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背大兄這次也可以算是孤注一擲了,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他所麵臨的都將是失去一切。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也使得某些人對他的印象起了一些變化。
能夠做到一切,足以說明山背大兄的心裡還是以倭國為重的,為了這個國家他可以放棄一切,而相比較來說,秦吉勝的做法就有些落了下層,自私、獨裁成了他留給所有人的印象。
不過,這些事情隨著山背大兄交出兵權的那一刻,都顯的不是那麼重要了。
……
欽陵的十萬鐵騎駐紮在倭人百萬大軍的對麵,彼此間有著十裡的緩衝距離,不過這段距離對於靺鞨騎兵來說,幾乎可以算做沒有。
此時的欽陵並不知道倭人已經統一了思想,當然,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會在乎。
十萬大軍枕戈待旦,為了就是畢其功於一役,現在兩軍對峙,正好到了決戰的一刻。
“大都督,倭人集百萬大軍與我們對峙,您可有什麼指示?”黑齒常之趁著夜色來到了中軍,見到了正在拿著一本兵書品讀的欽陵。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常之,本都督相信你的能力。”欽陵放下手裡的書,言語間微有調侃之間。
黑齒常之倒也沒中欽陵客氣,嗬嗬一笑渾不在意的抱了抱拳:“大都督,如此信任末將,末將不勝榮幸!”
“哈哈……”欽陵直到此時才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常之啊,你這家夥忒不地道,明明自己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卻要跑來故意為難我這個大都督,實在不當人子。”
“大都督到了這個時候您還有心思開玩笑,末將是不是應該很高興?”黑齒常之再次被調侃之下倒也沒有生氣,隻是無奈的苦笑了一下。
“這有什麼,正麵一戰不正是我們需要的麼?隻要打過這一仗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長驅直入,將整個倭國徹底從地圖上抹去。”欽陵指了指一旁的座位讓黑齒常之坐下。
仗打到現在這個樣子,雙方全都失去了改變戰術的機會,而這樣的對峙對大唐又是有利的,欽陵自然是放鬆的很。
不過黑齒常之卻不這樣認為,坐下之後看著欽陵皺著眉頭說道:“大都督,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此前我們所有的戰鬥其實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繳獲,而所謂的繳獲也都是一些倭人的破爛。”
“是麼?這個我倒是沒太注意到。”欽陵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有些嚴肅的說道:“你不會是懷疑倭人在丟了半個國家之後,還在保留實力吧?”
“我聽說咱們大唐一直在對倭國輸出武器裝備,可是你看,仗打到現在卻沒有任何一件有大唐生產標識的武器裝備出現,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麼?”黑齒常之也是在無意間才發現的這一點,而發現之後,便立刻來了欽陵之裡,沒有多耽擱一刻鐘。
欽陵聽到這裡大致上也猜到了他想要說什麼,雙眉也不禁微微一皺:“你的意思是倭人把自己的主力部隊全都藏起來了,根本沒有拿出來與我們交戰,為的就是使我們輕敵,然後在最後拿出來與我們決戰?”
“是的,我就是這個意思。”黑齒常之點了點頭:“倭人打了這麼多年仗,不可能一點戰略戰術都不懂,仗打成現在這個樣子並不像傳說中的他們,所以我覺得他們是在故意保存實力,給我們一個虛弱的假像,若是我們真的大意了,很有可能會被他們一個反擊徹底打垮。”
“嘶……”欽陵倒吸了一口冷氣。
黑齒常之所說的一切並不是不可能,欽陵認為如果自己在明知自己不是敵人敵手的情況下,最可能采用的戰術應該也是這樣。
先示敵以弱,然後積蓄力量,等到了戰爭的最後,當敵人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再全力一擊,將敵人徹底打敗。
隻不過這一招需要在前期負出極大的代價,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用得出來的。
想到這裡,欽陵皺眉對黑齒常之問道:“常之,你的這個推測有多大的把握?”
“大都督即然已經相信了末將的判斷,何必還要再問。”黑齒常之默默與欽陵對視著,神情前所未有之嚴肅。
大唐此前向倭國輸送的武器可不少,就算是倭人打了這麼多年的戰爭,也不可能消耗的一點不剩,而且戰場之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任何一點大意都會讓己方萬劫不複。
所以既然想到了倭人在示弱,那麼就隻能當成倭人在開始的時候就把所有的來自大唐的精良武器全都藏了起來,現在全部拿出來使用。
雖然這些武器並不如欽陵他們現在裝備的武器先進,可是如果數量太大,依舊會給他們造成傷害,很有可能會讓這次跨海東征徹底失敗,這是欽陵和黑齒常之絕不想看到的。
欽陵默默的思考著一切,他與黑齒常之不同,作為此次跨海東征的行軍大總管,他必須考慮全局,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可能就放棄眼前已經取得的大好成果。
他不能畏縮不前,這樣會引起軍心動蕩;他又不能貿然出擊,因為他的命令關係著十萬大軍的生存與死亡;當然,他更不能下令後撤,眼下這個情況如果撤回去,不說有沒有麵皮,就是他自己都有些惋惜現在取得的戰果。
想到這裡,欽陵不由一陣頭大,看著黑齒常之說道:“先準備吧,必須按照倭人有隱藏實力來作打算。”
“問題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有多強大的實力,如果隻有十到二十萬主力軍,我們還可以應付,如果是更多那就不好辦了。”黑齒常之苦笑著搖搖頭。
“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欽陵繼續追問,他不相信黑齒常之會在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情況下來找自己。
而事實證明,欽陵的猜測是對的,就在他問完之後,黑齒常之有了那麼一絲的猶豫,然後才一字一頓的說道:“末將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兵增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