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地方家家戶戶都有馬車,當地的官員向馮新原如此解釋:“美洲這邊的馬匹價格很便宜,而且我們西湖城周邊都是農場,這馬匹就更便宜了,其實不僅僅西湖城內如此,整個北美洲大多如此,民間的馬匹保有量非常巨大,基本上家家戶戶出行都是有自己的馬車的。”
“而且,我們西湖州是省內最大的農業州,這城內城外都是農場,實際上我們這西湖城內的民眾,也都是周邊農場的農民!”
好吧,對此,馮新原也沒話說了。
這西湖城的城市居民,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帝國本土的城市居民。
帝國本土城市裡的居民,是非常典型的城市居民,他們上班工作賺錢養家。
但是在西湖城,實際上這三萬多人口絕大部分都是農業人口……
圍繞著西湖城周邊甚至城內,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農場,而這些農場的主人,就是這西湖城的居民們。
這也是為什麼西湖城城區麵積如此巨大,偶爾還能在城區裡看到大片農田和牧場的緣故……
這家家戶戶都是農場主,自家就養馬,這馬車也簡單,隨便找個木匠就能做出來,然後自己駕車出行。
這種模式他還能說啥……
隻能說帝國本土和北美洲這邊,情況不一樣……
在這裡,似乎人們擁有一輛私人馬車是很尋常的事,但是在帝國本土,私人馬車那可是中產階層的標配,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維持得起私人馬車費用,主要因素就是倒不是說馬匹昂貴,其實馬匹價格也不貴,主要是想要擁有一輛私人馬車,維持費用太貴。
但是在美洲這地方,人家自己農場裡養馬,自己隨便找個木匠搞個馬車,自己駕車出行。
整個模式和帝國農村地區似乎有點類似,但是帝國農村地區的農民,卻是普遍養牛,而不是養馬,而經過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尤其是早年帝國一直在扶持農村地區,大力推行養牛政策,直接給補貼。
所以農村地區現在的耕牛保有量巨大,同時牛車也很常見。
前朝什麼牛是戰略物資之類的,在如今的大唐根本就不存在,因為大唐本土農村地區的牛保有量大的很。
這是因為雙方的耕種模式有區彆,帝國本土,尤其是中部和東部等傳統糧食產區,都是非常典型的小型、微型家庭農場,農民們的土地有限,所以耕種都是采用牛耕,玩深耕細作,以維持糧食產量。
而北美洲這邊則是土地多的是,玩的是馬耕,粗放式耕種,一個家庭耕種上百畝甚至幾百畝土地都是很常見的。
這連續走走轉轉,乘坐馬車,乘坐輪船,他是簡單的圍繞著五大湖地區轉了一圈,花費了大半個月後總算是對自己治下的五大湖地區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
首先是地廣人稀,偌大一個五湖省,單輪麵積比帝國本土的絕大部分省份都要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總人口才兩百萬不到。
這兩百萬人口絕大部分都是農業人口,種植各種農作物,包括小麥、玉米以及其他各類經濟作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