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十六年正月初十,這個時間處於春季和元宵相互銜接的時期,很多地方依舊是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裡頭。
金陵城上的春節氣氛還沒有過完呢,不管是官府還是商家,都是開始為元宵造勢了。
城區的好幾個地方,都是開始打造元宵廟會,大量的造型各異的燈籠被準備好,然後一一掛起,提前渲染元宵佳節的氣氛。
商家們趁機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意圖取得開門紅。
但是在洪澤湖大堤上,卻是全然沒有元宵的氣氛!
為了趕工,趕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部分關鍵工程,洪澤湖大堤上那裡還分什麼節假日啊!
負責該工程的眾多官員們,不管是為了表現還是真的心係民生,一個個都是吃住都是呆在工地上,而征召來的大量民夫,也是天天忙著。
洪澤湖擴容工程,其中最為關鍵的工程,自然是洪澤湖大堤了。
根據皇家理工學院的方案,要想達到理想的標準,就必須修築一條長達七十公裡的大堤。
這條大堤,根據地形的不同,其高度在三米到十米不等,而大壩底部寬度最少的也是會在五十米以上,而最寬的可以達到兩百米以上,頂部寬在十米到三十米不等。
並且為了提高抗洪能力,這條大堤不能是以往的土木大堤,而必須是石條和鋼筋混泥土相互結合的結構。
當然了,如果是采用純石條的大壩也可以,但是這樣工期會更加的漫長,成本也幾乎是會抬高到哪怕是大唐帝國都無法承受的地步。
大規模采用水泥、碎石、鋼筋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這是為了加速工期,更是為了降低成本。
水泥的成本就算是高昂,但是也沒有巨型的千斤石條成本高!
毫無疑問,這個工程將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工程,需要動用的人力和資金都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而更關鍵的是,工期將會非常的漫長。
根據規劃,全部修築完成,大體上需要五年時間!
同時根據緊急程度的不同,先後修築某段的大堤,而從去年秋天開始,預計到今年夏天完工的大堤,分部在八個不同的地點,長短不一,其中最長的一段得到了四公裡,而八段大堤的總程度達到了十四點六公裡。
這八段區域,都是去年發生過險情的大堤,抗洪能力比較差,需要優先修築的,而其他的大堤,如今勉勉強強還能繼續使用,所以延後到後幾年再修築。
整個洪澤湖大堤,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一段直接把淮河攔腰而斷的工程,認為的把河水攔截下來,控製出水量,進而保護下遊地區。
在修築洪澤湖大堤的時候,洪澤湖周邊地區的遷移工作也是在持續進行著,因為去年發生洪水的時候,就已經是進行了遷移,所以遷移工作還是比較輕鬆的。
如今所需要遷移的,都是一些新規劃用來充當蓄水庫,納入洪澤湖一部分的區域,對該地區的民眾提前進行遷移,免的等到夏天汛期來臨的時候,慌慌張張的進行遷移搞出大麻煩來。
大唐帝國的官府組織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去年洪水期間的遷移工作更為龐大,但是也沒有出現什麼亂子,如今隻是小規模的遷移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現什麼新問題了。
至於說新遷移出來的民眾搬遷到那裡去?
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遷移到了湖廣兩省,隻有少數一部分是留在了江北、皖北兩地。
這兩個地方本來就是連年洪澇,人口有多,可耕地資源比較緊張,這強行再安置數十萬民眾是太不可能的事。
所以乾脆一股腦遷移到湖廣去了。
如今帝國正在大力開發湖廣兩省,這兩省有著大量的土地等待開發,這些年一直都是在吸納周邊各省的移民。
根據帝國的規劃,未來十年內,湖廣兩省的開發將會初見成效,其糧食產量已經是大幅度攀升,並開始向周邊區域輸出糧食。
而根據農部的預測,十年後,湖廣地區的人口和可耕地的水平將會大幅度上升,最後其糧食產量會大幅度攀升,並成為帝國新的糧倉,其重要程度將會絲毫不屬於江南!
帝國對國內各省份的人口遷移,也就是國內移民一直都是沒有停止過,基本原則就是從人多地少的地區,遷移民眾到人少地多的地區。
主要遷出的區域,集中在江北、皖北、河南、山東、河北、山西,此外江西、江南、浙江的部分區域也是人口遷出地。
而主要的人口遷入地,則是湖南、湖北、廣西、廣東、遼西、遼東、東北、西北。
其中大體上是山東、河北、山西的部分民眾,遷往遼西、遼東、東北,其目的除了開發東北區域外,還有充實邊疆人口的考慮。
江西、皖北、江北、河南的部分民眾、主要是前往湖廣,目的自然是為了開發湖廣。
而其他部分地區的小規模遷移也有很多,遷入地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地形良好的可開發區,或者是出於軍事需求進行屯墾戍邊。
比如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廣西的幾個小平原,這些地方都是為了開發當地的農業資源,提高糧食產量。
而對雲南、四川臨近藏區、西北甘肅、東北、高麗半島等區域的移民,更多的是出於統治當地以及軍事需求。
此外還有一個則是,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這種事主要是發生在上海為代表的新型工業城市,農村的勞動力進城務工賺錢,城市裡的工廠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如此相互結合之下,就是出現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現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轉移是臨時的,不固定的,農村人口去了城市後,相當多一部分依舊會回到農村地區。
這種不確定性,受到經濟影響非常大,經濟好了,就業機會多了,就會留下更多人,經濟不好,就業機會沒有了,人就會走。
洪澤湖的人口遷移,倒是沒有眾多的困擾,官方對移民給予了豐厚的補償方案,土地、房屋、耕種的工具以及現金補貼,都是不缺的,所以大部分民眾還是願意跟隨官府的腳步進行遷移到新地方開始新生活。
當然了,也有不少人是不願意離開家鄉的,隻是他們對家鄉的感情再深厚,也抵不過一粒子彈!
洪澤湖地區的遷移工程,是政策性工程,不管當地民眾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罷,都是無法阻擋帝國要對洪澤湖進行擴容的意圖,願意走最好,不願意走直接抓人,反抗就地槍斃!
大唐帝國,說到底還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皇朝,做起事來是不會有太多的顧忌的。
同樣的事其實也是發生在洪澤湖大堤的修築當中,修築洪澤湖大堤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工程,僅僅是今年所需要的工人數量,就是超過五萬人,而且這還是直接工作的工人,後方還有至少十幾萬人為這個工程提供間接服務。
比如石條,除了在大堤上進行石條的安裝外,後方還得采集、打磨、運輸石條啊,這些都是需要人去做的。
而為了降低,成本,帝國也是不可能說全部采用雇傭的模式,那樣的話花費的錢太多,帝國財政撐不住。
因此,工人的來源主要還是依靠征召!
官府從周邊區域裡征召勞動力,然後去工作,當然了,為了避免民眾大規模的反抗,這種征召是有條件征召。
首先,包吃!
其次,會發放補貼!
再次,輪流以及限時
包吃不用說了,大唐帝國畢竟是個正常的王朝,不可能和一些殘暴無比的王朝一樣,讓民眾服徭役還要民眾自帶口糧的。
補貼的話,其實也就是工資了,隻是這個補貼的金額比較少。
最後,這種強製性征召是輪流並且限時的,按照三丁抽一的模式進行抽丁,服徭役三個月就可以回家,當然了,如果你有錢,也可以直接繳納錢財免除徭役,這個錢自然是比較昂貴的,因為缺額的人,官府需要雇傭其他頂上去。
即便是用徭役的方式,隻給少量補貼以及吃住,但是花銷依舊是非常的龐大,數萬人在大堤上工作,後方還有超過十萬人間接工作,光光人人員開支就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更加不要說,材料的花費也是非常的龐大!
石條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一條大堤所需要的石條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哪怕是采用了混凝土用來降低成本,但是因為水泥的產量有限,更加重要的是,這年頭的水泥質量還比較一般,要麵對常年的洪水衝刷,其實是力不從心的,因此這個時候的混凝土,更多的是用在一些非重要部分,而在直接麵臨湖水的一麵,基本不采用大麵積的混凝土,而是采用石條。
如果不是因為如此高昂的成本,帝國方麵也不會僅僅是第一批資金就是花掉了三百多萬元了。
洪澤湖大堤為了趕工期,春節和元宵節日都是在趕工,而其他地方的防洪工程同樣也是不例外。
儘管規模無法和洪澤湖大堤的工程相提並論,但是同樣非常重要,黃河以及淮河流域的一部分危險河段,都是展開了緊急的加固工程。
這些工程裡同樣也是大規模的使用了水泥!
國內大量水利工程都采用了水泥,也是使得了帝國的水泥產業真正迎來了大規模發展的春天!
彆說是在上海、當塗這些具有重工業基地的地區了,就算是在徐州、淮安這些原本屬於工業蠻荒區域的地方,都是有著大型的水泥廠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