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便是如此,底下總是暗流湧動。
在普通人的眼裡,這隻是兩份可喜可賀的捷報,但在官場卻是牽扯甚多。哪怕本該論功行賞之事,但在政治的各方博弈中,往往會產生另一種結果。
不論是昔日取得大捷反被斬頭的浙直總督張經,還是因守土不力而被推上斷頭台的薊遼總督楊選,他們的生死其實跟戰事的結果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更多還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現在戚繼光和俞大猷取得如此大捷,按理應該是要論功行賞,但事情已經牽扯到了胡宗憲的起複一事上,楊博恐怕是要效仿嚴嵩的做法了。
事情果然不出靳先生所料,“起複胡宗憲”的聲音如同星火燎原般,迅速在士子群體中壯大,形成了一股頗有影響力的請願浪潮。
在第三天的清晨,一大幫士子在東江米巷和西長安街紛紛攔住前往衙門點卯的官轎子,紛紛遞上了“起複胡宗憲”的請願書。
現在東南倭寇已經平定,這幫士子並沒有提出要胡宗憲官複浙直總督的訴求,而是以韃子屢次入關搶掠為由,請求朝廷起複胡宗憲出任北邊總督。
北邊最重要的三位總督分明是:宣大總督、薊遼總督和三邊總督。不過薊遼總督劉燾和宣大總督江東都是有名的帥才,唯有這三邊總督郭乾靠的是資曆和楊博的提攜。
他們似乎深諳“欺軟怕硬”的道理,已經是瞄上了實力最弱的郭乾,故而提出具體的方案:起複胡宗憲出任三邊總督。
對此,很多官員隱隱猜到事情背後有人在推波助瀾,這個事件中存在著政治博弈,卻是令到很多人隻能是裝聾作啞。
胡宗憲有同鄉、同年和舊部在京城,這些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次絕佳的時分,紛紛在背後進行鼓動,試圖讓胡宗憲成功起複。
不過事情鬨到這一步,已然是有著更厲害的人物在主導著這一切。
“果然是董份這個老匹夫!”楊博在暗地裡進行了調查,很快便得知吏部左侍郎董份在背後煽風點火,顯得憤恨地咬牙切齒地道。
雖然嚴黨早已經是樹倒猢猻散,更是被徐階清洗了兩遍,但工部尚書雷禮和吏部左侍郎董份至今都有著很深的嚴黨烙印。
特彆吏部左侍郎董份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這些年收攏了不少的嚴黨的殘餘分子,完全有理由在這個時候拉胡宗憲一把,為將來爭得首輔的寶座尋求助力。
楊博主動到吏部衙門找上董份,直接開門見山地道:“董侍郎,我希望你不要推動起複胡宗憲,算我楊某人欠你一份人情!”
雖然知道董份在背後煽風點火,但他卻不打算跟董份直接撕破臉。畢竟這位吏部左侍郎借職位之便收擾了一批官員,且深得皇上的器重,去年差一點就成為了吏部尚書,是未來首輔寶座的有力競爭者。
董份沒想到楊博這麼快找上門來,微微意外地望了楊博一眼,經過一番權衡得失後,當即便是直接答應下來道:“好”。
楊博搞定了董份之後,直接前往隔壁的正堂簽押房拜訪了吏部尚書吳山。
吳山正在忙碌著手頭的事務,頭亦不抬地回應道:“吳汝貞貪墨之事已然查實,雖然皇上免其罪責,但其不符合老夫的用人標準。”
楊博對這位高風亮節的吏部尚書施予一禮,便是馬不停蹄地找上工部尚書雷禮,雷禮則是乾脆地道:“老夫不會再參與這些爭鬥中去,請回吧!”
在連番搞定這些大佬之後,楊博又前往禮部衙門找上李春芳,李春芳自然不可能會幫吳宗憲,而楊博卻是抱著其他目的而來。
不論是哪個時代,輿論戰都顯得極為重要。
哪怕朱棣明明是要造反,卻是扯上了“靖難”的口號,進入南京城更是假惺惺地先跑去太廟,從而令到自己的造反行為變得合法化。
又是一日,在在士子“複起胡宗憲出任三邊總督”的聲音稍微減弱之時,風向卻是突然驟然轉變,起因是最新一期的《談古論今》發行了。
在這一期的《談古論今》上,時政版塊毅然是:《東南倭事不足誇,功臣名將實乃一幫平庸之徒》。
這一篇時政文章之中,卻是列舉了東南剿倭的種種開支,竟然高達了三百萬兩,作者在文中發出感慨道:“東南能除去倭患,非督帥之功,亦非軍士用命,乃大明億萬百姓稅糧之功也!”
不僅是在剿倭的花費上,文章還指出了東南各地兵員的調配,卻是給出了動用六十七萬軍士的數據,作者又是進行嘲諷地道:“動員幾十萬軍士除去數萬倭人,二十倍於倭人,何功之有?”
《談古論今》已經成為當下京城最有影響力的讀物,隨著這個文章橫空出世,加上所列舉的觸目驚心的數據,當即令到風向徹底轉變了。
“三百萬兩軍費,這哪是打仗,分明是吃銀子!”
“嗬嗬……東南動用了幾十萬大軍,結果才殺了這麼點倭人!”
“戚繼光之流不過如是,不懲罰已經算好了,朝廷為何還要賞賜他們?”
……
士子在知道這些數據後,顯得太為失望。很多人以為胡宗憲沒有什麼功績,甚至俞大猷和戚繼光等人都算不上名將,畢竟他們是動用幾十萬軍士才清剿數萬倭寇。
起複胡宗憲的事情很快就不再是京城輿論的焦點,大家紛紛將注意力轉到了此次東南剿倭的投入上來了,進而討論起剿倭的成功並不足稱頌。
人都是如此,總是好了傷痕忘了痛。
且不說這些數據有故意混淆視聽的嫌疑,他們似乎早已經忘記了,昔日十幾名倭寇便殺至南京城下,而很多城池麵對倭寇隻敢是據城而守,甚至是花費重金請人離去。
正是如此,如此的重大的戰功,卻是給這一張張嘴輕鬆地抹掉。
兵部給內閣的意見很快出爐:戚繼光和俞大猷不宜進行封賞,保留原職繼續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