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用評書的說法,馬喬利此時的心情,大約是“心神俱裂”。
楊銳一口氣做出了兩個G蛋白偶聯受體的項目是什麼概念?其難度大約是連續進行兩次諾曼底登陸!
王旗水平的科研項目就是這麼恐怖,世界級的實驗室裡,全世界最好的研究者,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知識儲備最豐富的年齡,發起義無反顧的衝擊,每周110個小時乃至140個小時的耗費在實驗室裡,持續三年五年乃至於七八年的時間,用掉海量的經費,采用世界上能夠生產出來的最好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材料,嘗試攻關世界最前沿的,無人挑戰成功過的項目……
組織和發起一場諾曼底登陸,也不過如此了。
與諾曼底登陸最大的不同,除了研究者們不必犧牲生命以外,是嘗試做G蛋白偶聯受體的實驗室的成功率更低。
諾曼底登陸是兩個角逐方的戰爭,而G蛋白偶聯受體的敵人不僅是項目本身,還有許許多多的類似項目的挑戰者,由此產生的後果,是每一個世界級實驗室都要竭儘全力,爭取勝利。
上千萬美元的經費,對於任何一所實驗室來說,都不是能夠輕易放棄的。
所以,一旦決定參與到某項目中去的時候,每個實驗室都是有著相當把握的。而且,不論他們的把握有多大,都得竭儘全力才行。
馬喬利很難想象,離子通道實驗室是如何在竭儘全力的完成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構象之後,又完成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晶體結構,接著又完成了G蛋白偶聯受體的三維結構……
如此算來,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實際上是一連進行了三次諾曼底登陸!
“楊銳先生,我能看看三維結構的論文嗎?”馬喬利追著楊銳的腳步跑。
楊銳笑一笑,說:“你馬上就能在《科學》上看到它了,對方答應我會安排在最新一期裡。”
插隊是獨屬於高端學者的待遇了。
正常的學者投稿,通常需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在期刊上發表,所以後來的學者都習慣於先將論文發表在網上的數據庫裡。
而在80年代,還沒有網絡數據庫的情況下,提前發表就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減少爭執,但要達成此點,卻不是期刊社的編輯點頭就可以了。
期刊社的編輯本身是不會對論文做評審的,越是高端的期刊,就越是注重同行評審的作用。同行評審是由三名學者審查一位投稿者的文章,而學者們在非研究事務上,總是習慣於拖拖拉拉。
換言之,一名學者若是想要插隊的話,他首先得說服期刊編輯,再由後者說服同行評審的三名學者,以最快的速度審閱了該論文,才有快速登陸期刊的可能。
對於《科學》這樣的期刊社來說,能說動編輯為此專門去催促評審的學者,屈指可數。
也是楊銳現在的論文太重要了,以至於各方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進行處理。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發表到《科學》上的論文,又有幾篇是不重要的?
馬喬利嘴角抽動了兩下,道:“我是想趁著還在中國的機會,能好好的看一看……”
“這個不合規矩。”楊銳搖搖頭,他這一次的目標是刷瑞典代表團的聲望,並不是馬喬利一個人的,沒必要為此冒險。
“我也知道這個要求不合規矩……”馬喬利頓了一下,迅速接上,道:“200萬美元的零要求捐款,隻要您給我看您三維結構的論文。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的要求。”
馬喬利不再說舉薦之類的話了,如此一來,差不多是真的白給200萬美元了。
他的想法也很清晰,如果楊銳真的一口氣做出了晶體結構和三維結構,G蛋白偶聯受體現階段的所有問題就解決了。
解決了一個係列問題,這可真的是大事。
不扯彆的,至少在醫藥產業界,這樣的研究起碼價值千億美元——當然,馬喬利還是受到了時代的局限,1000億美元的產值相對於G蛋白偶聯受體產生的價值來說,簡直是侮辱。
不管怎麼說,馬喬利手裡的200萬美元,總是要給出去的,他並不是實驗室型的研究員,爭取來的200萬美元,本來就是為了諾貝爾獎事務做準備的,而他到目前為止,見到的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物,就是楊銳。
即使楊銳不接受他做舉薦人,馬喬利依舊沒有放棄的意思。
楊銳有種聲望刷滿了白領物資的感覺。
他站定了看了會馬喬利,問:“捐款是哪個機構發出的?”
“洛克菲勒基金會。”馬喬利又補充了一句:“非常乾淨。”
楊銳的眉毛挑了一下,雖然經常有陰謀論者,喜歡談論洛克菲勒、羅斯柴爾德雲雲,但在科研界,洛克菲勒家族的名聲確實稱得上乾淨了,比大多數國家的國家項目都要乾淨的多。
而且,中國已經有接受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先例了,協和醫科大從洛克菲勒基金會手裡拿錢,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了。洛克菲勒基金會重金資助的大學也不僅於此,洛克菲勒大學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專業大學,由近百個相關研究所構成,世界排名常年前10,號稱有2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我考慮一下。”楊銳依舊沒有允諾。
馬喬利無奈點頭,又跟了楊銳兩步,問:“我再想找您的話,還到實驗室裡來嗎?”
“到學校吧。”楊銳微笑露齒,說:“學校開學了,有些手續得我去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