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理論超前的大唐(1 / 1)

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1070 字 28天前

林教授繼續說著:“這種射擊方案能夠讓汽油機的體積以及重量都比煤氣機大幅度降低,而且安全性因為采用的汽油,也比煤氣機好的多。”

“當然了,目前還存在著試驗生產難度大,甚至都無法批量生產,並且存在著壽命短,故障等缺陷,但是這是新生事務所需要經曆的一個必然階段。”

“後續我們還將會對該方案進行更多的測試,並且是製造多台側重點不同的試驗樣品進行同時測試,以壓縮研發時間,不出意外的話,半年內我們就能夠完成初步的測試,然後確定研究路線。”

宋濤一聽,這試驗半年後,才能確定研究路線,那麼想要搞出工程樣機方案還不知道要多久了,至於實用化,估計就更久遠了。

但是他又不是來催促內燃機項目的研發進度的,他隻是來了解,然後報告給聖天子而已。

所以不該說的話他是一點都不會說。

他隻是詳細的詢問內燃機項目的研發進度,不僅僅是汽油機,同時還有柴油機以及煤油機。

隻不過林教授隻負責汽油機,柴油機項目以及煤油機項目他不負責,因此是有其他兩個項目的負責人來解說。

宋濤在內燃機實驗室裡待了一整個下午,這才帶著厚厚一本的筆記離開。

雖然時間已經比較晚了,但是他還是返回了翰林院帶著手底下的幾個人進行加班,以整理好收集到的資料。

第二天,他收到了派遣到杭州了解煤氣機項目的手下的電報,不過電報並沒有說什麼太詳細的東西,而是說他們已經連夜收集資料,今天就會乘坐火車返回金陵。

當天晚上,宋濤等到了前往杭州的手下帶回來的資料,然後又是帶著一群手下加班,最後終於是做出來了一份內燃機研發報告。

這份報告在次日的一大早就是出現在了李軒的案頭上。

李軒並不了解手底下的秘書們為了收集資料已經忙了兩天,這不是他所需要知道的事,他隻需要知道內燃機的研發進展。

翻看簡單看了一番,首先是煤氣機方麵,這玩意的研究主要是杭州動力機械公司,該公司一開始是純民營企業,後來皇室資產科對該公司進行了投資獲得了部分股份。

該公司的冒頭,就是為海軍研發煤氣機戰車,隻不過煤氣機戰車實在不靠譜,這個項目早就被林子然親自斃掉了,後來該公司把目標轉向到了工業用煤氣機以及煤氣機拖拉機上。

其中的煤氣拖拉機項目徹頭徹尾的失敗了,退出的產品根本沒人采購,人們寧願繼續用笨重的蒸汽機拖拉機,也不要麻煩,而且很不安全的煤氣機拖拉機。

但是他們的工業用煤氣機卻是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也沒多久,但是卻已經是先後獲得了數千台的訂單,杭州動力機械公司也是先後推出了多種改進型號。

因為這玩意體積和重量小,而且更重要的是熱效率高。

如今杭州動力機械公司的工業用煤氣機,其熱效率已經是能夠達到百分之十八了,而這可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其單機功率也是從一開始的十多馬力提升到現在的一百多馬力。

這種煤氣機對於很多工廠而言非常適用,不僅僅因為熱效率高而導致燃料成本更低,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積小,同時運行的時候也更加穩定,維護比較容易。

不會和龐大笨重的蒸汽機一樣,燃料成本高不說,而且維護也比較複雜。

煤氣機這玩意,在林子然看來是沒啥太大的前途的,儘管在工業上今後有一席之地,但是絕對沒有汽油機、柴油機那麼大。

甚至煤油機短時間內也沒啥卵用,這年頭他又不搞航空航天,要啥子煤油發動機啊。

而柴油機的話,這玩意有用,但是從報告上來看,研發的難度比汽油機更大,而且還有很多難以解決的缺陷,比如說震動大,對機體製造要求更高。

畢竟這玩意是純粹是靠著高度壓縮,讓溫度超過燃料的自燃溫度來燃燒並做工的。

這就對氣缸以及其他諸多零部件的製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單純從技術角度而言,柴油機比汽油機還難。

這也是為什麼汽油機都已經是開始樣機測試了,而柴油機連個樣機都還沒有的緣故。

短期內,能夠大範圍實用化的內燃機,也就隻有汽油機了。

大唐的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如果對比地球近工業國家的話,其實是發展非常不平衡的。

在部分學科上,尤其是理論學科上,大唐的科學水平甚至都已經可以說是達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水準,人家韋慶欣教授的相對論研究早就搞出來了,現在量子物理都是搞的差不多了,不過都是理論研究,而且還是站在聖天子李軒這個巨人的肩膀上搞的理論研究。

為此,心高氣傲的韋慶欣教授這一兩年到處拉經費搞試驗,以求在試驗裡尋找各種證據,用來證明這些理論,並為自己的研究探明下一步的方向。

畢竟知道理論是不行的,你得拿出實際的東西來證明啊。

為此已經耗費了皇家理工學院物理係大量的經費,搞的皇家理工學院物理係內部都是有所怨言,但是人家韋慶欣一轉身直接跑到陸軍那邊要經費去了,陸軍那些傻蛋將軍們不知道怎麼了,被人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後拿出了大批經費讓韋慶欣折騰……

韋慶欣為代表的各種理論研究,已經是超出太多,但是在其他方麵,尤其是基礎學科,製造領域等方麵卻是落後太多。

尤其是基礎材料上落後很多。

大唐的諸多理論研究甚至能夠達到二十世紀初期水準,但是製造業,尤其是基礎材料方麵頂多也就是十九世紀中期水準。

沒辦法,理論研究有個天才靈光一閃,立馬就上去了。

而材料這些東西,你得慢慢折騰,需要不斷的進行各種測試挑選,從無數種可能性裡挑選出可以用的一種來。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龐大的試驗經費來慢慢積累的,急不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