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戰略誤判和國際局勢限製,美國包括英國,都錯過了遏製漢國發展的最佳時期,畢竟,在1890年代,即便排除英國的乾擾,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航行近萬公裡,遠征並占領一個人口1800萬、領土麵積400萬的新興工業國,彆說美國做不到,即便英國同樣做不到,10年前,阿根廷戰爭期間,英國出動遠洋艦隊,搭載一萬餘名士兵,對漢國發動遠征,尚且沒有達到目標,更彆說十年後,人口、土地、工業實力等方麵皆翻了數倍的現在了。
在美國政府高層眼中,漢國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想要消滅漢國,已經不可能,當下要做的就是全麵遏製漢國發展,圍繞漢國本土方麵,聯合巴西共和國、智利、玻利維亞、秘魯等國,部署一條針對漢國的嚴密防線,扼殺漢國向北部地區擴張的企圖。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第一則是維持巴西共和國政權穩定,介入並結束漢國與巴西共和國的戰爭,其次則是把擋在漢國前麵,攪亂南美大陸局勢的英國排擠出去,因為漢國的異軍突起以及嚴重威脅,美國政府高層沒有耐心,和英國人慢慢耗下去,玩所謂互相試探的把戲。
此時的美國不是一戰時期,被英法忽悠參戰,戰爭結束,卻一毛錢好處沒有撈到,憤而返回美洲地區,奉行孤立主義的時期。
而且即便一戰結束後,美國奉行孤立主義,也是指對歐洲大陸和西方各列強國家而言,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公開發表《門羅主義》宣言後,美國便把包括整個南、北美洲在內的大美洲地區,當做本國的勢力範圍,即便再保守的美國政客,也不會在美洲地區執行所謂的孤立主義。
原本曆史中,1893年委內瑞拉危機期間,美國為了實施門羅主義,爭奪美洲地區主導權,甚至敢於向英國發出戰爭威脅,最後則是因為德國的挑戰和布爾戰爭的影響,導致英國妥協退讓,於1898年正式將南美洲地區主導權轉讓給美國。
美國總統已經公開發表了針對南美局勢的看法,表達了堅定介入南美戰爭的決心,美國公使塞爾特也相信本國政府必將實質性介入巴西共和國戰爭,但是介入的程度和規模,是隻涉及海上方麵還是海陸兩方麵?是扶持巴西共和國進行代理人戰爭?還是直接參戰?直接參戰,是隻派出少量陸軍部隊,協助巴西共和國方麵穩住局勢,還是以美國陸軍為主,準備與漢國進行全麵作戰?
塞爾特腦海中閃出數種可能,認真分析後,得出結果,美國沒有做好與漢國進行全麵戰爭的準備,不可能派遣陸軍主力介入南美洲戰事,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受限於當前航運技術水平,如果進行全麵戰爭,最少需要動用10萬陸軍主力部隊,跨越近萬公裡海域遠征,為運輸並維持10萬陸軍部隊遠征作戰,所消耗的資金完全是天量的,美國政府完全承擔不起這種消耗。
其次,美國尚且沒有開啟擴軍備戰的腳步,常備陸軍數量幾萬人,海軍軍艦總噸位12.2萬噸,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對漢國形成絕對性優勢,相反,考慮到部隊戰鬥力,常備陸軍不僅在人數方麵低於漢國,而且在作戰經驗、作戰技能等方麵,也不如常年作戰的漢國野戰軍。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英國還賴在南美洲,不肯放棄對南美洲的主導,漢國也是在英國的縱容和扶持下,才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不把英國人排擠出去,美國方麵也根本不敢發動對漢國的全麵戰爭,畢竟,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威懾力,在這個時代,仍然是龐大和不可撼動的。
“滴滴滴”,等待了許久,電報機終於有了回複,當電報被打印出來,不待電報員有所動作,塞爾特搶先一步,拿過剛打印出來,尚留有餘熱的電報,快速掃視了起來。
“經合眾國議會、國會審核,總統同意,大西洋艦隊以及隨同搭載的6000餘名陸軍部隊,將於1890年1月5日啟航,前往南美洲,以維持巴西共和國局勢穩定和恢複南美洲南部地區和平。”
看完電報內容,得到明確指示和回複,塞爾特沒有停留,隨手拿起桌子上的圓頂高帽,戴在頭上,然後對著身旁助手吩咐道:“立刻安排馬車,你跟我一塊,去拜訪豐塞卡總統和佩紹托元帥,他們也應該等得比較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