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二章 分化瓦解(中)(1 / 1)

能在這個時候進宮的自然都是朝庭的重臣,而這些人幾乎全部把目標對準了李承乾,讓他倍感壓力。

雖然以前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但李承乾並沒有意識到這代表了什麼,今日經過老頭子的指點,他已經意識到,這一種奪權,一種傾軋,雖然在他眼前的這些人和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這卻不是一個好兆頭,假以時日必成大患。

意識到這一點後,李承乾並沒有再執拗下去,果斷選擇老頭子的建議,分化他們,讓他們不要有機會針對自己。

於是乎在裝出吸取教訓的表情之後,李承乾看著眾人說道:“朕打算繼續派兵西進,自大食國的背後發動一場襲擊,爾等覺得如何?”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眼下已經有四十餘萬部隊在境外駐紮,國內空虛,若再派出部隊,萬一有事情發生,隻怕悔之晚矣。”馬周聽了李承乾的算之後,臉色大變,極力勸說。

而蘇烈等軍方將領則眼前一亮,上前數步說道:“陛下,馬大人危言聳聽了,我大唐儘為百戰精兵,一個大食隻需再有五萬人馬必可將其滅國。”

“此事隻是朕的一個想法,你們回去準備一下,有可能的話弄一份報告出來。”李承乾可不想馬上就做出決定,之所以這樣說不過就是想要分散一下眾人的注意力而已。

不過蘇烈等人卻不這樣想,畢竟眼下已經沒有什麼大仗打了,邊境上太平的幾乎可以背著錢到處走而不愁被人打劫,長此以往軍功什麼的能不能弄到不說,很可能軍費都會被裁掉一部分。

所以軍方聽說有仗可打自然是興高采烈,而那些文官則不然,相比於打仗,他們再喜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治理好國家,使稅收多增加一些,使百姓再多生育一些兒女,又或者再多出幾書,這些才是文官們喜歡的。

矛盾因為李承乾的一個想法自然而然的在文武兩撥人中間挑起了一個可以讓他們討論的話題,打與不打,好處與壞處,各自回去商討去好了。

這是李承乾第一次有意識的在挑起文武之間的矛盾,雖然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但並不如這次一般刻意。

是夜,老頭子沒有回城,李承乾估計這些老頭子怎麼也得在外麵樂嗬幾天,為了不讓長孫皇後著急,他特地派人去通知了一聲,說明了白天的情況,末了又派了從醫學院擔調了一批醫生,安排他們第二天去華清池的事情,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時間也基本上到了午夜。

接下來幾天,李承乾仔細觀察著朝中官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因為有了老頭子的教誨,還真被他看出了一些門道。

以此之前他不管做什麼都是憑著自己的心意,覺得隻要是為大唐好,隻要是對百姓有益處那就去做,並未觀察過那些官員的反應,而現如今因為出發點不同,他立刻就發現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雖然表麵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當某件事情觸及到一些人的集體利益時,這些人便用跳出來反對,另外還有就是一些喜好名聲的家夥,甚至不管什麼事情都會跳出來反對一下,用來表示自己的存在也好,賺取名聲也罷,總之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此種發現讓李承乾更加確定了老頭子的話,也知道了今後應該如何去‘離間’這些已經快要抱在一團的臣子。

而就在李承乾不斷總結經驗的時候,一封電報被送到了他的手中,看過之後頓時讓他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電報的內容大致如下:尊敬的大唐皇帝,我是大食國的皇帝,我們國家在你們的不斷進攻下已經舉步維艱,沒有能力再打下去了,而且今年我們這家受了災,百姓已經快要被餓死了,實在沒有能力繼續與大唐為敵,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想要投降,如果不能投降的話,那就給我們來一點糧食。

這都什麼和什麼?丫的沒有糧了跟老子有個毛的關係!反反複複將電報從頭到尾看了好幾遍,似乎想要確定是不是薛仁貴在跟自己開玩笑。

一刻鐘以後,第份電報再次被送來,這一次是薛仁貴拍出來的,著重說了前一封電報乃是替大食人轉發的,對麵的大食人已經打不下去了,每天裝死狗,守在木鹿城既不退走,又不還擊。

薛仁貴帶人打過去,他們就在城裡縮著,你愛怎麼打怎麼打,想進城就進城,反正老子不抵抗,就算把刀架在脖子上也一樣。

這樣的情況是薛仁貴始料未及的,本來他們是將這些大食人當成練兵的靶子在用,可人家都不抵抗了,再打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另外還有就是這些大食人也夠無恥的,兩國正在交戰之中,竟然有臉來要救濟,這不是扯蛋麼,就算是再不要臉的人也乾不出這樣的事情吧。

李承乾看著手裡的情報一時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回複,索性等到第二天拿到了朝堂之上。

這下子,正在討論是否要從背後進攻大食的群臣一下子又炸了,那些文官說什麼也不同意繼續打下去了,甚至主張送一些糧食給大食人。

這是典型的吃裡扒外,軍方絕不容忍這樣的行為,於是以李績和蘇烈為首的軍方代表與文官據理力爭,說什麼也不同意他們的要求,而且力主要借此機會將大食徹底打下來。

既然已經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那麼就老老實實當順民好了。

而文官卻不這樣看,不管是於誌寧還是褚遂良、許敬宗,甚至是馬周,沒有一個同意馬上進攻大食的。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破地方就是個拖油瓶,打下來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得不到任何好處不說,反而要經濟救濟他們,這對大唐來說就是一個負擔。

於是乎,軍方與文官再次爭論了起來,正方與反方你方唱罷我登場,鬨的好不熱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