大漢。”
“有陸卿這番話,朕甚感欣慰!”劉辯笑容可掬的把陸儁扶了起來,叮囑道,“你們陸家是江東士族的領袖,其他各族但凡有個風吹草動,陸卿需要早日來稟報於朕,也好讓朕知道他們心中的想法。”
正常的曆史之中。孫權治下的江東士族力量強大,對於孫權的決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儘管孫權一生都在想方設法遏製士族的影響,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做到,所以劉辯才設法分化削弱各士族的影響,避免重蹈孫吳的覆轍。
聽了劉辯的話,陸儁會意。躬身道:“陛下放心,無論何時我們陸家都會以陛下馬首是瞻!若有哪個家族敢質疑陛下的威信,我們陸家第一個站出來討伐他。”
劉辯在心中暗自沉吟:“這陸儁倒是聽話,有些趨炎附勢的感覺,沒有陸康那麼剛毅耿直。估計這種人也成不了什麼大器,若是陸家將來由他做領頭羊的話,影響力隻怕江河日下。武如意少了朝堂上的助力,時間久了野心或許會慢慢淡化!”
“給朕查詢一下陸儁的各項能力。”
趁著陸儁躬身施禮之際,劉辯悄悄向係統下達了指示。自己心中有杆秤。哪個人有多大的本事,一測便知。
係統很快給出了答案:“叮咚……陸儁——統率52,武力49,智力75,政治78.”
“這樣看來,此人撐死就是一個郡守的能力,不怕他帶領著陸家壯大,那就再給他幾顆甜棗吃。把他徹底收買過來。若有朝一日武如意想要興風作浪,說不定這陸儁會把她出賣了呢!”
一念至此。劉辯高聲對陸儁道:“念在陸卿一片孝心,另外學部侍郎之位空缺,朕決定賞賜你學部侍郎頭銜,日後竭儘所能發展大漢的文化教育事業。”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陸儁又驚又喜,跪在地上稽首頓拜。叩謝天恩。心中驚訝的卻是左慈的一番話,白天剛說了保自己一年之內官升一級,沒想到還不到一天的時間,果然應驗。這更加堅定了陸儁按照左慈的吩咐,把陸康埋葬在象山的建議。
陸儁歡天喜地的辭彆天子。離開乾陽宮回到陸家,把天子準奏,以及自己官升一級的事情說了一遍。陸家的人無不驚訝萬分,對左慈佩服的五體投地。
天色已晚,不會再有賓朋來吊唁祭奠,陸儁吩咐下人去準備豐盛的酒筵,答謝左慈的指點。包括武如意、陸駿、陸舒、陸績、陸抗等陸家的重要人物俱都出席。
酒過三巡,陸儁再次向左慈致謝:“多謝道長金口玉言,儁今日已經從學部員外郎遷升為學部侍郎,你這神機妙算,未卜先知,實在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左慈哈哈大笑:“兩年半之前,我與陸伯言曾經有過一麵之緣,我就對他說過金陵上空星辰黯淡,隱晦不明,乃是大凶之兆。而且此星辰主雌性,地位尊榮,不是應在何太後身上便是唐皇後身上,讓他提醒德妃娘娘早日未雨綢繆,隻是沒想到娘娘最終與皇後之位差之毫厘,真是讓人惋惜呢!”
武如意這才恍然頓悟,施禮道:“原來伯言在路上遇到的世外高人就是左道長,你的未卜先知能力真是出神入化。我們陸家將來的興旺可要拜托在道長身上,它日若能得勢,定要以國師之位答謝道長!”
次日天亮,陸府一片哀樂,白色的冥錢漫天紛飛。
從各地前來吊唁的武將文官祭拜完畢後已經各自返程,今日隻有金陵的文武一起來送彆陸康的靈樞。由四十八個壯漢抬著陸康的棺槨,後麵跟著身穿縞素的陸家老幼數百人,在鼓樂手的吹吹打打之下,離開金陵向南奔吳縣而去。
三日之後,陸康被埋葬在了象山,陸氏把整個象山買了下來,建造了一座宏偉的陵墓,派了百餘名仆從看守。而陸儁、陸績等人在留在山上為陸康守陵,待頭七過後還要回吳縣祖宅給陸康繼續守喪,期限三年。
陸家的動作很快的就被錦衣衛稟報給了劉辯,蹙眉沉吟道:“從吳縣到象山至少有五十裡左右的路程,陸家卻把陸康葬在了此處,估計多半是有風水師給陸家選了葬址。既然袁天罡就在京城,不如讓他去一趟吳縣,看看陸家的風水如何?”
打定主意,劉辯立即派人召來袁天罡,叮囑道:“陸家突然把陸康葬在了吳縣城南六十裡的象山,此中必有玄機。袁道長可快馬加鞭去一趟吳縣,看看這陸家選的葬址有什麼說法?”
“貧道遵旨!”
袁天罡答應一聲,翻身上馬出了金陵,孤身一人趕往吳縣查看象山的風水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