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生活水平的變化(1 / 1)

寬約6米,以磚石、水泥修建而成的平整路麵上,來來往往著三輪人力車、四輪馬車,以及用騾馬拖拽前行的兩輪架子車等車輛。

嶄新的水泥路上,人流綿延至遠方,路麵兩側,遍布著叫賣的小販、商人,以及把自家多餘的農產品拿出來,售賣的當地農民。

一匹匹染成各色的棉布、麻布被擺放在臨時搭建的鋪麵上,一籠籠裝滿火龍果、蛇果、牛奶果、香蕉等各色水果的籃筐,被隨意得擺放在水泥路邊緣。

離水泥路稍遠一段距離,則是一圈圈被圍起來的牛、羊、羊駝、原駝、騾馬等牲畜,牲畜的主人則和來自本土各地乃至南洋、歐洲等海外地區的商人,商談著價格。

19世紀迎來尾聲,進入1890年代,因為工業革命的影響,整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尤為明顯的是人口的暴增。

一百年的時間,世界總人口翻了兩倍,歐洲人口增加了1億,漢國占據的阿根廷、巴西南部兩州、烏拉圭、智利南部等地區,人口也由100餘萬人,增長至1800萬。

,遠東地區總人口則翻了三倍,增長至4億。

暴增的人口降低了百姓的生活質量、增加了社會的內卷程度,遠東大陸、印度、東瀛、朝鮮等地區都麵臨人口激增帶來的社會問題。

而歐洲地區,先後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國家實力大大增強,憑借著工業發展對交通運輸、軍事技術等方麵帶來的進步和影響,在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將本國過剩的人口,遷移至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中。

漢國作為移民立國的新興國家,人口增長的數量和程度,相比歐洲各國,更為驚人,但是和遠東大陸、印度、朝鮮等地區不同,建國20餘年,本土地區的百姓生活水平,不僅沒有因為持續湧入的移民降低,反而大大提升。

牛肉、羊肉、豬肉、雞肉、魚肉等肉類品成為本土平民百姓常見的主食,移居本土不久的新移民家庭,因為家庭積蓄時間尚短,兩三天能吃一頓肉食,而那些移民本土三年以上的家庭,能夠做到每天一頓的肉食。

至於人均耕地麵積100畝,或者家庭牧場麵積1000畝以上的家庭,肉食則成了跟大米、小麥一樣的主食,頓頓都有得吃。

主食有大米、小麥、玉米,肉食有牛羊豬肉,蔬菜有番茄、青椒、菜豆。

飲品有牛奶、羊奶、駝奶等。

漢國本土地區百姓的生活,不僅擺脫了填飽肚子的生存階段,更向著營養均衡、健康的方向邁進。

漢國本土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土地麵積的增加,拉普拉斯平原90%以上的土地沒有被開墾利用,華人移民的到來,使得這些土壤肥沃、降雨量充裕的優質土地被一片片開墾為耕地、牧場。

本土地區,人均占有耕地、牧場麵積超過200畝,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隨著墾荒耕地、牧場以及新增加國土麵積等方麵的增加而提升。

其次是工業發展的進步,蒸汽機械和化肥在農業、畜牧業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單位耕地、牧場麵積的糧食、牲畜產量。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則是以李明遠為首的本土政府的高效領導,英勇善戰的漢國軍隊,為本土百姓奪取了充裕的土地,創造了安定、祥和的發展空間、時間。

廉潔、高效的文官政府,在李明遠的統籌規劃下,完善了航運、鐵路、磚石、水泥公路為主的交通運輸體係,為本土各地乃至海外地區的工業、商業發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動力。

發達的農業、畜牧業,不僅提升了本土百姓的生活質量,而且多餘的糧食、肉類,還被出口至海外各地,其中,每當承擔遠洋移民運輸任務的官辦航運船隊出發前,都會留出一半運輸噸位的空間,用以裝載糧食。

裝載的糧食主要是大米、小麥,以及少量的冷凍肉類、罐頭、蔬菜、水果等。

另一半運輸噸位則是各類工業品。

糧食經濟價值低,跋涉上萬公裡,運輸至遠東大陸,收益並不如運輸工業品經濟價值高,但空船運輸糧食,並不是為了經濟價值,而是為了多救活一些貧苦百姓。

在遠東大陸,糧食是硬通貨,多運輸一斤糧食,便可以讓一名饑餓的貧民,多活一天,多一船糧食,便可以多挽救數百名饑民的生命。

跟隨船隊抵達的糧食,被運輸至設立在遠東大陸各地的移民據點,然後被熬製成米粥或者發酵成饅頭,免費發放給周邊的饑民、新移民。

每當有新一波移民船隊抵達,總會伴隨著免費米粥、饅頭的發放,排隊領取救濟食品的貧苦百姓,也往往會排成一條條長長的隊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