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極寺前,眾僧雲集,侍衛遍布。
今日乃是慧園大師離開長安城的日子,如今佛家的事情已經有了定論,佛家轉危為安,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是時候回到少林寺了。
“大師好不容易才來長安城一趟,何不多停留一番,讓朕多做一番地主之誼。”李世民出聲挽留道。
這當世有資格能夠讓李世民親自相送的人不多,而慧園大師乃是李世民的恩人,又是佛家的領軍人物,又擔任著說服佛家接受自救方案的關鍵,這才讓李世民格外的看重。
“多謝陛下的盛情款待,老衲多有打擾,此去回去少林,還有一眾佛家正在等待老衲的消息,實在不變在長安城停留!”罔極寺前,慧園大師雙手合十道。
“大師,一路順風!”李世民見多次挽留不得,這才依依惜彆道。
“老衲告辭!”慧園大師回去還要大費口舌說服眾僧,早已經歸心似箭,而且自救方案那可是關係佛家的未來,正如亡羊補牢一般,自然是越早補上窟窿,就能越早安全。
“恕不遠送!”李世民揮手道。
“大師,一路平安!”
眾僧紛紛相送道,慧園大師前來長安城可是應邀來化解佛家的危局,如今佛家已經安全,眾僧自然也不用避諱,紛紛前來送行。
“辯機,你務必要讓慧園大師平安送回少林,一路之上不可懈怠。”會昌大師吩咐道。
“是!”
一旁的辯機重重的點了點頭,能夠和慧園大師親自接觸,那可是難得機遇,辯機自然不會拒絕,而且本就是他將慧園大師親自接來長安城,自然要由他親自送回。
慧園大師向眾人還禮,在辯機的服侍下這才踏上馬車,隨著馬車車夫的一聲馬車沿著長安城中筆直的磚路,一路朝著東城門而去。
“賣報了!最新一期的墨刊小說。”
“請看佛家高僧親自出手降服蛇妖!”
“白娘子一怒之下,水漫金山寺。”
…………………………………………
就在慧園大師正在閉目沉思,畢竟這一次西行,對佛家的改變太大了,既有限製,又有無數天竺經書即將到來的誘惑,讓佛家不得不鄭重對待,突然一聲聲報童的叫賣聲將他驚醒。
“墨刊!佛家高僧!金山寺。”
慧園大師心中一動,不由揚聲道:“停車,去買一份墨刊來。”
“是!大師!”辯機立即應聲道,立即走下馬車,向報童走去。
不一會,辯機就已經拿著兩份墨刊歸來,將其中一份交給慧園大師,而且很有眼色的翻到了墨刊小說版麵。
“《白蛇傳》!”
慧園大師看著墨刊中的小說的名字,不由一愣,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以白蛇為傳。
“此乃墨刊的特色,名為小說,並非真的傳記,而當世的小說則以墨家子的《梁祝》最佳,當初那可是風靡長安城。”辯機給慧園大師解釋道。
慧園大師點了點頭,關於梁祝的風波,連他也是有所耳聞,當下不由好奇的看了下去。
然而當他看到觀音菩薩點化白蛇之時,不由眉頭一揚,佛家一直自認為佛祖神通廣大,救苦救難,而觀音菩薩的點化蛇妖之事更是讓佛家平添了三分神話。
慧園大師不由連連點頭,若是此《白蛇傳》能夠如同梁祝一般風靡大唐,那對佛家的好處將會無法估計,心中對墨家子暗讚,看來墨家子還是知道之前墨刊對佛家的傷害有多大,現在想起來彌補來的。
“白娘子,醫家子弟許仙。”
當下,慧園大師不禁饒有興趣的看下去,一旁的辯機哪怕是對於屢次針對佛家的墨刊再有偏見,也是情不自禁的沉迷於許仙和白娘子完美的愛情之中。
慧園大師自然留意到辯機對白娘子和許仙愛情的沉迷和渴望,不由心中一歎,口中高誦佛號:“阿彌陀佛,白娘子和許施主二人之情路,實乃前世千年的緣分,一飲一啄之下,極為契合佛家因果之道。”
辯機頓時醒悟,不由的滿臉通紅道:“大師果然高論,小僧受教。”
慧園大師看到辯機領悟,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在他看來辯機此人除了心性不穩之外,其慧根卻是極為不凡,再說,辯機還不過弱冠之年,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二人繼續看下去,然而當他們看到反派法海出現之後,頓時臉色全變了。
“好!”辯機心中極為暢快,他看到法海將白娘子和許仙拆開,心中充滿了快意。
而慧園大師則是眉頭緊皺,他意識到這篇小說恐怕對佛家可不是那麼友好,法海拆散白娘子的理由看似正當,但是從情理上來說,卻是毀掉了一場完美的愛情。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而法海毀掉了卻是一個有著千年緣分的愛情。慧園大師可以預測到,現在長安城之中,恐怕滿大街都在咒佛家絕情絕性。
“墨家子簡直是背信棄義,我佛家明明已經簽下了城下之盟,墨家子卻依舊趕儘殺絕。”辯機也突然醒悟,心中一動,臉上怒氣衝天道。
在他看來,佛家明明已經幾乎按照墨家子的條件而簽下了城下之盟,卻沒有想到慧園大師前腳還沒有走出長安城,後腳墨刊又發文詆毀佛家。
《白蛇傳》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是一道極為美味精神盛宴,然而對佛家來說,卻是一擊致命的攻擊,直接擊中佛家斷絕男女情愛的軟肋。
出乎辯機意料之外的是,慧園大師並沒有因此動怒,而是搖頭苦笑道:“這一次,你恐怕錯怪墨家子了。”
“怎麼可能?且不說墨刊本就是墨家之物,能夠寫出如此小說之人,除了墨家子還能有誰?”辯機反駁道。
慧園大師臉色不變,指著手中的墨刊道:“你且看,作者是誰?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了。”
辯機順著慧園大師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最終的署名之時,頓時不敢相信道:“長樂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