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帝國常備野戰軍數量約4.5萬人,南北分裂10年間,因為取消了佩德羅二世時期,解放黑人奴隸,向黑人和黑人混血、印第安人等族群分配土地的政策,遭致境內黑人以及混血族群的強烈反抗,巴伊亞州、伯南布哥州、皮奧伊州等地區,皆爆發大量的叛亂暴動。
野戰軍作為巴西帝國維持統治的主力部隊,從頭至尾,參與了整個平叛戰爭,經曆十年戰事的洗禮和磨練,以及重新分配土地、房產、財產的經濟鼓勵,野戰軍戰鬥力與佩德羅二世時期相比,大為提升,即便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巨大的兵力和豐富的作戰經驗兩方麵優勢,仍然給登陸的美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參與作戰的6000餘美國陸軍登陸部隊,戰死約400人,重傷200餘人,輕傷800餘人,總計傷亡近1500人。
模仿漢國進行軍事體製改革的巴西帝國正規軍所爆發的戰鬥力,高於美國方麵的預期,再以巴西帝國正規軍作為參照,擁有先進步槍、重機槍、各型火炮等輕重武器,完善的後勤補給、較高的社會地位等方麵因素加持,漢國20餘萬常備野戰軍,所能展現的真實戰鬥力,將遠超想象。
南北戰爭過去26年,擁有參戰經驗的一線老兵退出現役部隊,常備陸軍數量驟減至數萬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美國在北美大陸一家獨大,環顧四周,找不到一個具備威脅力的國家,長期的和平環境以及缺乏實戰經驗,使得美國陸軍的真實戰鬥力,相比南北戰爭時期,大打折扣。
在武器沒有產生代差,製式裝備依舊以單發步槍為主,以黑火藥為彈藥的步槍、火炮占據主流,無煙火藥剛剛在南美大陸展露頭角的時代,豐富的實戰經驗、頑強的戰鬥力意誌、先進的戰略戰術,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和美國相比,1868年華工起義,1871年阿根廷北部戰爭,1878年阿根廷統一戰爭,1879年英國乾涉戰爭,1882年漢法戰爭,1889年第二次巴拉圭戰爭,南美漢國的建國史,也是一部充滿戰火考驗的戰爭史。
頻繁戰爭鑄就的豐富實戰經驗和熟練作戰技巧是美國陸軍不具備的優勢。
經曆伊列烏斯方向作戰,獲得的經驗和教訓,美國遠征艦隊以及背後的美國政府,不由得變得慎重起來,開始重新審視全麵介入南美大陸所要麵對的收益與挑戰。
1890年1月30日,根據豐塞卡總統傳達的指示,1萬名伊列烏斯方向守軍以及4000名自蒂尼亞雷島轉移的巴西共和國軍隊,跟隨美國遠征艦隊主力,朝向巴西南部海域駛去,約2.3萬名剩餘部隊和一支規模20餘艘的美國艦隊,留守伊列烏斯以及蒂尼亞雷島沿線海域,對巴西帝國方向部隊實施戰略威脅。
1890年2月1日,美國遠征艦隊主力抵達馬卡埃,隨即停船靠岸,1.4萬餘名巴西共和國部隊和4500名美國陸軍部隊組成的援軍。搭乘鐵路,於次日,抵達裡約熱內盧,然後進入城內,與留守部隊彙合,至此,裡約熱內盧一線防守兵力增長至4萬人,巴西帝國中央政府岌岌可危的局麵也得到暫時緩解。
2月3日,美國遠征艦隊停靠在馬卡埃一線,配合裡約熱內盧北部一線部隊,進行積極調動與防禦,卻沒有再向南航行一步。
2月4日,漢國方麵海軍艦隊同樣止步於裡約熱內盧一線海域,陸軍部隊在完成對裡約熱內盧東部和南部地區占領以及工業設備控製後,停止了繼續進攻,雙方默契得以裡約熱內盧一線為停火線,各自消化巴拉圭、巴西戰爭的勝利成果。
在南美洲大陸依舊籠罩在大英帝國權威的局勢下,漢國和美國都沒有做好全麵戰爭的準備,戰爭打到這個地步,雙方都達到了預期的收獲,美國不僅從英國、德國口中,搶下一部分市場份額,擴大了在委內瑞拉、巴西共和國境內的經濟利益和市場份額,同時,獲得了第一塊海外軍事基地,如果戰後,巴西共和國如約提供沿岸港口和基地,作為美國陸海軍軍囤駐據點,那麼美國的實質軍事勢力,也將第一次擴大到南美洲地區,而且是南美洲最核心的南部拉普拉斯地區,這對於美國政府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外交、經濟、政治等全方麵的進步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