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沒了張屠夫,帶毛豬也吃(1 / 1)

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1704 字 28天前

前線裡直接帶兵廝殺,有戴亞新這些中將軍長,往下了還有鄧衛方這些少將師長們,更不說還有一大票的準將和上校等等。

用不著一個陸軍上將親自帶兵上陣廝殺,真要這麼乾,還不得讓韃靼人笑死,笑他們大唐無人啊。

陸軍上將這種大佬,其作用就是坐鎮後方,製定大戰略方向,並從後方得到足夠多的補給和支持,至於具體執行難戰術的人,自然是帶亞希和鄧衛方他們。

而之前的盧愚之呢,則是更傾向帶兵打仗,而不是在後方坐鎮。

這種行為,其實說的不好聽一些,就是和屬下搶功。

而且還不務正業沒有從後方夠到足夠多的支持,所以盧愚之上將任職西征軍總司令的那幾年,不少前線將領是頗有怨氣的。

你都一個陸軍上將了,還和我們這些少將、中將搶風頭,還要不要臉啊。

而且作為西征軍總司令,竟然都不能從後方獲得足夠多的支持,導致前線部隊補給不暢,甚至有時候都缺兵少糧。

所以盧愚之上將在西域的那幾年,雖然風頭了,戰功看似大了,但是最後還是被調回了金陵城養老。

主要還是陸軍內部對他意見太大,三天兩頭彈劾他,而李軒呢見此也是順水推舟,反正李軒為了平衡陸軍內部,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讓一個陸軍大佬長期坐鎮塞外掌軍,尾大不掉。

於是乎,當初拿下了西域之後,盧愚之上將迫於陸軍內部的壓力,而聖天子也沒有挽留的意思,所以很自覺的稱病請辭,回京療養去了。

然後又有樞密院副使,陸軍大佬方希同上將擔任了第二任的西征軍總司令,不過方希同在任上比較低調,也比較中規中矩,其主要戰績是率軍拿下了中亞的西南部地區。

再後來,則是調任了顧誌書上將擔任第三任的西征軍總司令。

顧誌書上將呢,則是和盧愚之上將是屬於完全相反的類型,他來了之後就沒親自帶兵打過仗,而是坐鎮後方,除了製定戰略外,還三天兩頭往金陵城跑,後方一有什麼好東西,就想著弄到西征軍去。

要不然,西征軍也不可能成為全陸軍最先裝備米尼步槍、一百毫米前裝線膛炮的部隊了。

對此,西征軍裡的將領們對顧誌書上將是有著很大的好感的!

這說起話來,都是不由自主的帶著恭敬。

不搶功,也不胡亂插手前線部隊的詳細戰術,還從後方弄好東西到前線來,這樣的上級才是好上級啊。

戴亞新他們自然對顧誌書上將有著極大的好感,並投桃報李,打仗的時候都是賣力的很,而且往往也是刻意的捧著顧誌書上將,一有什麼戰績了,就說顧誌書領軍有方。

所以,雖然說顧誌書三天兩頭往金陵城跑,但是其戰功一點也不少,而且陸軍內部對他的評價也是比較高。

至少沒有出現之前盧愚之和方希同擔任西征軍總司令期間,總是有持續不斷的彈劾。

盧愚之被彈劾,那是和屬下搶功還不務正業,導致西征軍的日子過的苦巴巴的。

方希同被彈劾,純粹是能力太差,陸軍內部誰不知道這個人能夠爬起來,靠的是跪舔聖天子啊。

到了前線也整天屁事不乾,就知道寫折子回金陵城吹捧聖天子,製定戰略不咋地,完全依賴參謀團隊不說,而且還喜歡胡亂插手,遙控指揮。

差點還吃了幾次虧。

這麼下來,前線將領自然就不喜歡他了。

而能夠在中亞前線領兵作戰的將領,甭管是將官還是校官,全都是有來頭的。

比如長期在前線領軍作戰,現任西征軍副參謀長的應易康少將,他之前擔任第三十一步兵師的師長,但是後來第三十一步兵師被輪換回去後,他卻是繼續留在了西北任職。

先是擔任了輪換過來的第九步兵師的師長,然後又是調任西征軍擔任副參謀長。

軍銜雖然沒有變,但是那怕是沒有政治嗅覺的人都能夠看的出來,人家正在穩步的積累資曆,一步一步往上爬呢。

這樣的人,背後沒人撐著可能嗎?

郝柏年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不僅僅是郝柏年,就連李春景對他也是頗為欣賞。

要知道郝柏年和李春景可是一直都是死對頭,能夠同時獲得這兩個死對頭的稱讚並提攜,那可是相當不容易的。

而沒有這兩個大佬親自出手扶持,他也不可能這幾年來一直都待在西北作戰,而且越爬越高。

其他人,甭管立功還是不立功,一兩年時間基本也都被調回去了。

畢竟前線的位置有限,你霸占著彆人就來不了,而陸軍內部一大票的將領等著來中亞前線混資曆撈功勞呢。

所以能夠長時間在中亞作戰的前線將領,背後基本都是有人撐著的,哪怕隻是輪換來的,也都不是什麼普通將領,普通將領根本撈不到來前線鍍金的機會。

因此前線將領的不滿,實際上很容易就會被反應上去,並且是被金陵城的陸軍大佬們得知。

盧愚之上將和方希同上將都是這麼被乾下去,而現在的顧誌書嘛,卻是頗受前線將領的歡迎。

戴亞新也是知道,顧大人最近又是在折騰,想要弄過來一批後裝線膛炮。

如今海軍那邊已經是率先裝備後裝線膛炮了,陸軍自然是不會落於人後,已經是陸軍的禦用火炮廠商,天津槍炮廠加緊研發陸軍用的後裝線膛炮了。

尤其是中等口徑的野戰炮,更是重中之重,天津槍炮廠那邊已經是展開了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八十五毫米後裝野戰炮、一百毫米後裝野戰炮等多個口徑陸軍用的後裝線膛火炮的研發工作了。

口徑大一些的火炮有難度,短時間內估計拿不出來。

不過口徑小一些的短管榴彈炮不管是研發還是生產都是比較簡單,其中的七十五毫米十六倍身管的榴彈炮已經是完成了設計,現在已經是開始了小規模試生產了。

按照老規矩,第一批火炮肯定是先給近衛軍使用的,接下來才是陸軍裝備。

顧大人就是盯上了這一款已經開始小規模試生產的七十五毫米榴彈炮,想要在陸軍開始裝備的時候第一時間弄到中亞來。

而西征軍裡的部隊也多,更何況這本來是一款步兵師的師屬火炮,騎兵部隊想要裝備還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戴亞新卻是想著,到時候看看能不能也弄一批來用,不用多,弄上一個營十八門就行了。

不過後裝線膛炮那都是以後的事了,現在嘛,他們隻能用前裝線膛炮,而且即便是即便是前裝線膛炮也沒多少,一共也就兩個營而已。

不得不說,因為前裝線膛炮出現的比較晚,而且對比後裝線膛炮的技術差距不大,導致了前裝線膛炮剛出現沒幾年,後裝線膛炮就出現了,讓前裝線膛炮成為了過渡產物,根本就沒有裝備多少。

這裝備多了的話,恐怕不用幾年就得淘汰換掉,所以陸軍對前裝線膛炮都是相當的矛盾,最後隻裝備部分充當過渡武器使用。

如此一來,其實陸軍內的大量火炮,還是舊式的前裝滑膛炮呢。

好在韃靼人的火炮也都是滑膛炮,而且數量沒有他們的多,性能也沒有他們的好,所以火炮方麵,大唐陸軍依舊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更不要說,好歹也有三十多門的前裝線膛炮坐鎮呢。

戴亞新中將已經是決定了,給這些韃靼人好好上一課,騎兵該怎麼打步戰!

而在給這些韃靼人上課之前,他自己也是突擊學習學習步戰該怎麼打!

因為他也一隻半懂的!

這個時候,大唐陸軍的參謀製度就是凸顯出來了巨大的作用。

戴亞新以及一大票的騎兵師師長、團長們都不擅長,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打步戰怎麼辦?

有參謀啊!

大唐陸軍的參謀製度是非常完善的,軍部、師部、團部都是有完善的參謀團隊,而參謀團隊本來就是提供各種戰術建議的,所以往往不會隻安排同類型的參謀人才,會安排不同類型的參謀。

有擅長炮戰的,有擅長騎戰的,有擅長機動作戰的,有擅長輜重補給的,有擅長工程的,有擅長步兵戰術的。

第一騎兵軍裡的眾多參謀們,雖然說擅長步戰和炮戰、工程的參謀不算多,但卻是有。

戴亞新還把其中幾個比較出色的抽調到了軍部參謀部裡,製定詳細的防禦戰術,而他自己也是趁機突擊學習學習步戰該怎麼打。

戴亞新還能臨時抱佛腳,不過烏力罕那邊就得抓瞎了。

他們韃靼金國裡不是沒有步兵和炮兵,也不是沒有擅長步戰和炮戰、防禦作戰的各類人才,但是說實話,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西線和西南線和歐洲人打著呢。

在中亞這邊,以騎兵為主,甚至連步兵和炮兵都沒多少,這將領自然也都是清一色的騎兵將領為主。

少數的幾個擅長步戰、炮戰的韃靼將領,這會也都在大後方率領兩三萬的步炮坐鎮,並沒有跟著過來。

這要是過來就是好幾百公裡的機動距離呢,對於步兵和炮兵們來說太遠了,估計走半路上就被南唐蠻子給發現,然後派遣騎兵給突襲掉了。

沒有相關的人才怎麼辦?

廢話,自然是硬著頭皮上!

總不能沒有了張屠夫就不吃豬肉了不是,哪怕是帶毛豬,他們也是不嫌棄的。

所以烏力罕等一大票韃靼金國的騎兵將領們,就是對著前方四五公裡外,那些南唐蠻子們在無名湖泊邊上構築防禦陣地開始苦思冥想起來。

思索著該如何攻克他們的防禦陣地,然後殲滅這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大唐第一騎兵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