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大明!
……
……
興州境內爆發了大規模民亂,直接原因當然是柳子岷推行農務改革之際用力過猛、手段過激,隻是一味的強迫百姓們改變種植習慣,卻根本沒有耐心向百姓們詳細解釋原因,也根本不懂得徐徐圖之的道理,隻想著立刻見到成果之後向趙俊臣邀功,自然也就逼反了百姓。
但柳子岷畢竟是興州同知,在興州境內也算是位高權重,所以他在推行農務改革之際,也不可能親自出麵落實政令,更不可能挨家挨戶的登門強迫百姓們毀掉農田上的舊有作物、全部改種玉米與番薯。
柳子岷想要推行政令,就必須借助另外兩股力量,其一是各級官府的吏役,其二是各大縣鄉的縉紳。
而在絕大多數時候,吏役勢力與縉紳勢力實際上就是一回事,各地官府的吏役基本上就是由本地縉紳子弟充任。
而根據吳三桂所提供的情報,也正是因為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的刻意為之,又是推波助瀾、又是層層加碼、又是鼓動民憤,所以才讓興州局勢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實際上動手欺壓百姓的人乃是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但他們卻把百姓們的怨氣全部引到了柳子岷身上,表示自己隻是受迫於柳子岷的強令。
而柳子岷的倒行逆施,也全是因為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於是就把所有黑鍋皆是扣在了柳子岷與趙俊臣的頭上。
時至今日,在興州境內,百姓們一聽柳子岷的名字就會恨聲唾罵,一聽農務改革的事情就會憤憤抨擊,輿情已是徹底糜爛。
總而言之,柳子岷就是被他下麵的吏役與縉紳給狠狠耍了,簡直就是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至於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之所以是選擇這般做法,原因也很簡單。
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原本就損害了他們的實際利益,再加上“周黨”之人暗中串聯,自然是一拍即合。
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為了趁機兼並土地、蓄養仆婢!
興州境內爆發了民亂之後,大量良田皆是耽誤了農時、遭到了廢棄,還有大批百姓為了躲避紛亂而淪為難民、逃離家鄉。
這樣一來,百姓們皆是失去了農田收成,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更是沒有能力繳納田租與稅賦,自然就要變賣家產,說不定還要賣兒賣女。
到了那個時候,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隻需是稍稍付出一點代價,就可以大肆兼並土地、蓄養仆婢,雖然也損失了今年的農田收成,但依然是大賺特賺。
古往今來,類似套路已經上演了無數遍,再結合吳三桂所提供的情報,趙俊臣自然是一看就懂。
對於趙俊臣而言,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懲治那些推波助瀾的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也不是揪出幕後主使“周黨”勢力,而是儘快扭轉興州境內的輿情,徹底消除興州百姓對於農務改革的仇視。
而扭轉輿情、消除仇視的最佳手段,則是轉移焦點與矛盾!
既然吏役與縉紳們可以把百姓怨氣皆是轉移到柳子岷與趙俊臣的身上,那麼趙俊臣自然就要把這些怨氣儘數返還回去!
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困難,操縱民心從來就不是一件難事。
百姓們極少有人親眼見過柳子岷,也根本就不清楚農務改革計劃的詳細情況。
而真正動手迫害百姓的人,也正是那些官府吏役與縣鄉縉紳……
所以,趙俊臣隻需是讓百姓們想明白這一點就好了。
後世那位偉人還說過另一句至理名言——“深入基層,發動群眾”!
這一天,進入了安州境內之後,因為流民們的拖累,所以趙俊臣的麾下隊伍僅僅是前行了二十餘裡,就需要再次中止行程、進行休整。
這種情況,趙俊臣已是見怪不怪了,你永遠不能指望流民們拖家帶口之餘,還能邁著雙腳日行千裡。
所以趙俊臣也不著急,發現流民們無法堅持之後,就主動喚停了隊伍,又返身去了流民們的歇腳之處,很快就與流民們攀談起來。
對於趙俊臣的出現,流民們剛開始還是誠惶誠恐,但類似情況連續幾次發生之後,再看到趙俊臣態度親切、毫無架子,也就不再大驚小怪了,反而是紛紛擠到趙俊臣的身邊、爭相與趙俊臣說話。
趙俊臣很隨意的坐在一位老者的身旁,先是衝著周圍百姓點頭微笑示意之後,就向老者笑道:“史老丈,晚輩又來尋你了,你上次的故事還沒講完呢。”
史老丈曾經家境不錯,擁有讀書識字的經曆,說話做事之際也有條理,所以在流民之中擁有一定聲望,於是就被趙俊臣給盯上了,這兩天一直纏著這位史老丈、讓他講訴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曆。
史老丈自然是受寵若驚,連忙點頭道:“對!還沒講完!上次講到了老漢年輕時家境不錯,雖然不是地主鄉紳,但因為祖輩們的努力開荒,一家五口人也自耕著近百畝良田,還曾一度跟隨鄉中夫子讀書識字……
誰曾想,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三十年前,建州韃子與蒙古韃子聯手入侵,繞過了遼東鎮與山海關,從宣府鎮開始攻打劫掠,一度是攻進了薊鎮防區,雖然還沒有影響到興州,但興州百姓們皆已是人心惶惶……
就在人心慌亂之際,鄉間突然傳出謠言,說是已經有小股韃子進入了興州境內、正在到處燒殺搶掠,附近各鄉百姓死傷慘重,大家就更為恐慌了,所有人都是緊緊繃著心弦,隨時準備躲避戰亂……”
說到這裡,史老丈的表情間滿是憤恨,又說道:“突然有一天,大夥看到遠方燃起了烽火狼煙,大人您也知道,烽火狼煙唯有發現敵情之際才會燃起,看到烽火狼煙就意味著附近出現了韃子,與此同時,各種恐怖謠言更是滿天飛,把人嚇得要死……
老漢的父母家人就被謠言給嚇到了,當即就收拾家當躲進了縣城,但進入縣城之後,一切吃穿用度皆是需要向人購買,縣城內的糧價與物價也就不斷哄抬,根本買不起,老漢的家族雖然擁有近百畝自耕田,但為了供養老漢讀書,也就毫無餘財積蓄,無奈之下隻好向鄉紳借了一筆高利貸……嘿嘿,僅僅是在縣城之中躲避了六七天時間,就欠下了五兩銀子的高利債!
更可氣的是,事後證明,當時看到的那股烽火狼煙,根本就是誤報!韃子至始至終都沒有攻進興州,當時也隻有興州境內出現了烽火狼煙,所以老漢的家族就這樣無緣無故的欠下了一筆巨債!
按理說,這五兩銀子,以老漢當時的家境,隻要寬限一年時間,倒也可以還上,但等到老漢與家人好不容易返回鄉裡之後,鄉紳卻是逼著老漢父母立刻還債,但短時間內如何可以還上?於是鄉紳就把老漢父親告到了縣衙,縣衙也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抓走了老漢父親,家裡為了打贏官司、救出老漢父親,隻好是再次借錢舉債,想要打通關節……”
說到這裡,史老丈慘然一笑,總結道:“就這樣短短兩三年之間,老漢家族就已是山窮水儘了……自家好不容易才開墾出來的近百畝自耕田,也全部被抵了債務,徹底失去了田地,也就淪為了彆人家的雇農長工,隻能仰人鼻息活著……”
趙俊臣聽完之後,也是連連搖頭歎息,好似是心有戚戚。
但實際上,史老丈的這般經曆,在趙俊臣眼中並無任何出奇之處。
自從聽說這位史老丈曾經出身於自耕農之家、但如今已是淪為雇農長工之後,趙俊臣就已經大致猜出了史老丈的人生經曆,具體原因不是家人生病、需要醫治,就是被人下套、遭受迫害。
總而言之,就是沒有任何容錯空間,一旦是遇到任何意外,就一定會欠下債務,而一旦是欠下了債務,就必然會失去一切。
類似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上演過無數遍了。
趙俊臣歎息搖頭之後,又突然問道:“史老丈,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家族境遇,從一開始就是被人設套陷害了?”
“設套?陷害?”史老丈的反應很有趣,他微微一愣之後,竟是瞬間就想明白了趙俊臣的暗示,黝黑粗糙的臉龐上,表情即是憤怒又是慌亂,卻依然是連連搖頭道:“不會、不會吧……怎、怎麼可能?”
很顯然,在史老丈的內心深處,早已是隱約間猜出了事情真相,但他卻完全不敢承認這個真相。
畢竟,一旦是承認了真相,就會產生仇恨,但史老丈並沒有報仇能力,就隻能把仇恨憋在心裡、把自己活活憋死氣死。
所以,史老丈寧願相信這一切事情隻是因為自家時運不濟。
但趙俊臣則是很無情的拆穿了史老丈的自欺欺人。
“十有八九,就是被人下套陷害了!”趙俊臣冷靜分析道:“老丈你仔細想一想,普通鄉民根本就沒有能力離開鄉間,也收不到任何外部消息,老丈的鄉裡為何會突然傳出韃子正在附近燒殺搶掠的謠言?嘿!有能力製造這般謠言之人,就隻有那些消息靈通的縉紳了,也唯有縉紳們所傳播的謠言,才會迅速引發反響!
還有,老丈的家鄉附近燃起了烽火狼煙之後,為何周圍各縣沒有燃起烽火響應?必然是被人提前打過招呼了,所以後續也沒有引發任何追責!再有,縣城內的糧價與物價為何提前高漲?不用說,一定是早有準備!還有,鄉紳們當時到處放貸,他們又為何擁有那般多的餘銀?是不是也是早有準備?就更彆說官府與鄉紳們的暗中配合,不僅是沒有及時澄清謠言,反而是積極協助鄉紳們到處追討債務了!”
趙俊臣一口氣指出了多處疑點!
百姓們並不總是愚昧,隻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多的可靠信息來源,自然是隻能盲信於公眾人物的一麵之詞,也就會受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但智者與蠢貨的區彆,往往就是源於信息的不對稱,人們總是用“見多識廣”形容智者、用“孤陋寡聞”形容蠢貨,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一旦是失去了信息優勢,智者未必還可以保持睿智,一旦是擁有了更多的可靠信息渠道,蠢貨也可以輕易拆穿智者的心中算計,甚至還能把所謂的“智者”玩弄於股掌之間。
而現在,趙俊臣就是想要把真相告知於百姓們。
或者說,是把一部分真相告知於百姓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