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海軍機構重組(1 / 1)

數千工程部隊士兵列隊下車,準備中途變換水路到本土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繼續進行鐵道工程建設工作,而在大部分乘客下車之後,一群身著灰色秋冬軍裝、頭戴大簷帽的中高級軍官(南美的冬季在7、8、9月),在兩列士兵護衛下,走進車站。

中央十二部門改革重組涉及到軍方領導機構總參謀部,為此李明遠特地傳召海、陸兩軍主要將領,到京城長安建言建策,多對軍隊行政組織職能變更發表有用的建議、意見。

在這種背景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森、第二艦隊司令李漢、陸戰隊司令馮國安、加勒比分艦隊司令候泰元、陸軍一到七師師長、禁衛師師長、原總參謀部各部門主官,分彆從不同駐地出發,或搭乘火車、或者騎行、轉走水路,向著同一個目的地進發。

陳森、李漢、馮國安、候泰元四人並列而行,四人中每個人手裡都提著一疊厚重的公文卷宗,裡麵裝著他們及其手下參謀們共同整理的建議意見,準備在麵見李明遠的時候,提交上去。

分割總參謀部,成立互不統屬的海軍部、陸軍部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完善軍政、軍令分離製度,將軍隊日常管理、武器裝備、作戰物資運輸管理等事務與軍隊作戰指揮權分割開來,形成條理分明、運行高效的戰時、非戰時軍隊管理體係,保證軍隊的發展不脫離皇帝和政府的控製。

按照中央政府下發的初步職能重組文件,海軍部下轄:戰史司、艦隊事務司、艦艇建造總監、航道管理與測繪司、內部審計司、海軍教育總監,一共四司兩總監六個一級職能部門,負責海軍相關的日常行政管理、教育、人事、武器采購、艦艇建造與招標等事務。

而與海軍部並列的海軍參謀部則下轄

軍務司、作戰司、情報司、通信司、作訓司五大部門,

軍務司負責庶務、軍務管理,作戰司負責艦隊編製、作戰計劃的製定與實行、軍紀節製等事務,是海軍參謀總部的核心部門,

情報司負責軍事情報搜集,作戰海域航道、天氣等情況偵查,戰史與外國情報翻譯。

通信和作訓司分彆負責艦隊與本土、海軍基地的聯係,以及海軍艦艇人員、後備人員的訓練與選拔等事務。

海軍參謀本部與海軍部的設立,即意味著兩部主官軍事權力的縮小,同時職能再次細分與完善後,無論是海軍部還是海軍參謀本部的行政地位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原有的總參謀部製度下,雖然海軍和陸軍並列為總參謀部的下屬單位,但是總參謀部下麵各司局級單位百分之七十以上被陸軍軍官占據,海軍在裡麵的發言權受到極大的限製與壓縮。這一點從陸海軍雙方的將級軍官數量上麵很容易能夠看出區彆,

陸軍方麵,七個野戰部隊師長、禁衛師師長全部是少將級或者中將級軍官,而海軍方麵,將級以上軍官隻有陳森、李漢兩人,且級彆都是少將,將級以下的主要軍官隻有馮國安、候泰元兩人,無論是在將級軍官還是校級軍官的數量上,海軍與陸軍的差距都在四倍以上。

海軍建立時間比陸軍稍晚,戰略地位比之陸軍也有不小差距,種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陸海軍力量的失衡,不過,隨著海軍機構重組的機會,陳森、李漢兩人看到了海軍崛起的機會,而候泰元、馮國安在欣喜海軍得到皇帝和政府重視的同時,也看到了軍銜更進一步的可能。

馮國安是漢國老將李三鬥的部下,因為從陸軍轉隸海軍陸戰隊,在阿根廷戰爭中未得到大的作戰任務,從而錯失了晉升少將的寶貴機會,

而候泰元一方麵因為常年駐守加勒比海域,缺乏立功表現的機會,另一方麵,非嫡係出身的候泰元當初麵對軍隊的招攬時,有過短暫的猶豫,不被漢國主要將領所喜,

因此當他原本派出去聯係華人軍隊的李漢,已經高升為漢國海軍第二艦隊少將司令,並且在登基稱帝儀式上獲封世襲貴族爵位時,候泰元還在中校的位子上呆著,

還是李明遠看他在加勒比地區儘職儘責服役十餘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情分上,臨時將其軍銜提升為上校,然後在世襲貴族爵位授予名單上,新增加了一個世襲男爵的爵位,

否則的話,按照大部分漢國嫡係軍官的想法,候泰元早就被故意忽視在一邊,隻能等著年齡到了退役,如果情況按照那樣發展,彆說世襲男爵爵位,恐怕臨了退役的時候,還是頂著當初的中校軍銜。

和陳森、李漢乃至馮國安等人不同,候泰元的年齡要比他們大上十多歲,留給他在海軍中服役的時間,最多不過十一二年,如果在最近兩年,他的仕途還沒有起色,即使有李漢、王有田兩人看在昔日的情分上,為他在李明遠麵前說幾句好說,他本人也沒臉繼續在海軍中呆下去。

搭乘海軍駐京師機構派來接送的馬車,候泰元思慮著加勒比地區的形勢以及此行的目的。

遭受美國國內愈演愈的排華風潮影響,加拿大、古巴、哥倫比亞等國也被波及到,加拿大、和西班牙統治下的古巴借口國際形勢變化,單方麵違背與漢國簽訂的華工遣返協議,不斷提前將當地華工遣返出境,給候泰元所部帶來了極大的運輸、維持壓力。

漢國在加勒比地區隻有麵積160平方公裡的小島作為基地,而且因為顧忌到美國、英國、兩國的乾擾,加勒比分艦隊所在地名義上依舊接受海地黑人政府管轄,候泰元每年都會贈予靠近托爾蒂島的海地軍閥頭子一批武器物資,作為占用島嶼的費用。

而在北美排華危機發生後,受限於島嶼麵積狹小,候泰元不得不將一部分華人移居到接受軍閥管理的海地島一側,如此一年多以來,移居在海地島本島的華人數量,不知不覺中增加到兩萬人,比常駐托爾蒂島的華人數量還要多出兩倍。

當初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為候泰元打開了一個新思路,美國不是在加勒比地區搞門羅主義,不允許外部國家占領加勒比島國嗎?那麼漢國就利用華人移民,不動聲色的暗中滲透進海地島,然後等到華人在海地島的數量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則以海地本土人的名義占據整個海地,

反正追根溯源來說,海地島最初的居民是同屬於黃種人的印第安人,海地黑人隻不過是後來者,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殖民者,而印第安人則是受害者,

理清其中原理脈絡,候泰元想出了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當華人不滿黑人殖民者壓榨,準備把他們趕出海地的時候,大不了臉皮厚一點,堅持宣稱自己海地印第安人與華人的後裔,後來迫於土地被黑人和白人占據,才流落到美洲其他地區,現在發動起義是拿回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不是非法侵略。

依照前海地華人的增長速度以及漢國本土人口、國家綜合國力的變化,候泰元估計完成整個計劃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不過一旦完成了這個計劃,漢國在加勒比地區擁有一個麵積超過數萬平方公裡的前沿基地,那麼即使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百年後,世界局勢劇烈變化,漢國也能夠依托海地島這個最堅固的基地,將漢美對峙前線,由南美洲前推至加勒比海,製止美國對漢國本土的威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