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陛見(1 / 1)

逍遙侯 大司空 1080 字 28天前

按照慣例,隻要是方鎮大將前來拜見,李中易都要賜宴,以周全心腹重臣的體麵。

用膳之時,宋雲祥見桌上擺了四樣涼菜,四樣熱菜和一盆羊雜湯,不由暗暗一歎,又見八菜一湯,妥妥的賜宴標準餐。

李中易見宋雲祥看著菜肴發楞,不由笑道:“菜太多了,吃不完浪費了,怪可惜的。”

“是啊。”宋雲祥起身拱手道,“不瞞皇上您說,已經有很久沒吃著您親手做的羊雜湯了。”

李中易愛吃羊雜,這是儘人皆知的事實。以前,宋雲祥經常吃李中易親手做的羊雜湯,所以,一眼就認了出來。

李中易擺了擺手,說:“世人皆好羊肉,朕獨愛羊雜,也算是特立獨行了。”

宋雲祥雙手捧起酒杯,畢恭畢敬的說:“臣也最愛羊雜,有嚼頭,味美。”

李中易微微一笑,其實心裡很明白,因為他愛吃羊雜的緣故,手下的重將們也跟著大嚼特嚼。

此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說句心裡話,因為擔心喝酒誤事,宋雲祥鎮守於鳳州的時候,從沒碰過酒盞。

如今,和李中易坐一桌,並端起酒盞,倒是宋雲祥數年以來的頭次開戒。

李中易有意款待好心腹的大將,不僅頻頻舉杯,還用公筷幫著宋雲祥夾了幾次菜。

宋雲祥感動的不行,眼眶都紅了,隻是強忍著,沒讓淚水掉下來。

李中易看在眼裡,卻隻作沒見,很多時候,不吱聲的裝傻,比自作聰明的戳穿,更容易獲得老部下的認同感。

一般性質的賜宴,李中易一定會端起皇帝的架子,講究食無言的規矩。

今天的賜宴卻迥然不同,李中易不僅頻頻舉杯,甚至在席間還講了幾個幽默的小笑話。

宋雲祥覺得,這輩子最幸運的事情,便是在靈州遇見了李中易,並在平滅黨項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今天的賜宴,菜並不算特彆多,酒卻是十年的狀元紅,地地道道的上等美酒。

席間的氣氛格外的融洽,宋雲祥一時胃口大開,竟然獨自將羊雜湯,吃下了大半。

老部下吃得開心,李中易的心情自然不會差,他舉起酒杯,笑眯眯的說:“朕已經發了話,先下成都者,封萬戶侯。”

宋雲祥已經是侯爵了,不過卻是百戶的亭侯而已,萬戶侯對他的吸引力實在不小。

他當即站起身子,抱拳拱手道:“皇上,臣必定穩打穩紮,能搶先進入成都,乃是臣的福氣。若是落在了後邊,臣也無悔無怨。”

李中易頻頻點頭,笑道:“蜀道之難,難在輜重輸送不便,切勿貪功冒進,以免釀成大禍。”

李家軍的老習慣,一向是穩打穩紮,寧可不勝,也不能因為冒險而打大敗仗。

說句心裡話,以朝廷禁軍如今的裝備水平和官兵素質,隻要避免中埋伏,已經很難打敗仗了。

皇帝和老部下,一邊吃喝,一邊天南地北的閒聊,整個賜宴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這才儘興而散。

從臨時行宮出來之後,宋雲祥雖然喝多了酒,腦袋有些發暈,但他心裡卻格外的暢快。

該說的話,以及不該說的話,都在私下的場合裡,和皇帝一次性說儘了,宋雲祥原本存有的一絲疑慮,也在交流中化為了烏有。

宋雲祥記得很清楚,臨陛辭的時候,李中易親口對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朕許你自專之權,絕不遙製。

自古以來,統兵大將能夠獲得皇帝如此大的信任,也該知足了!

宋雲祥心知肚明,皇帝對他的性格非常了解,並不擔心他為了搶功而冒險。

在李中易的手下,廖山河和宋雲祥都是謹慎用兵之輩,一直堅持的用兵原則是:寧可不勝,也不能大敗。

也正因為如此,李中易拍板決定兩路伐蜀之時,分彆選定了廖山河和宋雲祥,為北路和南路的主將。

宋雲祥回了館驛之後,笑著對他的兩個兒子說:“皇上依然信重於我,誠乃家門之大幸。”

宋家的長子宋青知,跟著拱手笑道:“皇上乃是雄才大略之主,豈能不知大人您的一片赤膽忠心?”

宋家的次子宋雲知,卻說:“父親大人特意帶著咱們一起來拜見皇上,其實就是想告訴皇上,父親他雖然久鎮於西北,卻絕無私心雜念。”

宋雲祥拈須一笑,說:“二郎見事明白,知道為父的一番苦心。”

宋雲知笑道:“皇上許我父子三人同鎮於鳳州,這是何等的氣魄與信任?”

宋雲祥點點頭,笑道:“人質那一套俗不可耐的東西,皇上他老人家向來是不樂意的。”

古往今來,扣押人質如果真有作用的話,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冒著滅族之險的大將了。

和扣押人質相比,李中易信奉的是,權力製衡的製度之下,將領們即使想造反,也是有心無力。

這裡就不得不提及從都一級開始,遍及全軍上下的鎮撫製度了!

一言以蔽之,監軍建在都上,是李中易牢牢控製兵權的最有力的抓手之一!

彆看宋雲祥率軍五萬,長期鎮守於鳳州,兵權極大。可是,不僅鎮撫使遍及整個第五廂內,而且,駐軍的隊正以上的軍官,皆為講武堂出身的天子門生。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宋雲祥父子有了異心,也無法調動兵馬作反。

更何況,李中易的另一個輔助措施,便是軍法司的觸手,也跟著伸到了“都”這一級。

軍法司、鎮撫使和統軍大將之間,形成了既分權又互相配合的權力格局,李中易即使坐於宮裡,也可高枕無憂的掌握兵權。

宋雲祥父子一起來京兆府,擺明了就是想告訴李中易,他們父子絕無二心。

李中易對於鳳州的大事小情,毫不誇張的說,可謂是了如指掌。

鳳州儘管駐紮有五萬兵馬,可是,西北地區的糧食根本無法自給自足,必須依靠中原地區的軍糧輸送過去。

這就和曆史上的十四阿哥,大將軍王胤禵所遇見的難題一樣。

當初,康麻子死後,雍正隻發了一封詔書過去,胤禵儘管手握十幾萬大軍,也隻得老老實實的隻身回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