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埃隆·馬斯克的影響,李牧也對殖民火星的計劃有了興趣,他希望能夠用自己的錢以及影響力,幫助SpaceX儘快完成這個壯舉,所以他與埃隆·馬斯克商量之後,決定等《飛虎隊》公映的時候,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十年至少投資一百億美元、用於探索火星以及登陸火星的決定。
到那個時候,埃隆·馬斯克也可以趁機向全世界兜售他的太空夢。
看看有哪些同樣感興趣的富豪願意支持一把,或者哪些富豪想來一次太空飛行,亦或者有誰想在死後長眠太空。
馬斯克想拉著李牧一起宣布未來把自己的骨灰也送入太空,李牧差點沒一腳把他踹飛。
如果條件允許,他願意試著去太空溜達一圈,也算是完成一項壯舉。
但是讓他把骨灰發射到太空,他是真的不感興趣。
華夏人沒有那麼強烈的探險欲,不像歐美人那樣,恨不得死在探險的路上。
李牧上輩子看《三體》,在看到雲天明願意讓人類把他的大腦發射到數光年外的三體艦隊時,就感覺一陣毛骨悚然。
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有那樣的決心,讓自己的大腦,活著的大腦飛向浩瀚的宇宙?
可能如果換做是埃隆·馬斯克,他也會答應這種史無前例的冒險,這家夥骨子裡就有強烈的冒險精神,甚至李牧懷疑,他一輩子創業的真正動機,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登上火星,為了這個目標,這哥們什麼都可以犧牲。
除了前往火星的太空計劃,李牧也把埃隆·馬斯克拉回現實,跟他提了特斯拉的具體動遷要求。
即刻起就開始籌建廠房,先出規劃與設計方案,通過審核之後就立刻開始動工,特斯拉規模不大,人員也不多,可以在廠房建成之後就立刻遷入燕京。
原則上是,第一階段,特斯拉在美國隻保留研發部門,所有裝配、生產、測試的環節全部遷入燕京,第二階段,特斯拉的研發部門也要逐步遷入燕京,逐漸實現全部遷入。
李牧甚至想把SpaceX也遷入華夏,但埃隆·馬斯克告訴他,SpaceX從NASA招了很多人,也用了很多NASA的技術,如果遷入華夏,先不說美國的商務部和國防部是否允許,就算他們允許,後續也很難再得到NASA的技術支持。
李牧隻能暫時放棄這個想法,先把特斯拉弄進來再說。
同時,沃爾沃的搬遷也在積極籌備,前期的人事代表已經前往瑞典,跟沃爾沃本土生產基地的工人代表談判。
談判的結果主要是希望他們願意跟隨沃爾沃來華夏,為此,牧野汽車集團會支付他們至少150%的薪酬,並且跟他們簽訂一個三年合同,三年之內,他們每年必須在華夏工作11個月,這11個月裡,他們享受正常的雙休以及節假日,剩下的一個月是帶薪探親假。
買下沃爾沃的時候,大部分工人都在福特的主導下,跟沃爾沃簽訂了三到五年的勞動合同,未來這些工人必須要為沃爾沃繼續服務三到五年,但是合約上並沒有附著要求他們離開本國、前往海外工作的條款,李牧現在要把這些品牌的生產線陸續全部遷入華夏,確實需要跟這些工人達成協議。
三年時間,足夠一邊生產,一邊培養和發展新的團隊,如果這些人裡的一部分在三年之後準備回國,那對沃爾沃整體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其實這年頭,一份工作在家門口還是在地球的另一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賺多少錢。
有媒體對外報道了李牧接下來在汽車產業上的重大布局,報道上揣測李牧是要把自己收購的沃爾沃、捷豹、路虎以及特斯拉全部拿到燕京,同時,他大概率還會自創一個品牌,也就是說,燕京在不久的將來,將一口氣增加五家汽車企業,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
這個報道一經發出,給現代以及奔馳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現代和奔馳都是與燕京汽車集團合作的外資企業,而且兩者產品線基本不重疊,所以沒有任何競爭關係,畢竟現代汽車銷量的中流砥柱普遍是在二十萬左右以及二十萬以下的車型,而現在的奔馳壓根就沒有低於二十萬的車。
但是,誰也不知道李牧將來的市場定位是什麼,單純看沃爾沃、捷豹、路虎,那將跟奔馳產生直接競爭,同時李牧又一直很注重大眾階層,所以他很可能會瞄著B級車市場推出中低端車型,一口氣把現代的生意也給搶了。
其他的汽車品牌也很慌,李牧一下子拿了這麼多地、籌備這麼大規模的工業遷徙與整合重建,幾乎就是鐵甲洪流一般,再搭配李牧一貫以來的做事套路,高舉高打、資金管夠,恐怕用不了多久,全華夏的汽車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外資品牌,都要麵臨牧野汽車集團的巨大衝擊。
……
這個時候,斯皮爾伯格帶著做完全部後期的《飛虎隊》,趕來了燕京。
李牧打算在自己看過樣片、確定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就把拷貝交給總局審核,一旦拿到龍標,就可以安排後續上映的工作了。
試映在牧野科技內部舉行,李牧在確定了斯皮爾伯格的公務機降落的時間之後,提前把幾家公司的高管都邀請到了牧野科技,然後派車隊前往機場接機。
斯皮爾伯格一下飛機,就帶著電影拷貝趕到了牧野科技。
李牧等這部電影已經等了很久,所以此時也是格外期待。
這部電影承載的,不隻是李牧的家國情懷,還有對二戰事實的詮釋,以及李牧對華夏電影走向世界的期待與寄托。
它將成為全球首部超大製作、全球上映的關於華夏抗擊日本侵略的電影。
在此之前,國際上幾乎沒有主動拍攝過華夏抗擊日本侵略的電影,有跡可循的美國人拍攝的華夏抗戰電影,還是1944年的一部《龍種》。
國內雖然有大量抗戰題材的電影,但始終沒能有一部真正走上國際舞台,我們的抗日題材電影在海外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甚至能在海外上映的都少之又少。
同時,因為日本財閥在全球娛樂產業有很強的影響力,近些年來,各種為日本****洗地的影片也是層出不窮。
上輩子大火、這輩子被李牧搞到胎死腹中的《最後的武士》,就是最好的代表。
這部狗屁電影,把日本的極端武士道精神描述成了像神道一般存在東西,日本武士道精神像櫻花一樣爛漫,關鍵這竟然還是美國人拍的電影,殊不知那些開著飛機撞向美國軍艦的神風敢死隊,就是信奉著這樣的精神、受著這樣的精神鼓舞。
但是,為什麼好萊塢願意拍這樣的電影去歌頌武士道精神?
為什麼湯姆·克魯斯不但參演這部電影,還各種宣傳自己熱愛武士道精神、熱愛日本文化?
說到底,不還是日係的資本家在背後作祟?
有人出錢推動,就有人願意拍、願意演、願意在全球發行推廣。
為什麼好萊塢關於德國壓迫猶太人的二戰電影這麼多年一直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鋼琴家》、《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等等等等。
蘇聯人、波蘭人在二戰中付出了更慘痛的代價,但是,為什麼好萊塢很少拍關於他們的二戰電影?
說到底,主要還是猶太裔資本家的實力太強,多半個好萊塢幾乎都在他們手裡,他們的資本力量,推動了一個又一個類似的電影項目投拍、上映。
在李牧投資《飛虎隊》之前,國內的資本家從來沒有想過,要利用自己的資本實力,在國際上投拍一些關於二戰的電影,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華夏人民在二戰中所做的貢獻以及受到的傷害,直到李牧崛起。
現在,李牧成了好萊塢得罪不起,甚至想拚命巴結的強大資本,所以好萊塢才願意投入巨大精力,跟著他拍一部華夏抗日題材的大製作。
如果這部大製作的電影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成功,它就真正打開了華夏二戰題材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影響力,同時也能讓全世界人民正視日本侵略華夏的那段曆史。
這也是為什麼,李牧要對這部電影進行全球發行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想在全球發行,難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這背後,是資本之間的強大博弈。
如果李牧的實力稍微弱上那麼一點,有可能在日本財閥的暗中操作下,這部電影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與地區都很難上映。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李牧不但比每一個日本財閥都更有錢,關鍵是他比所有日本財閥加起來的影響力還要大。
所以,他的目標就是在所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上映,哪怕賠錢發行,也要上映。
這種客觀闡述曆史事實的電影,日本政府自然是不敢乾涉,但是日本財閥一定會在背地使絆子。
李牧也已經想的很清楚,如果有一個日本財閥敢跟他玩陰的,自己就直接跟他們剛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