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功業(1 / 1)

張銘……

陳凱之輕輕搭著案牘,一個水路巡檢……看似官兒不大,不過既是孟津郡的水路巡檢,職責可就不小了,說穿了,那兒負責的乃是孟津段黃河水道的安全,至關重要。

陳凱之看了曾光賢一眼,旋即便淡淡吩咐他:“想辦法,與這張銘接觸,要多試探,定要防止此人偷奸耍滑。”

曾光賢已經打聽過一些,便跟陳凱之說道:“此人倒是可以放心,因為他本就是山東人,一家老小都在山東。”

陳凱之明白了曾光賢的意思:“既如此,那楊氏怎麼信得過他。”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這張銘,本是一個罪囚,因為殺了人,所以逃亡在外,到了關中,結識了楊氏的子弟,改名換姓,得以委托了重任,隻是他的底細,彆人不知,錦衣衛卻摸了出來,當初之所以查出他的底細,也是巧合,是因為他的身份有些古怪,竟是無親無故,當時的時候,還以為他是太皇太後布置的暗棋,於是命人走訪,察覺他和山東的某些貨商走的近,最後順藤摸瓜,才知道他一直偷偷的請貨商稍帶了東西到山東去,最終一查,才知道了大概。”

“此番楊氏造反,他是憂慮重重,深知楊氏是不可能奪下大陳的,最好的結果就是割據關中,仰賴大涼甚至寄望於結交胡人,再借著這關中的地利,保障自己的安全,而一旦割據,他便徹底和山東的家人斷離了。何況,錦衣衛已經秘密接觸了他,他生怕錦衣衛揭露他的身份,更怕陛下下旨,誅殺他在山東的家人,因此任我們擺布。”

曾光賢分析的頭頭是道,已經將這人的弱點都抓住了,陳凱之聽言,不停頷首點頭:“再探一探,孟津郡的水路巡檢……這……倒是一個要害之地。”

陳一壽聞言,卻不禁微微皺眉,好奇的問道:“殿下莫非是想自水路奇襲?”

陳凱之朝陳一壽一笑,目光微微一眯,露出幾縷狡黠之意。

“愛卿以為若何?”

“萬萬不可。”陳一壽撥浪鼓似的搖頭,非常的反對:“陛下,非是臣多嘴,孟津乃在河水的上遊,而我等是在下遊,眼下的河水倒不算是湍急,可要至孟津,就需劃槳,而且船速不快,又不可乘用吃水較重的艨艟艦,至多,也不過是烏篷船罷了,若是人多,則極容易被發現……此……大為不妥,倘若是關中之軍,突襲下遊倒是便利,可要逆流而上,陛下,我們沒有勝算。”

“數百人足夠嗎?”

陳凱之詢問道。

陳一壽一呆,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仿若自己聽錯了一般,嘴角微微哆嗦起來,支吾著說道:“數……數百人……”

陳凱之看了陳一壽一眼,便輕輕點頭,旋即便沉著一張臉,,冷冷道:“事到如今,若是大動乾戈,興師動眾,不但曠日持久,而且需傾國而出,一旦久戰不利,勢必大失軍心民氣,事到如今,唯有另辟蹊蹺,現在關中之軍,俱都陳在函穀關,反而長安空虛,倘若有一支奇兵,自孟津登陸,孟津距離長安,不過數十裡之遙,若是有人掩護,一夜之間,便可抵長安,此時倘若能直搗長安,不但一月之內,就可有奇功,而且也足以震懾天下,關中的軍民,都是我大陳子民,不過是被楊氏裹挾著謀反自立罷了,此時若是能一舉克下長安,函穀關的叛軍,必定不戰自潰,土崩瓦解。”

陳一壽忍不住道:“陛下,這太冒險了吧,不過……”他倒是動心了,這一步,雖是冒險,隻是……收益卻是極大。

陳一壽沉吟了一會,才徐徐開口問道:“陛下打算派何人去?”

陳凱之知道陳一壽有顧慮,並沒直接說明,而是朝他微微一笑:“朕自有安排。不過在此之前,朝廷卻需故布疑陣,要做點樣子,下旨,傳各國使節,尤其是西涼國使,朕要好好好的和西涼人表表態度,再下旨,令兵部準備平叛的奏疏,要讓叛軍知道,朝廷已決心發兵進剿,將征發各州兵馬,自函穀關進攻。”

陳一壽打起精神,似乎覺得可行,不禁連連點頭:“不錯,這既可以兩手準備,又可為掩人耳目,令人想不到,陛下已派出一支兵馬,發動奇襲,陛下聖明。”

唯有晏先生,卻是一臉憂心忡忡的樣子,隻是他什麼都沒有說,待陳一壽告辭而去。

眾人走的差不多了,晏先生方才歎了口氣,朝陳凱之皺眉說道:“陛下,此舉太冒險了。”

陳凱之笑道:“朕連陳卿家都說服了,晏先生又何必……”

晏先生苦笑起來,輕輕搖頭:“那是因為陳公並不知陛下的本性……性子……陳公定以為,你會派出得力的大將前往,可臣卻知,這樣重要的行動,所派出的必定是精銳中的精銳,以陛下的性子,是定會親力親為,老夫所憂心的,便是如此,陛下而今已身負社稷,乃天下臣民的君父,豈可在輕易的冒險呢?”

與晏先生相處的久了,自己的心思,似乎早被晏先生看了個清楚,自己想什麼,他早就明白了,因此他才很擔憂。

陳凱之也隻是微微一笑,安慰宴先生:“正是因為身負社稷,此戰,至關重要,倘若不能立即快刀斬亂麻,隻怕引起天下臣民的猜疑,朕要使人臣服,難道隻靠先帝血脈嗎?何況,朕初登大寶,軍民百姓因為廟堂上的混亂,早已苦不堪言,是斷然不可大舉用兵的,既如此,也隻能劍走偏鋒了,可若隻是派一大將帶兵前往,並非是朕不放心,隻是竟有人敢自稱為帝,在我大陳境內,勾結諸國,圖謀自立,朕若是不親自出手,如何使四海賓服?”

“大陳這五百年來,天子大多高居廟堂,這未必是好事,說穿了,不過是都躺在太祖高皇帝的功勞簿上罷了,現在大陳百廢待舉,正是非常之時,想要接下來,進行革變圖強,不免就要觸動許多人的利益,除了使用懷柔的手段之外,便少不得,需有足夠高的威望,朕自登基開始,便注定了不可能是守成之君,定該是太祖高皇帝那般,立下萬世功業之人,要奠定此後五百年大陳的江山格局,既要變,就要有足夠的威望,有人不肯臣服,那就招撫,倘若招撫無用,就打,打斷他們的骨頭,親自澆滅他們的幻想,有何不可?。”

他目光炯炯發亮,看了晏先生一眼,然後才一字一句的頓道。

“朕更要讓天下人知道,朕不可戰勝,任何的不臣,朕都可以反掌之間,教他們死無葬身之地,此番,朕非親自出馬不可,太祖高皇帝自馬上得天下,朕今日,也需靠馬上方才能大治天下,寧願在殺戮中圖強,也絕不守成享樂。”

他眼簾微垂,似乎想到從前的事情,便歎了一口氣,才徐徐說道。

“朕出生微寒,起於阡陌,見多了民間疾苦,而今,大陳災荒四起,流民無數,土地大肆兼並,天下百姓,竟有半數,依靠務農,竟是無法得到足夠禦寒的衣物,沒有足夠果腹的吃食,倘若朕生在富貴之家,看不見世上尚還有這等觸目驚心之事,奢談變革圖強,變革圖新,變革而富民,這便是誇誇其談。可恰恰,朕有太多感同身受,深知民生多艱困,而大陳亦已弊病重重,各國裂土分疆,這不變,是不成的了。要變,就要樹立絕對聲望,此戰,非朕不可。”

晏先生苦笑:“老臣不敢相勸,其實……”他咳嗽了兩聲,有些無奈的開口:“其實老臣早知陛下是勸不動的,定有一番大道理,陛下既有雄心,也自該與眾不同。”

陳凱之原以為晏先生定會苦苦哀求,誰料晏先生竟還算‘開明’,也許他太了解自己,自己決定的事情,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因此他才不勸自己,因為說在多,也無益。

思此,陳凱之不禁笑了笑:“有一事,朕倒是想了起來,先生還記得太皇太後的父親嗎?”

晏先生頷首,旋即便跟陳凱之說道:“記得,此人實是古怪,不知是否已經亡故了。”

陳凱之道:“是啊,那太皇太後自稱自己也不過是任人擺布的棋子,可她的父親,到底在哪裡?朕本以為,現在太皇太後已被誅除,一切陰謀詭計,俱都大白天下,這楊老賊勢必會回關中,與楊氏共存亡,可誰料到,從錦衣衛和明鏡司的奏報來看,長安那裡,並沒有出現和楊老太公年紀和地位相仿之人,由此可見,此人要嘛真的已經亡故了,要嘛,就還藏匿在某處地方,甚至,堂而皇之的,是某一個人,可是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處心積慮,布置了這麼多陰謀詭計,到底要的是什麼呢?一個人絕不會無端做如此深遠的密謀,這個人,還真是可怕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