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諾大的金鑾殿回蕩,隻是所宣讀的內容讓人窒息。
不管是林晧然主動出擊的魄力,還是其戰事布局的精妙,亦或者是所取得的戰果,這都衝擊著在場所有人的神經。
在所有人都以為林晧然隻會嚴防死守俺答大軍的進攻,結果林晧然卻是主動出擊,打得俺答率殘部而逃,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陳洪將內容朗誦出來後,亦是暗暗地吐了一口濁氣。
這一份捷報來得實在是及時,在徐黨質疑林晧然的軍事才能之時,卻是一個響亮的耳光驟然響了起來。
蒙古騎兵固然厲害,但華夏亦是不弱,林晧然更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縱之才。早前大明之所以屢屢龜縮於城中,主要還是那邊將領貪生怕死,楊博等人亦不過是平庸之徒。
現如今,這份捷報說明了一切,縱使是俺答親率十萬大軍來犯,林晧然及他管理的邊軍亦會讓俺答吃敗仗灰溜溜地離開。
至於大明主動向俺答求和,主動送糧讓俺答乖乖離開,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拔營而逃?”
趙貞吉深知自己的方案已經得到隆慶的認可,此次可謂是勝券在握,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捷報內容,顯得難以置信地瞪起眼睛喃喃地道。
雖然他早在四川老家之時,便知道林晧然確實有兩把刷子,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隻是年輕人的銳氣足,這瞎貓撞死耗子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卻不是林晧然真是什麼百年難得一見的軍事奇才。
亦是如此,他打心底不認為林晧然是俺答的對手,甚至因為林晧然的驕傲輕敵而將第一天險的居庸關拱手讓人,故而才拋出了剛剛這個居中議和的方案。
卻是誰能想到,現在竟然傳來林晧然輕鬆重創俺答十萬大軍的捷報,心裡感到了一陣的震驚和荒謬的感覺。
“曰靜兄,我還是低估若愚的軍事才能了啊!”郭樸的目光從陳洪身上收回,心裡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地道。
儘管他對林晧然一直都很信任,亦是充分地肯定了林晧然的軍事天賦,此次由林晧然坐鎮居庸關可謂是固若金湯。
隻是他卻從來都沒有想到林晧然會將興兵十萬前來的俺答打得流花落水,萬萬沒有想到林晧然竟然能創下如此的驚人戰績,這簡直就是大明當之無愧的軍神。
“林閣老當真是天神下凡!”
殿中的官員從最初的震驚中醒悟過來,雖然他們的心情很是亢奮,但亦是頗為驚訝林晧然如此的壯舉。
在曆年以來,大明都是防守成功便是勝利。哪怕蒙古騎兵打進關內,亦是龜裂在城中,更彆說是要出關作戰了。
隻是林晧然卻是看準機會主動出擊,在他們還在這座金鑾殿中爭執是戰是和之時,林晧然已然是以雷霆之勢將俺答打回了大草原,亦是彰顯了華夏的國威。
當然,現在的朝堂不乏林晧然的“迷弟”,不說蒙詔、王時舉和陳經邦等一幫子弟,像楊富田、寧江等人對此都覺得是理所當然。
正是如此,麵對著這個突如其來的八百裡加急,大家在感到興奮的同時,亦是佩服於林晧然的那份軍事才能。
趙貞吉是一個心高心傲之人,麵對著如此打臉的事情,卻是當即提出質疑地道:“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會發生?會不會是林閣老謊報軍情!”
啊?
殿中的官員聽到趙貞吉這個論調,不由得紛紛驚愕地扭頭望向趙貞吉。
不說林晧然的人品一直值得信任,這謊報軍功的現象固然存在,但地位越高越不可能搞這種能輕易被戳穿的小把戲。
而今的林晧然是地地道道的閣臣,還兼著含金量頗重的兵部尚書,這種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更不可能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隻是如今,這位南京禮部尚書竟然質疑林晧然謊報軍情,質疑本朝最有權勢的閣老造假,卻不知真是林晧然膽大妄為還是這位南京禮部尚書犯了臆想症。
“這個豬隊友嗎?”
大理寺卿聽到趙貞吉的公然質疑,心裡卻是沒有半點欣喜,而是扭頭望向顯得滿臉正氣的趙吉貞,心裡不由得一陣腹議道。
“趙大人,林閣老乃我文華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豈能容如此質疑!”
“趙尚書,不知你是說這份軍功不可能,還是當真認為我們明軍無戰報韃子?”
“趙大人,你的心是向著大明還是向著韃子,竟然在皇上麵前說過如此混賬的話!”
……
話音剛落,朱衡等高級官員紛紛站了出來,卻不想這位德高望重的趙吉貞卻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故而顯得十分憤怒地質問道。
剛剛想要扯後腿則罷了,而今還在一味地質疑。
不僅將矛頭指向居功至偉的林晧然,而且他的心術明顯不正。似乎大明邊軍不是一敗塗地便不正常,華夏理應受韃子欺淩般,這位南京禮部尚書簡直就像是韃子的走狗。
正是如此,趙貞吉的此舉宛如是點了火藥桶,過半的高級官員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南京禮部尚書趙吉貞。
這……
張居正亦是扭頭望了一眼趙貞吉,眼睛充滿著複雜之色。
儘管他跟林晧然所處的立場完全不同,但他心裡還是希望林晧然能夠帶領邊軍守衛好居庸關,更是希望林晧然能夠打退韃子。
卻不曾想,這位德高望重的南京禮部尚書似乎不這樣想,竟然對著這一份用將士鮮血換來的捷報提出了質疑。
如果有得選擇的話,他更願意跟眼前這位德高望重的南京禮部尚書劃清界限,而不是跟著這麼一號人結盟。
“趙尚書,不知你有何憑據,竟然如此質疑上官,莫不是收受了韃子的好處不成?”陳以勤亦是憋了一肚子氣,當即便是厲聲質問道。
雖然他跟趙貞吉是同鄉不假,二人更有著私交,但是在大是大非和原則麵前,卻是選擇堅定了自己的立場。
咦?
殿中的中立派官員看到陳以勤已然不再顧及同鄉的情誼公然對趙貞吉發出質問,知道這事真的觸怒了曆來低調的陳閣老。
隻是亦不怪陳以勤如此憤怒,一個從南京過來的小小南京禮部尚書主動挑起派係爭端亦就罷了,竟然還公然質疑林閣老謊報軍功,簡直就是在挑戰林黨中人的底線。
趙貞吉沒有想到“小輩”陳以勤亦是如此對待自己,隻是他心裡有著屬於他的傲氣,當即便陰沉著臉道:“陳閣老,老夫手裡雖然沒有證據,此事著實過於匪夷所思,還請老夫恕難相信!”
這……
殿中的官員聽到這個論調,特彆看出趙貞吉明顯是要倚老賣老,卻是不由得暗暗感到了一陣頭痛。
按常理,堂堂的閣老不會犯謊報軍功的低級錯誤。隻是朝廷想要證實這個事情,卻是前去居庸關核實,而此舉無疑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明明是一場天大的喜事,結果被趙吉貞如此質疑,讓很多官員亦是突然間興奮不起來,目光複雜地望向這個沒事找事的南京禮部尚書。
“嗬嗬……當真是笑話,你信與不信跟朝廷何乾?”郭樸冷冷地說了一句,而後對著隆慶認真地拱手道:“今三軍用命,斬殺敵首一萬多級,令賊首俺答摔殘部逃回大漠,請著令犒賞三軍!”
咦?
朱衡等官員眼睛不由得微亮,發現他們還不用搭理這位倚老賣老的南京禮部尚書,轉而一起朝著龍椅上的隆慶請命道:“請皇上著令犒賞三軍!”
啪!啪!
趙貞吉原本還有些沾沾自喜,隻是郭樸的話讓他仿佛被扇了一個耳光般,而跟隨請命的滿朝官員更是讓他的臉感到了一陣疼痛感。
特彆他發現不僅是林晧然那邊的一眾官員進行請命,甚至連徐黨中的官員亦是附和,頓時有一種自己才是小醜的明悟。
“請皇上著令犒賞三軍!”徐階複雜地望了一眼趙貞吉,亦是跟著拱手請願道。
雖然他跟林晧然是水火不容,更是希望林晧然丟掉居庸關而被問責,甚至希望林晧然直接死於居庸關,但唯獨不會質疑這份捷報的真實性。
不說他不相信跟自己鬥得死去活來的林晧然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憑林晧然那份逼得自己走向懸崖的心計,給那幫韃子重創根本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
正是如此,他卻是沒有理會那個自作聰明的趙貞吉,而是選擇維持自己首輔的體麵跟著進行請願。
“請皇上著令犒賞三軍!”張居正等徐黨官員看到徐階站出來表態,亦是紛紛站出來進行響應道。
一時間,諾大的金鑾殿都是官員請願的聲音,所有人都選擇無視了趙貞吉的質疑,卻是選擇無條件都相信林晧然。
這……
趙貞吉已然顧不得體麵,看著滿朝百官都沒有正眼瞧他,而他已然是海洋中的孤島般,心裡頓時是慌得一逼。
自啟程赴京,他便立下一個“留京”的夙願。雖然知道朝堂的形勢複雜,但他相信憑著自己跟徐階、郭樸和陳以勤的私交,留京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會成為朝堂的弄潮兒。
隻是誰能想到,這才剛剛主動介入朝堂的鬥爭,結果被現在狠狠地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甚至是狠狠地栽了一下大跟頭。
以現在的形勢,不說自己想要留在京城謀求入閣,恐怕自己南京禮部尚書的位置都不一定坐得穩了。
隆慶自然不會相信林晧然會謊報軍情,當即便是從善如流地道:“準奏!此事由內閣商量,給朕一個方案!”
“臣遵旨!”徐階等四位閣老當即便是領命地道。
這裡其實暗藏著一個小小的問題,麵對如此的戰功朝廷自然是要犒賞三軍,但大明的財政已然又得繼續吃緊。
隻是不管如何,大明取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勝利,很多官員都看到大明正朝著富強的方向穩步前進。
次日上午,林晧然率部從居庸關返回,很快回到了順天府地界。
順天府的百姓得知林晧然打了一場大勝仗,當即自發在沿途準備了香案和酒食,恭請著經過的將士們享用。
“草民拜見相爺,祝相爺身體安康!”
儘管林晧然一直躲在馬車中,但沿途百姓們對著馬車亦是紛紛下跪,周圍的人群宛如波浪般起伏,感激著這位給他們帶來安寧和榮耀的林閣老。
石華山、馬芳和戚繼光一起相隨而歸,他們在此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故而亦是被朝廷召回嘉獎。
三人坐在馬背上看著沿途恭敬有加的百姓以及百姓那份發出真心的感激,在默默接受這一份前所未有的榮耀之時,亦是感受到林晧然所擁有的民意。
隻是他們三人心裡都清楚,這些都是林晧然應得的。不說林晧然給大明百姓帶來了安穩,更是通過種種的舉措給百姓帶去了實惠,特彆順天百姓如今已經擺脫了加征的困擾。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並沒有受到外麵的影響,亦是從戰勝的喜悅中拔離出來,卻是知道俺答終究沒有斬除,那麼阻擋華夏崛起的絆腳石依舊存在。
隻是接下來還是得將精力重新放回朝堂,徐階現在得到隆慶的庇護,恐怕現在還不能直接將徐階踢出朝堂。
當然,他現在的聲望再上一個台階,縱使不能即刻將徐階踢出朝堂,那麼他亦不可能繼續留著徐階永遠占在首輔的位置威脅自己。
正是如此,在這一路上他考慮更多是如何除掉徐階,如何將這個華夏的毒瘤給撥除,同時如何將這個偉大的民族帶到世界之巔。
隨著林晧然的隊伍進入北京城,無數的百姓和士子從四方八麵趕過來,迎接這位給華夏帶來榮耀的相爺。
其實不僅是京城擁戴於林晧然,林晧然指揮三軍重創俺答十萬鐵騎的消息已經從北京城傳向了兩京三十省,甚至朝鮮、琉球、呂宋、暹羅等屬國已然知曉。
或許大明王朝沒有明君,但很多人都清楚:大明已經出了一位能文能武的天縱之才,一位能夠將華夏帶向富強的賢相。
三月是一個動蕩的月份,隻是隨著林晧然出塞的精彩一戰,不僅將俺答打得狼狽而逃,亦狠狠地打了徐黨的耳光,一切又悄然地歸於平靜。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