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的馬六甲戰役時的第一次聯合登陸艦隊一樣,這個第二聯合登陸艦隊也是臨時組織的,除了少量軍方派遣的護航戰艦以及陸軍、海軍的部分運輸船隻外,剩下的大多數都是臨時征召的民間商船。
如今大唐帝國是有著一整套完善的征用製度,不管是船隻還是馬車又或者是馬匹、騾子等牲口,哪怕是尋常作戰所需的物資,大唐帝國的軍方都是製定了統一的征用製度。
但凡是軍方有任務需求,都可以直接進行征用,不過征召如果是在國內本土、帝國子民的財產,那麼都是有償征用,軍方是會給出補償的,而且這個補償通常也是按照市價給予補償。
不僅僅是物資的征用是有償的,哪怕是臨時征調民夫,也都是有償的,統一之處製定的征調製度裡明確規定,征調帝國子民從事輔助性軍務,需要供應衣食住行外,還需要按照市價發放薪資。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大唐帝國攻打高麗半島的時候,不喜歡從國內征調民夫進入半島,反而是進入半島後,直接征調當地的高麗人充當民夫的緣故,很簡單,國內的民夫是要給錢的,而土著的話,彆說錢了,連口糧都讓他們自帶。
統一了華夏的大唐帝國,在各個方麵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官方形象的,和統一戰爭早期的各種行徑是截然不同,當然了,早年的黑曆史基本也是被掩蓋了起來,但凡能夠翻出來的文字記錄也是早就被銷毀。
實在抹不掉的,就進行篡改,比如說當年大唐王師缺衣少糧,奉行的就食於敵的政策,搶了不知道多少地主的糧倉,但是後來呢,就是被改成了當地士紳喜迎王師,主動捐獻糧食之類的。
不過呢,早期的黑曆史,如今是沒什麼人知道了,早年知道一些內幕的,那也是閉口不談。
總之呢,如今大唐的官方文書裡,大唐王朝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是千好萬好,華夏乃至人類曆史上,從有過好王朝。
不僅僅大唐如此,之前的眾多封建王朝大多也是這樣,總是會千方百計的抹掉一些黑曆史,然後為自己歌功頌德,把自己描繪成為最牛逼,最偉大的王朝。
甭管是前明還是前元,又或者是兩宋,李唐等等,基本上都是有著一大堆的黑曆史的,但是能夠被真正記載並被後人所熟知的,那可是沒幾件呢。
畢竟曆史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婊子,你讓她翻身就翻身,你讓她跪著翹起屁股就翹起屁股,完事了,還會記載此女是個忠貞烈女……
以前雖然有不少的黑曆史,不過現在的大唐王朝的官方行事,還是稱得上合法合規的,畢竟有李軒在上頭盯著,大唐王朝的各種改革是非常深入的,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有著極大的差彆。
征用製度隻是其中之一而已。
根據征用製度,軍方有權利在有需要的時候,直接征用任何船隻,嗯,這個征用是強行的,不必經過船東的允許。
征用的過程中,將會根據當時的航運行情給予補償。
同時這種征用不僅僅局限於船隻本身,還包括船上的船長、水手等人員。
說白了,這種征用方式,就是軍方雇傭民間船隻,隻不過是強行雇傭,同時單方麵定價而已。
遇上這種事,那些船隻的船東們也隻能是自認倒黴,先放下生意把征用給應付過去,不過也就是把生意推遲一二,畢竟軍方是會支付運費的,並不會給船東造成運輸費用上的虧損,當然了,影響到自家生意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以往這種征用,是陸軍和海軍各行其事,後來變成了聯合海上運輸部負責,再過來則是由現在的聯合作戰部負責。
為了準備印度洋決戰戰役,聯合作戰部一共征調了七十多艘船隻,清一色可以進行遠洋航行的海船,而且為了戰術上的需求,還是優先征調唐船,優先征調加裝了蒸汽機的船隻。
然後再加上海軍方麵從本土派遣的一支擁有八艘戰艦的護航艦隊,海軍自身的十二艘武裝運輸艦、陸軍海上運輸師的八艘武裝運輸艦,一共擁有九十多艘船隻。
預計出動的兵力明明隻有一萬兩千人左右,但是卻比上一次的馬六甲戰役裡動用的船隻數量還要多,上一次的馬六甲戰役裡,運輸的地麵作戰部隊足足有三萬人呢。
為什麼人少了,反而需要的船隻更多了!
這自然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同時預期作戰時間會非常的漫長,哪怕是不算戰鬥本身所需要的時間,光光是在海上航行的時間就至少需要半年以上。
再加上必要的休整、作戰時間,整個作戰計劃有可能持續一年以上!
這可是一個時間跨度非常漫長的作戰行動。
為了避免意外發生,尤其是部隊抵達了印度洋後彈藥缺乏,這一次聯合作戰部是下了狠心,準備了大量的作戰物資隨同部隊一起運輸。
因此這將近百艘船隻,真正用來運輸兵力的並不多,更多的還是用來運輸各種裝備和補給品的。
同時第二聯合登陸艦隊並不嫡屬於印度洋艦隊或者是海軍其他艦隊管轄,而是屬於獨立的臨時機構,是的,這不是什麼軍事編製,而是一個臨時機構。
歸屬聯合作戰部統轄,當然了,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這個艦隊的司令還是海軍方麵的將領,這是沒辦法的,海上作戰這種事,繞不過海軍。
海軍將會為第二聯合登陸艦隊提供全程護航,他們除了從本土以及南洋抽調部分戰艦,直接編入第二聯合登陸艦隊外,還會集結印度洋艦隊的主力艦,然後屯兵於錫蘭島一帶海域,以便到時候掩護陸軍強行登陸錫蘭島。
同時也是肩負著後續封鎖錫蘭島周邊海域的重任。
後續第二期的南非戰役,大體上也是類似的安排。
這一次印度洋決戰計劃,某種程度上和之前的馬六甲戰役差不多,都是海軍掩護陸軍登陸作戰,奪取敵人的港口據點,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唯一的不同就是,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組織上萬地麵作戰部隊,再加上至少一百多艘的船隻,上萬人水手跑到非洲最南端進行遠征!
這可是華夏,不對,應該說是人類曆史上距離最遠,規模最為浩大的遠征,而且還是跨海遠征!
絕對的史無前例!
這種事即便大唐帝國都是感到無比吃力!
按照聯合作戰部的規劃,前期的準備至少要有一個月,一個月後才能夠從廣州出發,然後一路沿著海岸線南下,抵達馬六甲後前往緬甸海域,沿途進行補給,最後抵達戈河州這個大唐帝國在印度的最大殖民地。
並進行一次至少半個月以上的整修,讓長途跋涉的將士們休息修士,同時也是抓緊時間對船隻進行維護,然後才會啟程繼續南下,隻撲錫蘭島進行登陸。
當然了,這個登陸時間上並不是在敵人的炮火下進行搶灘登陸,因為大唐帝國在錫蘭島地區也是有自己的據點的,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用來充當登陸地點還是可以的。
等部隊登陸後,從地麵行軍抵達錫蘭島南部的葡萄人據點,然後攻打並奪取之。
奪取錫蘭島後,海軍將會強行掩護作戰部隊轉移戰場,直接登陸印度南部,攻擊葡萄人的若乾據點,徹底肅清這一地區的葡萄人據點。
而這一係列的作戰過程中,遭到葡萄人艦隊的襲擊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為此,海軍方麵是打算集中印度洋艦隊的所有主力戰艦用於掩護陸軍作戰,當然了,其實海軍方麵更希望的是,葡萄人為了保住錫蘭島,派出主力艦隊來和他們決一死戰。
最後雙方來一場規模浩大的海上決戰,並徹底把葡萄人在印度洋海域的艦隊擊潰!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接下來也就根本不用進行什麼第二階段,登陸馬達島乃至南非的作戰了,直接一路平推過去就行了,沒有了艦隊的葡萄人將毫無威脅!
隻是葡萄人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嗎?
從葡萄人現在的表現來看,估計是不太可能。
他們又不是沒有和大唐打過交道,相反,他們可能是和大唐帝國打交道最多的異族國家了,哪怕是韃靼人都沒這些葡萄牙人了解大唐帝國呢。
雙方進行大規模的海上貿易十多年,葡萄人的商船頻繁出入帝國的各大商貿港口,甚至還是在廣州、上海等商貿區設立了領事館,常駐外交人員。
這些商人,外交人員哪怕不是故意收集各種情報,但是哪怕是他們日常所接觸到的一些信息,也足以讓他們深刻的了解到大唐帝國的強大,或者說是恐怖之處了。
尤其是蒸汽輪船,他們可是知道大唐帝國有這些玩意的,也知道蒸汽輪船的巨大戰術作用,能夠讓戰艦獲得更高的航速還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大唐的這些蒸汽戰艦,能夠不依賴風向而機動,而這一點戰術上的優勢,在戰場上幾乎是致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