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方少主,幫助大商力克鬼方,滅殺鬼方陰皇,擊潰了韋顧聯軍,為大商征討天下掃平了最後的障礙。
大商大祭司,親自來到毫城,代表大商力邀方雲成為大商客卿供奉。
方雲考慮到需要玄鳥之羽,自己必須進入大商高層,如今獲得機會,毫不猶豫,加入大商。
其後,大商定都毫城,開始討伐夏桀,方雲率同伴協同作戰,平定天下,建國大商。
天下初定,大商內部為爭奪王位,發生了許多爭鬥,方雲和大祭司攜手,穩定大商局勢,後,盤庚遷殷,大商內部矛盾得到穩定。
大商穩定,國勢逐漸強盛,方雲收婦好為徒,助大商武丁,再次征討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大捷,殷商國力達到巔峰。
國力鼎盛,國泰民安,青銅鑄造技術發展到了頂峰,鑄造出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甗等等青銅重器。
然世事變遷,大商盛極而衰。至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帝辛少年英勇,派大祭司統軍,求老供奉方雲相助向東征討萊夷。自己則攻打南方九苗。
帝辛文韜武略,大商又有中興之兆,大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不過此時,因連年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
大亂也因此而生。
西岐大周,起兵攻商,帝辛倉促間隻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軍隊毫無鬥誌,“前徒倒戈“。
牧野一戰,“血流浮杵“,國內商軍儘墨。
而此時,方雲和大祭司正統領大商精銳二十多萬征討東夷,聞訊立即回援,但意外遭遇到大周攔截,爆發大戰。
大周有神方相助,攔截修士實力極強。
艾瑪、薩爾米耶、忠哥以至於凰三和萊達姆都先後戰敗,化為煙雲,消失在虛空之中。
但最終,方雲跟大祭司聯手,依然擊退了大周神方修士。
牧野之戰失敗,殷都已經十分危急,大祭司提議,用人祭之術,換取無上神力,回救帝辛。
此時,方雲提出異議。
大商的曆史,如同夢境般,在方雲的腦海裡邊過了一遍。
到了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個特彆至極的拐點。
方雲發現,不由自己意誌轉移的,自己已經站在了大祭司的對立麵。
從毫城見到大祭司之後,兩人一直惺惺相惜,共同給大商打下了大片疆土,穩固了大商幾百年國運。
但此時,不知為何,在這事關大商生死存亡的關頭,自己並不同意大祭司的人祭之術。
不知為何,自己還並不同意回援帝都。
一座雄偉的祭祀金字塔上,自己跟大祭司各自站在一邊,遙遙相對,俱都默然。
良久之後,大祭司雙眼之中充滿了憂傷,輕輕說道:“天道不公,何亡大商?”
方雲馬上懂了大祭司的意思。
並且,方雲心中自然而然地,也懂了,自己要想完成瑪雅秘境的任務,那麼此時,就必須說服大祭司。
也就是,此時此刻,方雲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十分奇特的辯論環節。
辯論的要點就是大祭司的這句話,天道不公,何亡大商。
大祭司認為,大商不該亡,天道不公,所以,要用人祭之術,將大商精銳送回殷都,拯救大商。
方雲現在要做的,則是在理論上戰勝大祭司,必須要說服大祭司,讓他放棄人祭。
這樣的戰鬥方式,還真是方雲第一次遭遇。
不過,也就是接到任務的這一瞬間,方雲突然明白了很多東西。
明白了任務之外的許多東西。
史料記載,牧野之戰時,大商神候攸侯喜統領10萬遠征東夷的殷軍主力和“人方”“林方”“虎方”3個忠於商朝的方國的15萬人,一共25萬人,曾經想回援殷商。
但最終,這支隊伍不知所蹤。
大夏紀之前,就有史學家提出假說,認為瑪雅文明正是這支大商大軍遠渡重洋,建設起來的神秘文明。
而方雲接觸到曆史去看,可能最終,這支大軍,真的成為了瑪雅文明。
自己現在,正在十分關鍵的曆史拐點上。
也就是,這支隊伍需不需要回去援助的拐點上。
自己之所以會麵臨這個十分奇葩的任務,其根本原因,可能還在於,曆史上的這個時候,大祭司曾經單獨站在這瑪雅金字塔之上,思索了許久許久。
當時的大祭司,極有可能也能用人祭之術,將大軍送回殷都跟西岐大周傾力一戰。
最終,大祭司選擇了放棄大商遠遁他鄉。
然而,這個選擇,極有可能成為大祭司一輩子也難以放下的心結,一輩子也在懷疑是不是錯誤的選擇。
此時,方雲接到這個舌戰大祭司的任務。
就是要幫大祭司把這個心結打開,看看他的選擇是否真的錯了。
舌戰大祭司!
其實也就是跟大祭司來場辯論賽。
大祭司發布這個任務之後,就雙目炯炯地看著方雲,等待著方雲的觀點。
辯論!
這個方雲並不陌生,記得初中那會兒,語文老師就是一個辯論高手,曾經就組織過班級辯論賽,而論題,如今方雲還記得十分清晰,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此時,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在瑪雅秘境之中,接到這麼個奇葩的辯論任務。
心中飛快回想辯論賽的一些要點,方雲的心中逐漸安定下來。
無論大能前輩先祖們多麼的睿智,多麼的能言善辯,但是,他們畢竟趕不上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
他們怎麼也不會知道,到了後世,各個學科已經分得無比的細致,怎麼也不會想到,關於辯論,還有許多技巧和規則。
方雲肅然而立,語氣莊重而沉穩地開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何來不公?”
本來吧,大祭司需要方雲解釋的,乃是天道為何要亡大商,天道不公不過是一句埋怨,或者是一種不甘。
誰知,方雲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從第一句就給他駁斥了。
大祭司有些發愣。
而且,方雲口中這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讓他感覺好生深奧,好似其中蘊含著難以想象的深厚哲理。
方雲的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彆好,也不對誰特彆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大祭司覺得有些道理。
但問題來了,天地既然沒有不公,那麼大商之亡,豈不是就是公平的?
大祭司感覺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味道。
他需要的答案,乃是自己應不應該用特殊手段把大軍送回去。
他需要驗證的是,自己沒有把大軍送回去,是不是錯了。
誰知這位居然給了他一個十分模糊,而又讓他無法反駁的奇特答案。
一時半刻,大祭司產生一種有萬千理由,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
愣了半天,大祭司這才收拾心情,有些沉悶地說道:“這麼說來,你是不打算阻擾我,既然天地對誰都一樣,那麼我用人祭之術,召集隊伍返回殷都,也是理所當然了。”
方雲又肅然說道:“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句話,又是《道德經》內的名言,跟第一句環環相扣,說的都是差不多道理,但其中蘊含的意義卻又更進了一步。
《道德經》可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更加重要的是,《道德經》可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就是道門聖典。
其中的一些道理,自然有著奇特無比的說服力,自然帶有道意光環。
大夏紀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殷商時期,這部經書根本就沒有問世。
大祭司從來就不知道後世還有如此傳世經典。
方雲連續兩個奇特無比的觀點,頓時讓大祭司陷入一種高山仰止,不知該從何處辯起的感覺。
看著方雲,大祭司現在的感覺就是,這個後輩真的是高深莫測,理論之精妙,看待世界之透徹,讓自己自歎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