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存錢要趁早(1 / 1)

“大家需要正視與國際先進科技和一流企業的差距。

彆的我先不說,咱們學校的實驗室設備有七八成都是國外進口!

咱們自己能造什麼?

這個燒杯,鑷子,鉗子,攪拌器,這個咱們可以做,再高端一點,像氣相色譜儀、可見分光光度計、顯微鏡,這些就都是進口,有些東西國產的也有,但是用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有人說,咱們要支持國產,日苯人的咱們就不能用,這不愛國,但是我想說,這和愛不愛國沒什麼關係。

在科學研究上,我們不能有一點的馬虎,你這個產品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對其它的產品也是一樣,比如相機就是比國產好,這個是事實,如果都花同樣的錢,隻要不傻的都會選擇日苯的。隻有我手頭處於緊張的時候,我才會優先選擇或考慮國產。

這個沒毛病吧?

所以大家將來做企業做產品的時候,不要抱怨彆人不選擇你的產品,而是要多想差距,接受彆人的批評,自我改正.....”

李和說完,台下還是一片沉默,沒有掌聲,也沒有話語。

“馬上快要到1994年雞年,許多這個報紙新聞媒體都在紛紛預測將來最熱門、最賺錢的八大行業或者十大行業。

排在第一的,大家猜測是什麼?”

“出租車。”

“好像是出租車。”

“計算機。”

台下的人紛紛給出了猜測。

“看來有人也看了報紙,對,就是出租車,第一熱門是出租車,據說買輛小轎車做出租,一個月是這個數!”李和比劃著一根食指,然後繼續道,“一萬多塊!不得了,很多。大城市中小型出租車財源滾滾,特彆是我國在加入關貿總協定後,這行業將更加興旺。

他們接著預測,這個教育輔導、職業學校、還有什麼旅遊、娛樂、律師、寵物、餐飲業、心理谘詢什麼的都是最熱門的,最賺錢的...”

台下的人又發笑,他們聽出了李和調侃的味道。

李和確實被笑的莫名其妙,“他們預測的對不對,咱們先不說,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行業都不是什麼爆發性增長的行業!

大家如果將來要入行,最好的選擇就是具有爆發性增長的行業,哪些行業將來有可能具有爆發性增長呢?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美國,因為我們如今的發展是比照美國這個世界第一來的,儘管這個日苯啊、英國啊、比我們也厲害,但是他們不是我們追趕的對象。

眾所周知,美國高科技的代表是納斯達克和矽穀,一個是高科技企業的融資地,一個高科技企業的所在地。屢屢創市值新高的企業都是跟計算機和軟件相關的行業,像甲骨文、dell、微軟、蘋果、IBM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個趨勢是什麼呢?

還是跟計算機有關的,這個眼前大家知道的是,這個計算機、調製解調器和電話線相互串聯起來,他就是因特網。

未來一定是因特網時代,在因特網時代下,一切都需要重構....”

“所以特彆是移動通信領域也需要大家特彆去關心和研究,一定是大有作為。

這些都是屬於你今天愛理不理,明天你高攀不起的行業,搭車要趁早,發財也趁早...”李和從IT說到新能源、再到移動通訊、電子商務、快遞、金融等十幾個行業,唯獨沒有說地產。

台下的人鼓掌歸鼓掌,但是李和說的太過玄幻,什麼在家購物,一個月不出門能得到所有需求,硬是沒人肯輕信。

“如果大家非要往傳統行業裡麵選,我的意見是商業模式最重要,一定是可以簡單複製的一種創業模式,這樣能做到規模化和爆炸性增長。

比如我去搞飯店,我第一家店成功了,所有的東西都流程化、係統化、量化了,我第二家就能按照第一家去複製,有第二家就有第三家,第四家,最典型的就是肯德基。

當然,你要是就開一家小商店、小飯館,做不到連鎖化經營,我不認為這是創業,因為你第一年可能也就這樣,第二年也就這樣...這叫生存。”

李和無所謂,反正他憑著良心送了乾貨,“有的人說了,你就是瞎扯,說的都是些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但是我敢跟大家打個賭,可以記下我這番話,10年以後,如果我以上說的沒有應證,歡迎大家給我寄...往我家大門潑糞。”

他本來想說寄刀片的,但是怕這個梗大家理解不了。

他這樣絮絮叨叨,插科打諢偶爾的說了一個多小時,正準備大家鼓掌完畢就下台的時候,台下的學生卻一起喊,“繼續!”

“對,我們還要聽。”

“講的太好了。”

李和苦笑,他嗓子眼都冒煙了。

吳教授拿起旁邊的另一個話筒,“要不這樣吧,李老師也很累了,下次有機會還會繼續講。不過按照慣例,可以有一個提問環節,三個問題,李老師回答完,這場演講就可以結束了。”

“好。”學生們鼓掌,不好逼迫過甚。

第一個站起來提問的,倒是不像學生,戴個眼鏡,三十來歲,個子不高,黑黑瘦瘦的。

他接過主持人遞過去的話筒,大聲問道,“李教授,你說創業,我們都很認可,但是說起來容易,創業是需要資金的?也就是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這個涉及到融資渠道的問題,目前國內的融資環境是不如美國矽穀這樣通暢,我們現在就在做這樣一個項目,就是孵化創業,說白了就是有好的項目,好的點子,我們可以投錢。

大家常去中關村,應該知道那個中關村創業孵化中心,目前我們在全國有四個這樣的孵化中心,中關村是一個,深圳是一個,香港是兩個,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相信會有一點收獲。”

“李教授,我想問一個問題。”一個斯斯文文的女孩子拿起話筒,捋了下次劉海,得到李和的示意後,繼續道,“我是剛畢業的,目前已經參加工作,每個月的工資隻有312塊錢,單位我就不說了吧,我想問一下,怎麼樣才能存錢?據我所知,你起家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融資,全靠自己的存款在做。”

李和笑著道,“這是一個理財的問題,也是一個關注度很高的問題,為什麼許多人都宣稱錢靠賺不靠省,而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山姆·沃爾頓、李嘉誠、包玉剛、王永慶卻仍推崇節儉的生活方式?當然這些人都不小氣,捐起款都是非常大方....”

“李嘉誠一塊手表也就幾千塊錢,台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他的個人資產多達200億人民幣,但他生活相當簡單。他在台塑頂樓開辟了一個菜園,母親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菜...

郭鶴年先生是傑出的企業家、馬來西亞首富。

他一人身兼兩王,先是享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後來又有酒店大王之稱。

不喜歡拋頭露麵,不愛宣傳招搖,也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生活節儉簡樸。

上下班從來都是擠地鐵,對於他來說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打車上班。

他穿的衣服幾乎沒有上百元的...”

李和明白這些人的感受,因為他們真的不需要靠炫耀去博取知名度,獲取虛榮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