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獲得諾貝爾獎,最近幾年也是比較少見的呢。”
“以前不是還討論過楊振寧和李政道,要不要回來的話?這下子啊,情況就不一樣了。”
“情況最不一樣的還是經費,楊銳要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得給了吧。”
“不給也不行吧,說不過去,他是給手底下人要教授的名額吧。”
“十個教授?”
“算上他自己的,聽說要十三個。”
“簡直開玩笑,到哪裡給他們勻13個教授出來,北大的副教授們能行了?”
“所有人家才要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編製全部得另算的。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他不是要什麼給什麼。楊銳這就是科學界的女排了。”
大轎子車上,一群學者繼續聊著未完的話題。
對他們來說,這確實是最近些年,最重要的事了,或許是改變所有人的大事。
未來幾年的經費變化,編製的變化,甚至學科的變化,可能都要由此發生變動。
葛興邦等人坐在前麵,耳朵聽著,並不吭聲。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情況也是如此的複雜多變,聽聽其他人的想法,不算是壞事。
車隊在黑夜中緩緩前行,漸行漸遠。
突然,有人喊了一聲:“怎麼還沒到?”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跟著問:“怎麼走了這麼久了?”
“走錯路了吧。”
“咱們是往北大去的吧,早該到了。”
一車的人鬨哄哄的。大家都是惜時如金的人,不是有牽扯到經費的大事,誰願意浪費時間在車上呀,走錯路而浪費時間,更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司機不得不解釋,道:“今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前麵壓車壓的厲害,不知道是不是出了車禍。”
“實在不行就走過去了。”有教授站起來走到車頭的位置,眉頭皺的深重:“這些車都不走啊。”
“還有一段呢,您走過去也得好久。”司機陪著笑。
“再過不去,就不去算了。”在前麵的教授再發了一句牢騷,也就罷了,這年頭,拿著方向盤的,可比拿粉筆頭的尊貴的多。
車輛繼續緩行,窗外卻是漸漸的傳來聲音。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口號式的喊聲,形成了聲浪,一叢叢的傳過來。
“女排的口號?”有人疑惑的叫了一聲。
“給楊銳的口號。”坐在前排的某教授,卻是冷冷的給糾正了一句。
“楊銳……開玩笑的吧。多少人都不知道諾貝爾獎是什麼呢。”邊虎的小師弟首先不願意了,連忙站了起來,似乎想著否定一句,就此消弭諾貝爾獎的影響。
然而,這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更多的口號從外邊,湧入了車內。
“楊銳”一詞,也漸漸的飄散了進來。
甚至,隱隱約約的聽到,有人在胡亂的高喊著萬歲。
邊虎的小師弟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邊虎暗自歎口氣,拉了一把他的衣角,將他給拉的坐了下來。
小師弟不解的看向邊虎。
“他們不懂諾貝爾獎,但他們知道世界第一就行了。”邊虎壓低了聲音,在小師弟耳邊說了一句。
比起年紀輕輕不諳世事的師弟,邊虎太知道第一的威力了。
第二無人問津,第一譽滿全國,早就在體育界,軍事屆乃至於學術界彌散了,所謂的高考狀元,戰鬥英雄,奧運冠軍,皆是如此。
雖然確實有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諾貝爾獎是什麼,但是,有央視連篇累牘的轟炸,再艱難的詞彙都能灌輸入觀眾的腦子裡。更重要的是,觀眾們並不需要確切的概念,他們更需要得到的,是那種勝利的情緒。
讓中國立於世界之林,這不止是一種說辭或者期待,更是現實的需求。
乒乓球、女排,奧運許海峰等等耳熟能詳的名字,都已不再是單純的名字了,而是人民渴望的符號。
而諾貝爾獎所蘊含的價值,經過央視等媒體的講解之後,更是引爆了10月5日的黑夜、
車,走的更慢了。
快到北大校園的時候,更是水泄不通。
“下車步行吧。”不知是誰號召了一句,學者們紛紛走下了車。
寬闊的馬路上,擠滿了來自各校的學生,工廠的工人,以及本地的居民。
大家有的在興奮的聊天,有的在高喊口號,試圖組織一支新的遊行隊伍,更多的人,隻是敲響手裡一切能夠敲響的東西,臉盆、飯盆、鐵鍋、痰盂……
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學者們互相看看,儘皆失色。
他們在車上的時候,還感受不出來,此時下了車,才體會到了這種濃濃的勝利的氣氛。
“楊銳是世界第一!”
“中國生物,世界第一!”
“北大生物,世界第一!”
旁邊,猛的有人吼了一嗓子,附近就全亂了。
那些組織了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的小隊伍,齊心合力的喊出口號,然後就會得意洋洋的看向四周,有類似規模的隊伍,就會喊出現編的其他口號,整個流程,就像是軍訓時的拉歌似的。
群眾玩的無比的開心,學者們擠的是滿頭大汗。
終於進入到北大校園,卻見周圍是更多的人,更吵的聲音,更亂的環境。
邊虎眼睜睜的看著一名學生,一隻手舉著麥克風,一隻手抓著白酒瓶,騎到音響上,高聲道:“各位同學,各位老師,社會各界的朋友,我今天真高興,我做過知青,當過工人,刨過地,放過牛,當過木匠,做過車把式,我平生最高興的兩件事,一件是通過高考,上了大學,一件事是今天,看到我們北大的楊銳,得到諾貝爾獎,我覺得,我上大學,就是為了看楊銳得獎的!”
“好。”下麵的學生,就像是演唱會的觀眾似的,配合的完美無缺。
“借著酒勁,同學們,讓我再賦詩一首:冬雪未至獎先至……”
不止邊虎看的目瞪口呆,大部分學者都看傻眼,聽傻耳了。
“蔡教授,楊銳呢?”老譚使出渾身解數,才算是走到了前麵。
蔡教授使勁咳嗽一聲,道:“好像不在實驗室裡。”
“啊?不在?”
“不在。”
沒等老譚說什麼呢,葛興邦先是質問道:“楊銳人都不在,也不通知一聲,叫我們跑這麼遠冤枉路?他這就當自己是大腕了嗎
?”
蔡教授瞄了葛興邦一眼,道:“我本來想要通知的,後來,科委和科院的幾位領導提出要做個慶祝的計劃,就請我們一起來了,就在我們北大的會議室談,不算冤枉路。”
葛興邦一陣目眩,問:“慶祝什麼?”
“慶祝楊銳獲得諾貝爾獎,我們科學界總得有所表示吧。”蔡教授嗬嗬笑兩聲,道:“咱們按部就班的做事就行了,其他學科也會派代表過來的,物理化學的,中文的外文的,各個院係一分,沒有多少時間給我們單獨做慶祝的。”
蔡教授的話裡帶著體諒的感覺,卻讓葛興邦的心裡拔涼拔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